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法的理念是经济法及其适用的最高原理。经济法理念的内容是通过经济法价值的释放来实现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经济法的人文理念是经济法在新形式下的一种改革观、发展观、协调观、稳定观,是经济法追求的最终目标。经济法的人文理念与经济法的价值是一致的。经济法人文理念的目标是通过关注社会来关注人,最终促进社会整体利益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但实现共同富裕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企业和一部分人靠诚实劳动先富起来,又要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3.
自从经济学将视野扩展到法学上后,效率便成为了法律经济分析的重要的价值观,其也同样被定位成了诸多部门法的价值。但如果不加任何修饰的将效率价值赋予到各个部门法中去,不仅会对这一词语产生误解,也不利于该部门法特殊价值的实现。因此有必要从由民商法到经济法产生的过程及背景分析入手,对效率一词的含义在不同语境、不同部门法中予以考察,揭示其在民商法和经济法价值中的不同内涵和价值定位并阐明效率是经济法的核心价值这一观点,力求对经济法的效率价值做一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经济法在经济法学领域一直是个热点问题,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当中会涉及到经济法的相关内容,基于此本文结合经济法展开论述,研究了经济法的价值目标,包括工具性和目的性目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指出市场解决的是效率问题,政府解决的是公平问题,效率和公平之间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效率是客观性的,属于实证分析范围,而公平属于规范分析范围,具有价值取向。在我国现阶段政府的执政目标是促进经济稳健发展,最终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在此基础上,效率是过程性的,是为实现共同富裕做出的物质保障,而公平是决定共同富裕的终极目标能否实现的最终保障,所以在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上,效率与公平具有统一性。因此,在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应充分发挥市场的效率功能,政府亦应在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存在问题及改革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中存在教材选用不当、教学计划不科学、教学内容选择随意性大、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陈旧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到经济法教学的效果,进而影响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文章认为必须进行经济法教学改革,经济法教学才能在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指出市场解决的是效率问题,政府解决的是公平问题,效率和公平之间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效率是客观性的,属于实证分析范围,而公平属于规范分析范围,具有价值取向.在我国现阶段政府的执政目标是促进经济稳健发展,最终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在此基础上,效率是过程性的,是为实现共同富裕做出的物质保障,而公平是决定共同富裕的终极目标能否实现的最终保障,所以在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上,效率与公平具有统一性.因此,在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应充分发挥市场的效率功能,政府亦应在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法律适用的对象是案件事实,而案件事实与通常理解的事实概念存在本质区别,案件事实即是已被诉讼程序证成为案件事实的生活事件,案件事实不是既定的,不是被发现的客观事实,而是由诉讼主体运用客观证据、证据规则和事理逻辑形成的;很多情况下,事实问题即是法律问题,法规范对案件事实起着型构作用;审判过程中规范与事实相互作用且自我显形。  相似文献   

9.
和谐是经济法的发展趋向,是经济法的目标理念。经济法的和谐主题包括利益和谐、权利(力)和谐与手段和谐。其中,利益和谐是经济法追求的终极目标,权利(力)和谐是经济法实现利益和谐的内在机制,而手段和谐则是经济法实现利益和谐的外在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以大食物观推进粮食安全建设,是农业强国的重要构成部分。大食物观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包括大农业观、大资源观与大产业观,给种粮小农户迈向共同富裕带来了发展机遇。已有研究只窥视到种粮小农户的生产局限与不足,应从优势视角出发,发现种粮小农户具有的组织优势、资源优势与网络优势。将种粮小农户的优势与大食物观相结合,凭借组织稳定性、灵活性与适应性优势发展大农业观,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以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优势践行大资源观,构建多元食物供给体系;以网络的丰富性、延展性、信任性优势发展大产业观,延伸农业生产价值链;以种粮小农户为主体落实大食物观,保障国家食物安全、满足民众膳食需求与推动种粮小农户走向共同富裕相耦合,实现“三赢”的多重目标效应。  相似文献   

