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钙碱质和拉斑玄武岩质火山作用的层状矿床形成为化学沉淀的沉积物,并且如同其它沉积物一样也表现有相的变化。本文试图描述此种相在垂直方向和侧向上的变化特征,并指出其与距火山中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间隔距离有关。随着与火山中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间隔距离增加,火山岩与沉积岩的比例,热液蚀变的强度都减小。以石英、绢云母和富 Mg 矿物组合为标志的下盘蚀变岩筒、细脉和浸染矿石带在空间上与近源层状贱金属矿床伴生,而轻微蚀变的石英、绢云母和含 Fe(Mn)矿物组合则伴随远源层状贱金属矿床出现。随着与  相似文献   

2.
新疆沙尔湖膨润土矿床位于天山造山带Ⅰ级褶皱系,吐-哈盆地Ⅱ级坳陷的次级坳陷内。该矿床北部为沙尔湖煤盆地隆起,南部为觉罗塔格复背斜,具有得天独厚的成矿地质条件。论文通过野外样品采集和测试,认为主干矿体中蒙脱石含量较高、膨胀性能好、pH值趋于稳定,属中型膨润土矿床;简要阐述了沙尔湖膨润土矿床的成矿构造环境和火山作用,认为沙尔湖膨润土矿床为上叠火山盆地型矿床,属陆相火山盆地中基性火山岩沉积建造;确定了该矿床与煤系地层在空间上存在"基底"和"盖层"关系,并对沙尔湖膨润土矿床的成因模式进行了分析。为新疆北部地区膨润土矿床的找矿工作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发育在桐柏—大别山北麓的信阳—商城断陷盆地中的信阳群主要由一套绿片岩相的区域变质岩系组成。其原岩主要为碎屑沉积岩建造,其次为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少量碳酸盐岩建造。火山岩的主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它们属一套亚碱性系列的火山岩系,反映其生成环境类似于岛弧—大陆边缘的特征。推测出信阳群是发育在“过渡型”地壳之上的、具块断运动性质的断陷盆地中。信阳—商城断陷盆地的形成可能同震旦纪时期华南洋壳海域的岩石圈断块沿桐柏—大别山古老断块隆起南侧消减,而在其北侧引起拉张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迁安铁矿变质岩建造特征认为:本区变质岩系相变较大,既有组构的变化,又有物质成份的变化。剖面上旋回性良好,大旋回中又有小旋回。铁矿层往往产生在两个旋回之间。变质岩原岩具有物质成份方面的火成属性与组构方面的沉积特征。结合恢复变质岩类型,也讨论了本区变质岩原岩建造特征及其形成阶段和形成环境。  相似文献   

5.
在海南岛石碌的寒武—奥陶纪赤铁矿石及新疆莫托沙拉的下石炭纪赤铁矿石中发现了铁细菌化石及铁细菌的铁鞘堆积而成的赤铁矿石,作者称之为菌藻赤铁矿(菌赤铁矿)。铁细菌化石有铁球菌属(Siderococcus)、铁线菌属(Sideronema)及球铁菌属(Siderosph aera)三种类型。菌赤铁矿是生物成因的。根据含矿岩系的岩相特征、矿石的化学成分及结构特征以及生物区系规律等分析,认为在氧化性大气环境下,过渡沉积区是菌赤铁矿最理想的形成环境。其形成条件是较温暖的气候及清澈而安静的水域环境,并具有较弱的定向流水动力条件。在其形成过程中,气候和水动力因素并非始终稳定不变,其表现在矿石中铁细菌铁鞘的纹层堆积及纹层中铁鞘的局部密集以及三氧化二铝含量曲线特征等。前者是季节更替的反映,后者是水动力作用的局部微弱变化的结果。两矿床除菌赤铁矿外,并有胶体化学成因的赤铁矿石,均属化学沉积及生物沉积成因矿床。菌赤铁矿是一种取决于一定环境因素的特定沉积产物,具有良好的指相意义,同一类型的沉积铁矿显然是受环境因素的严格控制。两矿床虽处于不同的地质时代和地理位置,但其形成的古地理环境则是一致的,因而沉积了同一类型铁矿床。作者在粤东大顶等地的磁铁矿石及赤铁矿石中,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在东鞍山赤铁矿层中均发现有铁细菌化石,多与本文论述者类似,这对研究我国铁矿成因及指导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球发展的历史中,早自太古代末期(33亿年前)就开始有菌、藻出现,从而在地球上开始了生物沉积作用。以致于在各个地质时期都可以找到生物岩和生物成因的沉积矿床,并在许多地层及沉积矿床中广泛分布有菌、藻化石。虽然对生物碳酸盐岩的研究有不少文献报导,而对生物沉积矿床的发现和研究国内则颇为少见。作者自1976年及1977年相继在海南岛石碌及新疆莫托沙拉古生代沉积赤铁矿石中,发现有大量的菌、藻化石,其与铁矿床的成因关系很密切,常成为菌藻赤铁矿。