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小龙女投资杨过公司,可说是阴错阳差.但是杨过接受投资后迅速壮大,却是令人一咏三叹.杨过本是无业游民,他自小父母双亡,独身一人流浪在街头.后来偶然的机会加盟桃花岛金融集团,但是上遭主管怀疑,下受同侪排挤,被迫跳槽到全真教公司.其时全真教公司已经式微,公司没有优秀的领导,也没有才能突出的业务骨干,杨过在那里不但没有接受丝毫正规培训,反而处处受到欺压打击.……  相似文献   

2.
基于上市公司董事会决策的问卷数据,实证检验董事地位差异影响董事会决策过程中的个体权威和程序理性,进而影响公司投资效率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董事地位差异会降低公司的投资效率,主要通过增加董事会决策过程中的个体权威和降低董事会决策过程中的程序理性进而影响公司投资效率。在运用赫克曼两阶段检验、增加行业和地区虚拟变量以及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董事地位差异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样本中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企业要做职工思想工作,这在中国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那么外国企业在中国投资,他们是否也入乡随俗,讲思想工作呢?“我们在外企从来没有像在中国单位那样讲思想工作,但是,外国公司很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这也许就是他们的思想工作方法。”一些接受采访的外企员工对我的问题基本上都给予了这样的答案。 德国西门子公司专门有一个培训部,该部门中方经理潘勇介绍,培训内容主要是技能方面,如培训做  相似文献   

4.
我国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普遍认为机构投资有动力和能力积极参与公司的治理。但是上市公司与生俱来的缺乏成长性、“一股独大”等问题,机构投资自身的风险规避、“搭便车”等问题成为机构投资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障碍。因此提高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能力,规范机构投资的行为成为必须。  相似文献   

5.
自从我参与天使投资以来,我一直坚信不久的将来人们肯定会为天使投资开辟一个国家级市场,但是这一天迟迟没有出现.  相似文献   

6.
A公司是于2005年经工商登记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由自然人B与C共同投资设立。同年,我决定投资该公司,并分三次向该公司投入投资款和实物。为确定我在该公司的股东地位,于2006年B、C与我签订会谈纪要一份,确认:该公司是由B、C与我共同投资设立,我对该公司的出资已实际到位,B、C对此无异议;该公司应当变更工商登记,追加我为公司股东。但是,该公司始终未据此协议申请工商变更登记。请问,我是否有权要求该公司返还投资入股该公司的相应出资款和实物,并要求其赔偿相应利息损失?——赵乐[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以2007年~2012年沪深交易所4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企业家风险偏好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及公司政治治理对过度投资和企业家风险偏好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风险偏好与过度投资显著正相关,即企业家承担风险的意愿越强,企业过度投资程度越高;公司政治治理对企业家风险偏好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即相比没有政治治理的公司,具有政治治理的公司会削弱企业家风险偏好与过度投资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这一结论表明,党组织(党委书记)参与公司治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8.
以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研究了社会资本、政治关系及其交互项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资本提高,国有公司能够有效降低过度投资水平,而没有足够的理由认为非国有公司在社会资本提高后也降低了过度投资水平;政治关系提高了国有公司和非国有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在存在政治关系的背景下,社会资本会抑制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政治关系对国有公司和非国有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比社会资本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
一、通过“利润分配”操作利润有限责任公司的利润分配,发生在公司与其股东之间,是股东实现投资收益的最主要方式。股东除了在股东大会上按照其出资比例对公司的利润分配事项进行表决外,其无权对属于公司的利润进行直接的占有、使用或处理。在任何一个会计年度,公司的股东大会对于利润可以决定分配,也可以决定不分配;股东对公司的分配,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但是只要股东大会决定了分红,股东如果对其应得的红利不予接受,则应当视为股东放弃其红利分配权,其应得的红利应留在公司,视为股东对公司的捐赠。在会计处理上,应当在公…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问题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一般研究将过度投资归结于代理问题和制度环境。不同于现有研究,本文从市场竞争动态性的角度研究过度投资,考虑到过度投资战略性特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过度投资实现战略性的率先进入,形成先发优势,这也可能是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目的。利用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研究发现,市场竞争的确会触发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竞争和公司的过度投资水平是正相关的。存在竞争的情况下,市场竞争对过度投资的影响依赖于公司规模的大小:当公司的总资产自然对数大于19.555时,市场竞争才会刺激公司过度投资,反之,则降低过度投资。最后,我们发现不同的竞争强度的行业中,市场竞争对公司的过度投资影响是不同的。竞争激烈的行业中,竞争压力促使公司过度投资;竞争不激烈的行业,竞争压力较小的公司会主动过度投资;竞争中度的行业,竞争对公司过度投资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白良 《新智慧》2004,(6B):29-29
信托投资有专家理财、实业投资、法律保障等种种优势,因而信托投资的收益在正常情况下一般要高于银行利息和国债。但是,在我国至今尚未激起社会公众应有的投资热情,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公司在资金信用方面的努力不够,使委托人没有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因此,必须把诚实信用作为信托投资公司的立业之本,用诚信精神构筑信托投资平台,使之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公司的财务决策影响因素中,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但是目前来说学者的结论没有得到统一,存在双重效应。本文针对行为公司金融理论广泛关注的管理者过度自信在投资管理、融资管理、收购决策,股利分配,企业价值双重效应等财务决策五个方面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而指出了目前该领域研究存在的主要局限及对国内学者后续深入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一、筹办期企业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问题筹办期是公司开展经营活动的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公司主要进行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处于筹办期的企业由于没有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无需编制利润表,但为了反映筹办期间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企业需编制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  相似文献   

