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十四五”规划以来,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其培养的大学生到乡村创业逐渐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鼓励高职院校大学生毕业后到乡村创业意义深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本文就高职院校大学生乡村创业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所遇困境进行总结,就其发展路径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2.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逐步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力。乡村振兴不仅要留得住绿水青山,还要留得住青年人才。大学生返乡创业不仅有利于解决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而且还能将先进的思想、技术带到农村,革新农村产业模式,并在基层实践中锻炼自我,发挥才能,实现自身价值。从政府、高校、学生自身三个方面,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王俊  邓显石 《经济师》2024,(2):133-135+139
分析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影响因素,有利于加快推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文章首先从个人、学校、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影响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因素,再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收集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得到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影响因素重要性从高到低依次为物质、精神、教育和政策,并从这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9,(1)
加快乡村经济文化建设、推进乡村治理、发扬乡村文化,营造良好的乡村就业环境等是解决乡村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现状的重要举措,也是破除城市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中"虹吸"高层次人才,实现乡村逆"虹吸效应"的关键。振兴乡村,除了注重硬件建设以外,更要注重软件建设,而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本则是振兴乡村、促进乡村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探讨了缓解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逆"虹吸效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以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为基础,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以期厘清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逻辑关系,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研究发现:(1)农民工返乡创业总体上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促进效应,能够为乡村振兴增加新的动能。(2)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能够改变乡村原有产业结构和传统发展模式,为乡村生态宜居提供资金支持,有效提高乡村治理能力,从而实现乡村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富裕的目标。(3)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性: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对乡村振兴具有促进效应,东北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由于规模较小而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不显著。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优化返乡创业外部环境、健全帮扶政策、强化专业技能培训、因地制宜地制定返乡创业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就业对我国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北京大学“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差异较大,东中西部大致呈“5-3-2”的比例分布。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受到其人口统计学特征、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应继续推进对西部地区就业的鼓励和支持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和基层就业的政策应进一步细化,针对不同行业给出具体引导政策;完善劳动力市场,多渠道畅通高校毕业生流动。  相似文献   

7.
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职业教育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然而当前职业教育推动乡村振兴的逻辑机制并不清晰。为深入探索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与作用机制,对布迪厄教育理论及其核心概念进行回顾,基于布迪厄教育理论对当下城乡“二元”格局进行理论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索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和行动逻辑。研究发现乡村职业教育能够改善文化资本造成的代际差距,并能通过对乡村振兴的支撑进一步强化教育“场域”能量。因此,要优化完善“场域”主体结构,增强职业教育“场域”内资本力量,推进“场域”融合,实施多元合作。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尤其是乡村本土人的努力,而当前乡村振兴人才缺乏,在此种情况下,职业教育恰恰可以发挥出自身的教育功能,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支持。当前,职业教育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处于实践的困境之中。基于此,通过从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机遇分析着手,着重探讨助力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从转变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完善职业教育政策支持体系方面提出助力优化的路径与举措。  相似文献   

9.
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是共同富裕目标下金融服务的重要任务,是开拓长尾市场促进金融服务平等共享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动能。数字时代,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快速发展,有效促进了乡村全面振兴助推共同富裕,但也面临着引导金融资源配置、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支持农民创新创业、促进农民消费升级等新任务。发挥好数字普惠金融作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需要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优化服务创新、扩大广度和深度、加强数字监管等。  相似文献   

