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2011~2022年收录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企业漂绿论文为分析对象,从企业漂绿的界定、形式、解释理论、动因、后果及治理等方面回顾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学界对漂绿界定、形式的探讨正由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制度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信号理论是解释漂绿的主流理论;在关注企业漂绿的制度压力等外因、企业特征等内因基础上,学者更为聚焦于漂绿的内外因联动问题研究;企业漂绿的后果分析视角由消费者、企业自身层面向更为宏观多维的社会层面演进。企业漂绿研究方兴未艾,可向增加漂绿理论研究多元性、强化漂绿动因研究系统性、凸显漂绿后果研究联动性、重视漂绿治理研究协同性等方面拓展延伸。  相似文献   

2.
针对企业“漂绿”问题屡禁不止的现状,分析了业绩期望落差对企业“漂绿”行为的影响机理,并以2010—2019年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业绩期望落差会诱发企业“漂绿”行为,且主要表现为对环境实践的选择性披露;而且,业绩期望落差持续的时间越长,其对企业“漂绿”行为的影响越显著。进一步的路径检验表明,业绩期望落差会恶化企业融资约束和加剧管理层短视,进而导致“漂绿”行为。此外,不同类型规制工具对“漂绿”的治理效应存在差异,其中,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及本地媒体监督能够抑制业绩期望落差驱动的企业“漂绿”行为,但市场激励型、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以及异地媒体监督的治理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发展绿色金融是构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绿色金融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漂绿”现象和行为影响了绿色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在制度层面、市场层面、企业层面分析“漂绿”现象的成因,探究“漂绿”行为在宏观、微观层面给各利益相关者带来的风险,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漂绿”的了解。基于此,应加强相关制度建设,规范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健全以政府、媒体为主体的协同治理机制,激发市场活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发挥出绿色金融对经济发展的红利效应。  相似文献   

4.
漂绿: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亵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漂绿”现象的背后,是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极低的漂绿代价。企业应停止“漂绿”,重回承担社会责任的正确道路上。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社会认同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及效果层级模型为理论基础,探究企业社会责任感知对顾客角色外行为的影响机制并识别企业社会责任感知对顾客角色外行为积极影响的边界条件。利用线上调查问卷方式收集有效问卷665份,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感知正向影响顾客角色外行为,顾客-企业认同在企业社会责任感知对顾客角色外行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企业社会责任-企业能力信念负向调节顾客-企业认同在企业社会责任感知与顾客角色外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拓展了顾客角色外行为的研究视野,提出企业应重视社会责任履行、确保履责信息有效宣传、注重“双赢”信念引导等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巴黎协定》签订以来,社会公众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关切与日俱增,ESG(环境、社会和治理)议题备受重视,ESG报告的强制性披露呼之欲出。伴随着ESG报告的演进,“漂绿”问题相应衍生。本文首先介绍“漂绿”的缘起及其在企业界、金融界和学术界的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剖析企业和金融机构“漂绿”ESG报告的外因和内因,最后从推动立法、统一标准、强制披露、独立鉴证、数字赋能和能力建设等六个方面提出治理和抑制“漂绿”的举措。本文认为,加强对“漂绿”的研究和治理,有助于提高ESG报告的质量,为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扎实的基础数据和信息。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企业理论的发展,以及信息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和契约理论等新制度经济学方法在企业财务理论研究中的应用,企业融资理论获得较大发展。从信息不对称、代理问题和不完备契约基础上推演出的涉及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研究成果,已不再局限于最优的融资方式是否存在,而是重点关注融资方式是否影响企业投资行为、企业融资方式为什么影响投资的现金流量、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的会计演进与经济发展始终是一种互动式的关系。从会计理论的发展史来看.会计理论已经和正在受到经济学理论的巨大影响.经济学理论对会计学研究的支撑加深了会计研究的深度.会计学研究对经济理论的应用也拓宽了会计研究的广度。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以科斯等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在经济学理论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加.成为西方经济学界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新制度经济学不但为经济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及颇有价值的方法.同时也对会计理论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契约经济学、代理理论、产权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公共选择等经济学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会计研究领域.大大丰富了会计理论及其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市场结构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结构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问题一直是创新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学家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根据产业组织理论对市场结构的划分,定性地分析了完全竞争、完全垄断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寡头和垄断竞争市场结构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关系,进而得出什么样的市场结构更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水平的提高。最后,文章进行了总结,并指出未来需要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张玉兰  胡振宇 《活力》2007,(2):43-43
对于管理学而言,企业文化是从实践中观察与总结而来的;对于经济学而言,研究企业文化则意味着需要打开企业这个“黑箱”,甚至要深入到企业家的“大脑”中探求其思维的规律。回顾企业文化这一现象从管理学进入经济学的过程可以发现,这既意味着组织激励理论的扩展,也表明了经济学解释能力的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1.
识别和治理ESG“漂绿”是提高ESG报告公信力、保护投资者权益的重要手段。介绍我国ESG信息披露的现状,阐述ESG“漂绿”的内外部动因,并讨论报告内容的深度分析、行为模式的连贯性分析、财务表现的相关性分析和环保处罚的矛盾性分析的“漂绿”识别方法。最后提出“漂绿”行为的协同治理思路,以期为提高我国ESG报告的真实性、规范性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开展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影响因素研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企业高层管理者视角,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行动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的假设模型,并且,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拟合检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企业社会责任行动的开展与其高管的行为意图、态度、对该行动的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感知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关于“胜任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胜任力是指直接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胜任力理论自提出之日起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已成为国内外近三十年来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学、劳动经济学等学科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然而在我国,有关胜任力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将该理论研究引向深入,以期更好地指导我国企业发展和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提高企业组织绩效,本文首先介绍了胜任力理论的研究现状,再分析了目前胜任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阐释了该理论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龙超 《企业导报》2011,(21):249-250
经济学与心理学结合的研究由来已久,经济学与心理学的发展促进着彼此的进步,本文试图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和综述,进而总结行为金融学的心理学基础,为奠定行为金融学的理论脉络做一个简要的梳理。  相似文献   