本文试图根据石碌及莫托沙拉的菌藻赤铁矿及菌、藻化石的研究,对菌藻赤铁矿的形成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石家庄西部古元古代火山活动形成一套火山—沉积岩系列,间歇明显,前期火山活动较弱,呈薄层状、透镜状产出,后期火山活动增强,火山岩呈厚层状产出。根据地质特征、岩石学特征研究,以及地球化学样品分析,石家庄西部古元古代火山岩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明显富集,Sr表现出正异常,Nb和Ta相对亏损,指示其岩浆可能来源于地壳重熔,或在岩浆上升过程中受到了壳源物质的混染,所有样品中轻重稀土分异非常弱,没有明显的Nb、Ta、Zr、Hf负异常,与岛弧或者大陆边缘弧中的基性火山岩有明显的差异,类似于陆内玄武岩。通过研究系列的地球化学图解,古元古代甘陶河群碎屑岩夹基性火山岩沉积建造形成于板内拉张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7.
基于现代黄河口南侧表层沉积物粒度数据,运用四种沉积物结构分类方法,对沉积类型和沉积环境进行划分并进行比较。Shepard分类是三端元等价纯描述性分类,未反映沉积物粒度组成的水动力学属性。Folk三个端元并不等价,首先按砂/泥比划分基本类型,然后再进一步分类,砂/泥比反映水动力强度的大小,粉砂(黏土)比反映介质的混浊度,具有明显的动力学意义。Pejrup和Flemming分类将粒度组分中砂质含量多少与外部沉积动力相结合,对沉积环境进行划分。根据研究区域大小和沉积分区划分需要的详细程度来决定选择哪一种分类方法。研究结果表明:Folk和Flemming两种分类方法相结合能够详细地反映现代黄河水下三角洲侧缘沉积物类型、外部沉积动力、物质来源等信息。  相似文献   

8.
M油层为一厚层块状砂岩油藏。由于沉积环境的影响,沉积物颗粒分选性较差,岩相变化快,加之后期成岩作用的差异,造成了油层平面井间和剖面层间的非均质性。本文以酒西盆地老君庙油田M油藏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储层沉积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对不同级别储层单元内渗透率的垂直和平面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M油藏全层和小层的非均质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论文利用已有钻井取心和薄片等资料,系统研究火山岩的岩石学特征。利用新处理的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分析火山岩相的平面展布特征,并预测有利储层的发育范围。研究表明:火山岩岩性以中性和中碱性为主,包括安山岩、粗面岩、粗安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等;九佛堂时期火山活动分为三期,早期火山作用强烈,以点式喷发为主,晚期逐渐减弱,火山岩的分布受控洼断裂和古地形的控制,岩相分为爆发相、溢流相和火山沉积相;其中,溢流相上部亚相火山岩具有裂缝和气孔两大储集空间,储集性能明显好于其它相带。  相似文献   

10.
根据南非Postmasburg锰矿田BIF型矿体中的矿石分带和品位差异,识别出了富锰型矿石、砾岩型矿石以及铁质岩型矿石。为确定各类矿石的矿物成分,了解矿石类型与其矿物成分间的对应关系,以各类矿石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矿物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偏光显微鉴定技术结合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基于矿物偏光特征和特征衍射峰,对矿石中的矿物进行了定性。结果表明,富锰型矿石中的主量矿物为方铁锰矿和褐锰矿;砾岩型矿石中金属矿物几乎全为赤铁矿,黏土矿物以钠珠云母为主;含砾铁质岩中黏土矿物居多,以白云母为主,金属矿物多为赤铁矿。由此可见,偏光显微鉴定和XRD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互补性,尤其是对厚层的沉积型矿床,岩性和岩相具有一定变化序列的情况下,更适合二者相结合进行精确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 R_1—R_2图解、微量元素图解、数学地质,结合现代地震资料分析结果,通过对地动力条件、岩浆活动和沉积建造等方面分析认为:张家口火山岩形成于具裂谷性质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2.