10.
喻琨  李佩佩  詹茜华 《经济师》2023,(8):148-149+192
文章基于系统耦合、教育经济学等理论,从产教融合的共生理念出发,围绕乡村振兴的需求,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耦合机理,将顶层设计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最后提出了坚持四轮驱动助推高等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宁高倩 《经济师》2023,(5):149-150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推动乡村振兴有效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为农业农村提供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重要渠道。基于此,文章从乡村振兴视角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入手,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概括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价值和意义。在全面了解相关情况基础上,通过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提出具体的提升路径和策略。达到培养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优化创新创业效果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林峰 《经济论坛》2023,(4):5-12
当前返乡农民工的职业身份出现了明显转型,为了厘清其与乡村振兴的互动机理,文章首先在统计调研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量化描述,之后建立了一个效用函数并刻画了“直接经济收益-非直接经济收益效用无差异曲线”,对此进行推理分析。文章认为,该现象的内因是农民工人力资源禀赋价值在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下的再发现,外因是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带来经济的结构性调整,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这种新变化提供了更加广阔、坚实的空间,这也为“农民工”这一特定历史名词的消失提供了新的可选途径。最后提出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精准培训”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重点提及的方针政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乡村振兴战略的惠农政策和规范制度,同时国家财政拨付资金与日俱增。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资金的拨付,但是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专项资金使用中还存在资金项目立项不规范、拨付资金使用及管理不合规等一系列问题。存在的诸多问题不仅对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专项资金使用安全造成隐患,也会严重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设步伐。本文对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专项资金审计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如何加强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专项资金审计管理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4.
郭岚 《江南论坛》2022,(2):10-13
乡村振兴是我国重点发展战略,而数字乡村建设正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催生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为数字乡村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相继出台,都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数字乡村战略....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21,(1)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乡村教育既是乡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乡村发展的重要特征。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对乡村振兴的投入,并着重提出了要大力振兴乡村教育事业。如今,我国乡村在义务教育、改变教学模式及改善教学环境等方面有了较大起色。但是,目前乡村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办学条件有限、师资队伍薄弱以及不够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等。文章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实现了全体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升,然而我国大部分农村依然发展缓慢,农村产业发展滞后、就业不足,中西部发展不均衡、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城乡教育差距大等很多问题依然突出.为此,中共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计划,这是党在新时期破解"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由杜茂华、陈莉著,经济管理出版社于2020年7月出版的《乡村振兴战略:理论与实践》一书围绕乡村振兴这一主题展开了全面深入的研究,该书内容详实,分析透彻,涵盖了乡村振兴问题的各个方面,是研究乡村振兴问题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通读全书,该书有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17.
刘玉霞 《经济师》2023,(10):124-125
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较多,如乡村旅游管理体系不健全、乡村旅游地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为此,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可从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加大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力度、健全乡村旅游的政策、创新开发乡村旅游、提高乡村旅游品质等方面着手,促进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在学界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解读缺乏主体视角的情况下,本研究对西部山区一个乡镇的实地考察发现,青年农民返乡创业正在构成新的乡村变革。打工所形塑的主体性构建和劳动观念转型构成青年农民返乡创业的微观主体动因,人口红利转向、城市消费转型与乡村建设累积效应等都成为青年农民返乡创业的宏观社会性条件。与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的内在逻辑关联,使其成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可信赖的主体;但同时也要对几个重要问题保持理性认识,如认清青年农民返乡体量仍然较小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巨大之间的事实关系、处理好保底与突破的关系、继续完善农村基本制度体系以及理清市场与政府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上的关系与任务等。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摆在党的工作议程的中心位置。实施乡村振兴是在党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大战略,旨在解决城乡发展不均衡与农村发展不充分等系列问题,要按照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全面发展要求,以创新推动创业,奋力拼搏与有效作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发展目标。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基础,着力发展创意农业是振兴乡村产业的一种新思路,也是一种新兴农业生产方式,其将成为今后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创意农业的内涵理解、创意农业与乡村振兴的关系、福建省乃至国内外创意农业的发展现状等进行了深入解剖与经验总结,并结合福建省创意农业发展实际,提出优化发展思路与技术对策,以期为乡村产业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福建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认真谋划推进“十四五”时期特别是今年全省“三农”工作,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走一条符合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为此,本刊在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的支持下,邀请原福建省人大常委会环境与城乡建设工作委员会主任林依标,原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黄汉民,原福建省旅游局副局长郑维荣,中共屏南县委书记党帅,中共连江县丹阳镇党委书记林坤和长泰花坞里现代农业产业园董事长唐炳昆,结合各自的工作实践,共同探讨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机制,为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