15.
丁敏 《企业活力》2010,(10):91-93
在经济学的投入—产出模型中,不仅仅体现了经济学的"效率",更重要的是投入产出过程中的管理过程,带来了组织的"绩效"。现代经济学对企业理论的发展、企业管理的过程及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由此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以公司治理和行为经济学理论发展趋势为导向,在提出自我价值负载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代理人自我价值负载的行为公司治理理论,并运用行为经济学实验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公司治理代理人无法理性化其自我价值负载,理性的公司治理代理人也难以摆脱自我价值负载对其行为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社会企业雇佣心智障碍者是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CSR)的重要体现之一。本研究以在社会企业“喜憨儿”洗车行中接受过心智障碍员工服务的307位顾客为调研对象,调查了顾客对于社会企业雇佣心智障碍者的动机归因,以及这些归因如何影响顾客对于企业的满意度及推荐意愿。研究结果表明顾客对于雇佣了心智障碍者的社会企业的雇佣行为的内部归因正向影响顾客满意度。顾客对于企业雇佣行为的外部归因负向影响顾客满意度,并且顾客满意度在雇佣归因与推荐意愿中起到了中介作用。本研究拓展了归因理论在企业雇佣心智障碍者这一CSR实践方面的应用,并探究了顾客对于社会企业雇佣行为的内外部归因对其态度所产生的不同影响,从而同时丰富了残障人士就业领域和企业社会责任方向的文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分析了期望效用理论的缺陷以及此理论所无法解释的税收遵从异象,然后引入行为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总结其在税收遵从方面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后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企业社会责任观是随着企业理论的演进而发展的,企业理论的每个流派都基于自己的假设逻辑提出了各自的企业社会责任观。文章沿着企业理论演进的过程,先后分析了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理论假设逻辑,并归纳出其各自的社会责任观。  相似文献   

20.
苏睿芯  杜建国  金帅 《企业经济》2023,(12):139-149
面对高昂的绿色转型成本,投机漂绿成了部分高碳企业难以抵抗的诱惑,并逐渐渗透进绿色金融领域。为了加速高碳企业开展实质性的绿色转型,本研究从金融支持的视角出发,构建由高碳企业、金融机构与政府组成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政府严格监管和金融机构严格审核的“双严”策略以及将企业信用等级与行为挂钩的举措,均能够有效约束高碳企业的投机漂绿行为。增加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服务声誉收益,能够激励其采取严格审核策略。政府的奖惩机制能起到良性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但惩罚效果呈现边际递减效应。因此,政府应重视提高高碳企业绿色转型的主观意愿,鼓励金融机构严格化、标准化绿色金融服务范畴,积极发挥政策引导和监管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