太华群位于秦岭北段,是该区最老的变质基底,经 Nd—Sr 同位素研究,测得模式年龄为2.6Ga。太华群原岩为一套火山—沉积建造,火山岩主要为富铁拉斑玄武岩,经变质作用形成角闪岩、斜长角闪岩以及紫苏辉石角闪麻粒岩等角闪质岩石。变质岩系受到了混合岩化作用。角闪石的矿物化学和结构特点为 Mg/(Fe~(2+)+Mg)>0.5,(Ca+Na)_B>1.34,N_(aB)<0.67,C_(aB)>1.34,Si 以6.5~7.25为主,根据国际分类,应属于钙质角闪石亚族,主要为镁普通角闪石,其中一个样 Si>7.50,为阳起石。同时取得了角闪石的光性、X 光衍射及红外光谱资料。角闪质岩石从低级角闪岩相到角闪麻粒岩相,属于中压相系,并以角闪岩相为主。形成的温压条件为:压力>5 kb,温度550℃~600℃。太华群变质岩系从年龄、建造、岩类、岩石化学以及含矿性等各方面特点与世界上广泛发育的绿岩带颇为相似,亦应属于绿岩带。只是变质程度较高,以角闪岩相为主,而不是绿片岩相。太古代基性岩有自己的特点,类似于大洋中脊拉斑玄武岩,但也不尽相同,其地壳构造、岩石圈厚度和运动机制与当代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在综合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重绘了莱州湾古河道,结合弥河下游四个柱状样,分析了弥河下游沉积环境。通过ZK305、Hsh15沉积相分析了弥河下游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对Lz908粒度组分与粒度参数分析,结合C-M图对弥河下游沉积动力变化进行了分析;通过BH2粒度组分与粒度参数变化,分析了弥河下游潮间带的沉积特征。研究结果发现,弥河下游沉积环境经历了由稳定的陆域沉积环境到动荡的海陆交互沉积环境的变化过程。弥河在晚更新世与全新世河道摆动形成了弥河洪冲积扇,是现代弥河下游沉积物的来源。同时,历史时期古河道在钻孔柱状样中均有一定的反应。现代弥河下游沉积物粒度组分多以砂质和粉砂质为主,反映了现代物质的搬运能力较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引言燕山位于华北稳定地块与内蒙地轴之间,成近东西走向的台褶带,全长约400公里、宽100公里左右。台褶带中分布有前寒武纪变质岩、古生代沉积岩及中新生代火山一沉积建造等。在东西断裂构造上,燕山运动以来岩浆活动频繁,形成了以酸性岩为主体的火山一深成岩-成矿系列。岩浆活动以火山喷发开始,花岗岩侵入告终,伴随岩浆活动热液作用较强;主要活动时间为110~158百万年,属燕山运动的中晚期。除火山岩(流纹岩、英安岩、安山岩及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埃塞俄比亚欧加登盆地构造地质特征的研究,结合大地构造学基本理论,明确了盆地形成演化历程、构造区划及沉积充填特征。研究表明:欧加登盆地的构造演化主要受控于大陆板块的裂解、漂移与洋壳的扩张,经历了Karroo陆内裂谷、陆间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和局部抬升四个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了明显的"下断上坳"的双层沉积充填结构。盆地经历了陆相和海相两种沉积环境,陆相沉积发育在晚二叠世—三叠纪,海相沉积发育在侏罗纪—早白垩世,盆地共发育了陆相和海相两种类型烃源岩、储层及多套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16.