11.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应该从质和量的规定性上把握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目标具有现实性,应该从经济制度、发展战略、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采取措施,以便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于促进共同富裕意义重大,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维度驱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呈现出交互影响的阶段性特征,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乡村振兴予以支撑,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将有效助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创新并建立科学完善的政策体系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13.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着丰富的生活意蕴,体现出生活意旨的价值转向即从客体到主体与客体相结合、从效率到效率与公平相统一、从物质到物质与精神相融合;生活逻辑的价值导引即对社会发展的价值纠偏、对资本运行的价值引导、对生活消费的价值调适;生活理想的价值目标即为人民谋幸福的必然选择、走向共同富裕的本质规定、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使以维护国家和社会发展整体利益为根本宗旨的经济法的特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得以凸现,经济法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就必须把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补充、融合到自身的价值范畴之中。作出可持续发展的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具体地说经济法应以人性的全面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目标:经济法应以全社会乃至人类的整体利益为首要价值目标;经济法应树立人、社会和自然整体和谐的价值观;经济法应全面追求社会公平、全面公平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讨论如何实现新时代共同富裕问题,应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已经实现但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依然存在的现实前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实现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则会妨碍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实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造成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规定,发展民营经济是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客观要求.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经济的增殖逻辑并不必然带来共享逻辑下共同富裕的实现,因此,基于这种关系,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促进二者之间的协同:创造共同富裕实现和民营经济发展协同的条件,建立共同富裕实现和民营经济发展的协同机制,扩大共同富裕实现和民营经济发展间的命运共同体,优化共同富裕实现和民营经济发展中的成果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法30年创新发展及未来应关注的重点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国特色经济法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从30年的发展实践来看,经济法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经济法在始终坚持更好地为保证经济实现科学发展服务中,自身也突破了对调整能力的传统认识,区分了经济法与行政法,明确了经济法的正确定位,创新了经济法的发展观,提出了“经济法主体”概念,冲破了公法与私法的界限,形成了与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经济法学研究格局。今后,经济法的发展还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和谐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以及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日益扩大,有的差距甚至比较突出。理顺分配关系、调节收入差距日益成为涉及到社会的安定和我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的重大问题。而此中,对高收入群体的调控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  相似文献   

18.
传统民商法对公平观的实现和张扬发挥了其他法律部门难以替代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民商法的形式公平观念已显露不足,它使民商法不可能由注重个体利益之间的外在公平转向个体利益之间的内在公平,转向个体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公平。而经济法则坚持实质的公平观,不但注重个体利益之间的实质公平,保护弱,而又也注重个体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的公平,实现了对传统民商法的超越。  相似文献   

19.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是符合我国历史进步演化的价值取向,也是以全人类共同富裕为最终目标导向的持续性动态优化过程。共同富裕的目标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演进中,是结合现代化战略部署持续推进的。社会中与共同富裕相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尚有待正确辨析,深化认识。对于共同富裕目标的追求,不能等待倒U形曲线的自然形成,应注重“政府更好发挥作用”的主观能动性,其重要抓手是基于系统论思维掌握好三层次分配的复杂系统工程。三层次分配各有侧重,相关的制度创新、配套改革和政策优化设计应妥善配套,共同形成推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合力。  相似文献   

20.
审计的对象是受托责任,管理审计的范围也就是作为受托责任组成内容之一的管理责任。虽然大家基本上都认为管理审计的范围是管理责任,可是,对于管理责任的组成内容却认识不一。本文将在评述国外学者相关观点的基础上,对于管理责任的组成内容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一、企业管理责任组成内容的各种观点评述关于企业管理责任,大致有三种主要观点:管理过程观、管理过程和管理业绩观、管理陈述观。1.管理过程观。阿伦&;#183;塞尔认为,管理审计是由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对客观证据进行独立的检查,以判定为了完成公司对顾客及社会的合同与法律责任的管理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并对检查结果做出真实公允的表述;所有的公司和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能从这种管理审计制度的检查中受益。1975年,史密斯在内部审计师协会第19号研究报告中,提出了管理审计的如下观点:①管理审计是由内部审计师对各层次管理活动进行面向未来的、独立的、系统的评价,其目的是通过促进各种管理职能、项目目标、社会目标及员工发展的实现来增强组织的获利能力,并促进其他组织目标的实现;②财务数据是管理审计证据的来源之一,但管理审计证据的主要来源是业务协议和与组织目标相关的管理决策;③管理审计评价的内容包括对管理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