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领域,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河南省制造业要想高质量发展,就要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将创新提升到全新的高度,以创新驱动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断加速、深化的人口老龄化会对转型时期的经济发展产生何种影响?进一步地,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下,能否通过制造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中介效应,发挥人口老龄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外部性?本文选取2000—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两步系统广义矩估计进行分析发现:人口老龄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负效应,且主要通过“倒逼机制”使得制造业转型升级发挥正向的部分中介效应,缓解该抑制作用。分时期看,2000—2008年,不管是制造业结构合理化还是高度化,均表现出负向的部分中介效应,加剧了老龄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阻碍作用,2009—2017年,情况相反。分区域看,两区域的老龄化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负效应,且东部地区受影响的程度小于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部分中介效应均存在,但是在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上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5,(24):20-22
近年来汽车制造业纷纷入驻长株潭地区,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的呼吁下,长株潭汽车制造业发展绿色物流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长株潭汽车制造业物流系统建立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长株潭汽车制造业物流绿色度进行综合评价,由评价得分可以直接的反映出影响其发展的因素,从而能较好的进行物流运作改进。  相似文献   

4.
如何实现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要议题。通过分析数字经济影响制造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机制,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模型、门槛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影响制造业绿色转型的效应和作用路径。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绿色转型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其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东、中部地区的推动作用强于西部地区;第二,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水平间接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第三,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的门槛效应,越过单门槛值后数字经济正向作用力增强;第四,数字经济对邻近地区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最后,提出了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数字技术、打造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格局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下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与实现路径等问题的研究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根据高质量发展内涵,选取相关指标,构建了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式,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灰色模糊评价法对全国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做出了评价,并为各省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论文在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基础上将数据要素禀赋纳入制造业发展分析框架,利用2013—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显著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数据要素禀赋是数字经济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制,其中数据流量规模的促进作用高于数据用户规模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为数字经济时代进一步挖掘数据要素价值,助力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蒋俊杰  王泽宇 《价值工程》2021,40(12):58-59
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科学测度其高质量发展水平,将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其中,回顾建筑业发展评价研究,是构建合理的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基础.通过文献分析和归纳,系统梳理了目前对建筑业发展水平的评价研究;再根据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要求,识别出当前评价指标体系的不足,提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天津,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祥地,制造业底蕴深厚。近年来,天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天津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行稳致远。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梯度培育优质中小企业是重要抓手之一,从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天津血脉里流淌着的制造业基因也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成长提供了一片沃土。在这其中,不少企业在产业链关键领域转型升级,实现了“补短板”“填空白”。  相似文献   