14.
甲公司于2006年初由A公司、B公司、C公司、D公司、E公司共同投资设立,其中B公司出资最多,占40%的股份。甲公司成立后一直由B公司负责经营,经营期间从未向其他股东通报经营状况,也从未分配过红利。2007年底,甲公司被工商局吊销营业执照。2008年初,A公司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要求B公司履行对甲公司的清算义务,法院判令对甲公司进行清算.但是,B公司拒不履行生效判决,没有组织清算组对甲公司进行清算。现A公司了解到,在甲公司刚刚成立之时,B公司就利用其经营甲公司的便利,侵占甲公司资金100万元。请问,A公司是否有权在B公司不组织成立甲公司清算组的情况下,提起诉讼,要求B公司赔偿损失?  相似文献   

15.
我朋友为一公司的经销商,2006年在阿里巴巴注册了一个诚信通,因为他是个做配件的企业,产品品种不多.所以没有经过对方公司同意就把那家公司的一些产品发布到店铺里了,但是所做的生意全部都是在这家公司购买的.  相似文献   

16.
救命备忘录     
<正>技术变革的快速步伐促使新文体产生:备忘录,它不断警示整个公司,必须小心航向。你无法摆脱这样一种危机感:你的公司在走向绝路,但是大多数同事却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一点。毕竟,表面上看来生意还做的不错,但是,你看到了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2002年年底前完成民营化的民营上市公司以及以行业规模为基准配对的国有上市公司2003~2005年的经验数据为样本,从产权理论的角度出发,实证分析了地区市场化程度对民营公司和国有公司无形资产投资的差异化影响。结果表明,市场化程度越低,国有公司的无形资产投资就越多。民营公司的投资行为能提高公司价值,但市场化程度对公司价值影响不大。国有公司投资虽没有显著提高公司价值,但公司价值伴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市场机制对国有公司的正面效应大于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8.
李大姐是一位下岗职工,为了实现创业,她一直留意搜集各种致富信息, 希望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小、见效快”的项目。但是,找个这样的创业好项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她看中的所有项目,公司地址都不在当地。李大姐为难了,不去那些公司考察不放心,去考察又需要很大一笔费用支出。如果项目做成了,那么多花些钱也算值得,但是如果去考察以后发现项目不适合自己,那钱不是白花了吗?所以李大姐希望当地能有公司做一些她在媒体上看到的新鲜小投资项目,为她提供加盟的方便。  相似文献   

19.
“我们是一家专门从事于生物医药新技术开发的高科技企业,有1家国内上市公司愿意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合作成立一家生产某系列专利产品的新公司,目前双方已签署初步合作投资意向,但是最近又有一家风险投资公司主动找上门,希望对新公司共同投资。请问龙图专家,不同类型的投资机构有哪些潜在资源?我们应该如何利用?”  相似文献   

20.
从独立审计意见的信息传递机制出发,考虑审计意见影响的持续性,研究了独立审计对公司融资和公司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中国上市公司来说,相对于标准审计意见,非标准审计意见一方面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约束了公司的投资行为,另一方面也通过信号传递机制影响了公司外部投资者对公司的评价,进而影响了公司外部融资并最终制约了公司的投资水平。然而,非标准审计意见对利用内部融资的公司投资没有显著性影响,这从侧面印证了优序融资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