中国早中太古代由于火山活动频繁强烈,大气中 CO_2多,受温室效应的影响,古气候具有温暖潮湿的特点。大气不对流,空气中水分不发生地区循环,雨水都降落在沿海及海面上。由于大陆面积小,地形差异不大,尚不致发生内陆干燥气候。内蒙集宁群、冀西北桑干群及太行山阜平群等出现的大理岩,是我国最早的碳酸盐层,一方面反映了海水普遍温暖,同时也反映了海洋中氧己达到了某一临界值和可溶 CO_2浓度较低。集宁群、阜平群中还有我国最早的孔达岩系。下鞍山群残留有少量我国最早的长石砂岩,是温暖潮湿气候的标志。晚太古代时正常的沉积岩较发育,并存在不同的岩相带,例如从冀东到晋南有一条东北向的岩相分界线,此线以东则缺少碳酸盐沉积,以西则含有多层大理岩;面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则与此相反。这些沉积古地理的特征,似乎反映了古气候的差异,即西部具有广阔而宁静的浅海盆地沉积,具有温暖而潮湿气候的特点,东部则为不稳定岛海火山喷发与间歇沉积的特征,气候不稳定,在火山喷发时气候很高,在间歇沉积时则气温较低。  相似文献   

17.
通过矿物学、岩石化学、REE 理论模型、Sr 同位素二元混合模型及微量元素研究认为:张家口火山岩属幔、壳混源型,幔源组分占20%~25%,相当于玄武岩的熔融体。火山碎屑流喷发时流体动力学模型研究表明:喷发速率高达49~76ms~(-1),质流速率1×10~72.7×10~7kgs~(-1),,火山喷发柱高达18~22km。岩浆自岩浆房上升至喷发的过程,应属恒温过程,其密度减至原来的1/4至1/2,岩浆体胀,挥发份出溶及岩浆破碎是形成火山碎屑流最基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内蒙地槽区的蓝闪片岩及其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地槽区多处发现蓝闪片岩,成为蛇绿岩套、混杂堆积的重要组成部分,嵌夹在强烈构造变形带内,是古板块俯冲作用的直接产物。其岩石类型以成分相当于细碧岩和细碧质凝灰岩的基性火山岩为主,主要矿物组合是铝铁闪石—绿帘石—绿泥石—阳起石—钠长石,并含较多的迪尔石、黑硬绿泥石和铁滑石等低温高压矿物。蓝闪石类矿物的光性特征,X—射线粉晶分析和化学分析数据表明:(1)蓝闪片岩中以铝铁闪石为主。(2)Fe_2O_3含量很高,Al_2O_3极低,可能是蓝闪片岩中不出现典型低温高压变质相中的硬玉和硬柱石,而出现相当多的迪尔石和铁滑石等低温高压矿物的原因。(3)Alv1较少,反映板块俯冲过程中相对压力较小。  相似文献   

19.
杏树台矿区层状硫化物矿床产于太古代变质岩系中,变质程度达绿帘角闪岩相,含矿岩系原岩为玄武岩及中基性火山成分的杂砂岩。通过变质岩构造分析,确定了含矿岩系层序及三期叠加褶皱。硫化物矿床产于块状斜长角闪岩与含铁硅质岩层的薄层互层带之间的固定层位内,矿石具与火山沉积同生和受变形变质的构造结构,变质热液对矿床的改造比较明显.富碱质流体伴随构造变形的出现是变质热液成矿作用的有利因素.硫化物矿床与含铁建造有明显的共生及过渡关系.磁铁矿—磁黄铁矿—黄铁矿矿石的分带可能是在沉积形成的基础上,受变质热液局部改造的结果,铜矿体的形成主要是变质热液作用的产物。本区硫化物矿床与近火山相的加拿大块状硫化物矿床在构造环境、矿体类型、金属组合等方面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运用岩溶学、洞穴学理论及洞穴沉积物的形成机制,将洞穴的区域地质地貌条件和自然背景与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发育过程联系起来,对云南多乐原溶洞群的洞穴结构、洞穴环境及洞穴沉积物特征进行分析,结合野外实地调研,探讨洞穴石钟乳分布情况、发育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石钟乳发育特征表现为石钟乳个体形态各异、类型多样;垂向成层分布、群生为主;大型石钟乳发育突出;石钟乳出现拐弯现象。影响多乐原石钟乳发育的主要因素有区域的可溶性碳酸盐岩、水动力条件、二氧化碳浓度和二叠纪时期特殊的地理环境,这些主要影响因素和其他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类型丰富、形态各异的石钟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