9.
智能化转型已成为制造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基于“认知—投入—产出”的逻辑链条构建全面反映制造企业智能化水平的指标。在此基础上,使用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2007—2021年数据实证检验智能化转型对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结果显示,智能化转型显著提高了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智能化转型主要通过促进人力资本结构升级、提高吸收能力和强化服务型制造来促进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智能化转型对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中小规模企业、民营企业以及高科技行业企业中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智能化转型的各维度对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存在非对称影响,智能化认知与智能化投入正向影响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而智能化产出与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存在倒U型关系。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中国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总体概况,可以为智能化技术如何赋能实体经济、促进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制造业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塑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对制造业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中部地区制造业体系门类齐全、独立完整,拥有一批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高端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支撑。但整体上看,中部地区制造业的传统产业多、高精特新产业少,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弱、产业融合度低、与信息技术协同效应不明显、长期处于产业链末端价值链低端,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不符合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因此,立足新发展阶段,要有针对性地分析制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和瓶颈,合理选择制造业创新发展路径,明确发展目标,夯实发展支撑,壮大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全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数字经济的发展,为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较为明晰的路径。从其底层架构和辩证关系来看,西部地区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发展与平衡的关系,使成果得到广泛的共享。论文基于对数字技术推动经济发展的分析,给出了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即:坚持法治引领,确保科学技术的使用处在社会主义法治的规制下;坚持跨地域一体化发展,以“飞地经济”模式构建内陆“出海口”;以提高西部地区数据素质为方向,巩固现有发展成果;形成互相嵌入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西部地区在数字化时代下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塑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对制造业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中部地区制造业体系门类齐全、独立完整,拥有一批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高端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支撑.但整体上看,中部地区制造业的传统产业多、高精特新产业少,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弱、产业融合度低、与信息技术协同效应不明显、长期处于产业链末端价值链低端,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不符合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因此,立足新发展阶段,要有针对性地分析制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和瓶颈,合理选择制造业创新发展路径,明确发展目标,夯实发展支撑,壮大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全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西部(部分)地区兼具“一带一路”国内循环和“长江经济带”上游的双重媒介作用,其高质量对外开放水平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于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的推进更是重中之重。选取西部12省份2010—2020年面板数据,通过“熵权TOPSIS-耦合”模型构建高质量对外开放水平及其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指数,并对两者进行综合评价,进一步通过空间地图探索分析法、莫兰指数及高斯核密度估计法,探究西部12省份高质量对外开放水平及其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演变、动态演进及极化趋势。研究表明:2010—2020年西部12省份高质量对外开放水平内部层级分位变化较小,仅重庆实现了较大层次的提升,四川、重庆、广西、云南的高质量对外开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四川、重庆、云南、广西耦合协调度排名依旧靠前,但层级分位变化较大,其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高质量对外开放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度方面都较为凸出;总体上西部12省份耦合协调度呈上升态势,但省际高质量对外开放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度差异存在扩大态势,“一带一路”沿线西部省份耦合协调度都至少提升了两个等级;西部12省份在综合考虑省际地理距离和耦合协调度差距后空间集聚性依旧存在。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和更宽领域推动产业全球布局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重要部署,要求“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也是重大生产力布局的“基本盘”。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明晰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的重点方向,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畅通国内大循环,重要且必要。  相似文献   

15.
内部控制是各类企业内部管理的主要手段,较高的内部控制水平能够推动各类企业朝着更加蓬勃的方向发展。制造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产业之一,步入新时期以来,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制造业的发展与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机遇。目前,制造业企业所采用的传统内部控制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期企业的发展要求,如何在新时期不断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已成为制造业企业重点关注的内容。基于此,本文将制造业企业设为研究对象,通过阐述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意义,分析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现状,并提出新时期加强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具体对策,通过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不断提升制造业内部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6.
我国装备制造业要实现由“大”向“强”的转变,不仅需要明确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还要清晰认识到我国装备制造业7个子产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特征。通过构建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传统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兼具“存量增量”和“均衡特长”两个特征维度的系统评价模型,对我国装备制造业7个子产业2011年的发展水平和模式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并就新征程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出战略部署。“高质量充分就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毕业生作为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力军,其就业质量不仅是反映一所院校人才质量培养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区域生态效率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飞  张鸿剑 《价值工程》2011,30(9):206-208
生态效率是基于经济-资源-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定量描述,是测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准依据。中国拟将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中,并逐层分解到各区域,且作为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重大项目上马的评判依据;综合考虑区域生态经济系统中的各项因素,将碳排放影响因素加入生态效率评价势在必行。本文构建了区域生态效率评价模型,以反映一个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利用自然资源减轻环境压力的效率,并对2005-2008年中国各省发展状况进行验证,以完善区域生态效率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企业文明》2023,(1):16-18
<正>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关乎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多项区域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先后多次赴河南考察调研,并寄语“要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目的就是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20.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在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下,银行业代表的金融发展在支持中国实体经济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企业技术前沿距离的视角,本文考察金融发展如何影响企业TFP增长。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存在后发企业向技术前沿靠拢的“追赶型增长”。相对于接近技术前沿的企业,金融发展更有利于远离技术前沿企业的TFP增长,即金融发展助推了制造业后发企业的“追赶型增长”。进一步地,这种异质性效应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制度环境好的地区和非劳动密集型行业内。变换TFP测度方法、技术前沿距离指标和金融发展指标及采用工具变量进行内生性检验后结果均稳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