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民间金融风险影响了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基于新冠疫情这一外生事件,分析和检验新冠疫情冲击对民间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冠疫情增加了民间金融体系的风险,通过绘制变量间的脉冲响应图发现,疫情冲击会使民间借贷风险在较长时间内呈上升趋势。进一步研究发现:第一,新冠疫情对民间金融市场的冲击,在不同期限的借贷利率上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对长期借贷市场风险影响更大。第二,分区间研究发现,短期借贷风险仅在疫情发生后较短的一段时间内受到影响,长期借贷风险受到冲击的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2.
3.
央地关系研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财税体制改革大局的重点所在,平衡央地间财力与公共品提供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利用2010年教育支出改革进行了断点回归设计,以测算地方政府为完成上级政策目标在财政上需付出的成本大小.研究发现:为完成上级设定目标,地方政府财政教育支出规模迅速扩张,进而导致其财政收支缺口上涨了约4.5%-5%,政府整体压力显著提升;不同经济状况和分权程度的地区为达到政策目标所付出的成本不同.研究结论对未来明确教育领域央地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我国财政金融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联合制定执行抗疫政策,助推复工复产、稳企业、保就业,取得积极成效。但调研发现,地方财政金融部门在推动相关政策落地时,因目标角度差异、组织传导不畅、政策协调不足等原因,导致政策整体效应弱化;在金融支持疫情应对过程中,地方财政金融部门还面临基层财力不足、地区间资源分配不均、资金使用碎片化、市场化融资成本走高、配套政策执行不到位、资金撬动效应弱等问题,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有待提升。亟须针对性地解决政策协调配合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支持后疫情时期的稳企业保就业。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多维断点回归设计,研究了在分层制度的三套不同标准下,新三板挂牌企业由基础层进入创新层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发现:(1)通过盈利标准进入创新层的股票,Amihud价格冲击指标和换手率分别提升了74.1%和45.1%,成长标准存在操纵报表进入创新层的情形,通过做市标准进入创新层的股票流动性未能得到显著提升。(2)做市商制度对分层制度的流动性提升效应不明显;相比于协议转让,做市转让的股票流动性更低,对于做市转让的股票,其流动性与做市商数量正相关。本文对新三板分层标准的逐步调整和做市商制度与分层制度的协调配合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7.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我国农业产业受到强烈冲击,特别是因疫情采取的一系列防控措施造成农业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的不便,使得农业产业链部分环节出现断裂。论文将农业产业链划分为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分析疫情对全产业链中的种子业、粮食种植业、果蔬业、花卉业等产业以及对农产品加工、出口贸易等行业造成的冲击,其主要表现为耽误农时、造成农资短缺、导致农产品滞销、供需难以平衡等产业链运转受阻所带来的问题。为降低疫情对农业产业带来的负面影响,金融部门可以通过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疫情期间农户收入稳定,同时大力推广金融机构线上服务,为涉农企业和农户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以确保农业产业链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当前全球通货膨胀高企的背景下,对2020年以来各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进行反思和比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实体经济,各国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以提高社会总需求水平和避免衰退;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缓解,全球经济重启,供求失衡导致通货膨胀攀升,但并未引起主要发达国家中央银行足够的重视;2022年,随着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转向,加快紧缩进程。从目前情况看,各国中央银行在疫情期间采取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并无错误可言,此轮世界性通货膨胀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期间货币政策操作的复杂性所致。 相似文献
9.
10.
《金融监管研究》2019,(7)
本文以2015—2016年沪深300指数的股市收益率数据为样本,采用精确断点回归设计,评估证交所官方首次调整融资融券保证金对股市波动产生的影响。断点回归结果表明,在股市剧烈波动时期,提高融资融券保证金能够有效抑制股市波动。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国股票市场中小投资者占比较高且投机性较强,如果监管部门提高保证金比例,个人投资者会因其自身财富限制被迫退出市场。断点处流动性没有发生明显变动,表明保证金逆周期调节主要是基于投机效应。此外,我国市场融资融券交易比例严重失衡也增加了股市波动的风险。为维护股票市场稳定,本文从加强市场层面监管、调整融资融券交易比例、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健全保证金监管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