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月13日,被业界称为“24号文”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出台;8月24日至25日,全国城市住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以落实“24号文”及此前出台的“国八条”、“国六条”中的住房保障措施为主要议题,决定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廉租住房制度建设,解决好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至此,住房保障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此番以国务院名义而不是部委名义统领住房保障工作。意味着我国房地产业的调控方向将发生重大变化,一段时间以来“重市场轻保障”的住房模式也有望得到根本性转变。不过,不少普通百姓对此似乎表现冷淡。在他们看来,“保障房”针对的只是少数低收入人群。 不可否认,对于大多数城市人而言,我国现有保障体系的惠及面有限,依然有许多“夹心阶层”家庭,诸如无力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又不符合目前廉租房制度保障条件的家庭,超出了保障性标准、靠收入又暂时无法或无力贿买商品房的工薪家庭,城市中的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等,面对住房困境,无能为力。 换句话说,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依然存在不少“短板”,目前走出的只是第一步。问题的全面解决,有待政策的进一步细化、完善和落实,其中的关键,就是建立多层坎的保障,加快住房分类供应体制的实行,真正实现“应保尽保”。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我国将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使其成为保障性住房的主体。2011年要建1030万套保障性住房,其中包括400万套棚户区改造、200万套经济适用住房和两限房,以及400万套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未来5年,全国计划建设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使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土地供应量的50%-70%做保障性住房,已在“十二五”规划中被列为“必须完成的”约束性质指标。  相似文献   

3.
自2020年开始,国家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江苏省将该工作作为住房保障专项重点任务,着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2021年,常州市被列为全国保障性租赁住房40个试点城市之一,金坛区作为常州最美新城区、最强增长极,紧抓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窗口期”机遇,坚决扛起“两湖”创新区主战场责任,深入推进“五大行动”,全面加速同城化、加快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改革发展中“先行先试”,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对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的解决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文章阐述了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发展背景,探讨了常州市金坛区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举措,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住房保障政策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相应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金融体系(也可称为“保障性住房金融体系”)建设。一方面,无论从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还是被保障家庭购房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没有相应的金融支持,近期的住房保障政策无法落实。另一方面,从长期看,住房保障政策将从政府大量建设供应保障性住房过渡到以金融支持为主,如果没有配套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金融体系,也难以形成持久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5.
住房公积金是国家为解决行政机关、事业、企业单位职工住房困难而设立的一种带有福利性质的公有基金。自1993年启动以来,住房公积金在改善城镇职工居住条件,激活住房消费,促进城镇建设等方面确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监督、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住房公积金频遭“黑手”,数百亿元住房公积金被挤占、挪用以及被作为项目贷款发放而未收回(据《法制日报》),由此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的争论。  相似文献   

6.
按照“国十五条”的精神。“自2006年6月1目起,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此被普遍认为是“国十五条”关注普通消费者的精髓。  相似文献   

7.
2002年9月,威海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近一年多来,我们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干事创业,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被省建设厅授予“全省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优秀单位”荣誉称号、被威海市直机关工委评为“2003年度市直机关明单位”称号。我们主要狠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住宅与房地产》2005,(3):18-21
国外住房“过滤”模型研究概况。1.什么是住房“过滤”。住房“过滤”,是指在住房市场中,最初为较高收入房客建造的住房,随着时间的推移,住房质量发生老化,房价降低,较高收入的房客为了追求更好的住房,随即放弃现有住房,从而较低收入的房客继续使用该住房的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上海市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廉租住房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具体贯彻城镇廉租住房政策中,上海市坚持“六个要点”,采取“四项措施”,提出逐步建立多层面、多渠道的住房保障制度的计划。  相似文献   

10.
不可否认,十五年来,住房公积金制度在促进住房商品化、改善市民住房条件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但不容忽视的一点是。本应作为帮助中低收入人群置业的住房公积金反而成为高收入者炒房的工具。 当有市民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遭拒而几千亿的公积金却躺在银行里“睡大觉”;当市场廉租住房资金来源严重不足而巨额公积金却履履被挪用、贪污……行走了十五年的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到了该反思的时候了。 那么,是什么遮掩了住房公积金的光芒?公积金制度需要怎样的完善和创新? 《房地产导刊》约请的经济学者开出“重建住房公积金组织体制、建立住房信用制度等”四大“药方”;建设部亮出“扩大住房公积金对中低收入家庭覆盖面、适当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息等”六大“利器”;而面向市场,更公开、更透明、更规范、更民生,或许是广州住房公积金创新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1.
谭立 《四川会计》1997,(4):38-39
住房基金备查簿与住房基金报表的设计○浙江财经学院谭立住房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生活的一件大事,企业专门用于职工住房方面的基金来源和使用情况,是政府各个部门、企业和职工个人都关心的问题。目前企业的住房基金是通过“长期借款”“累计折旧”“盈余公积”和“住房周...  相似文献   

12.
住房是人类生息繁衍的基本要求,人民群众住房质量与水平是社会进步与国泰民安的重要标志。千百年来,历尽沧桑的老百姓就把“耕有其田、居有其屋”作为理想社会的象征,把安居乐业作为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下,我省的住房制度改革始终朝着住房社会化、商品化的方向和“居有其屋”的目标迈进,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3.
吴衍 《上海房地》2012,(8):59-59
保障房、保障性住房是中国式的术语,其称谓的产生有特定的学科背景和国别的习惯,与其相对应的称谓有新加坡的“公共租房”、日本的“公营住房”和“公用住房”、英国的“市(郡)议会住房”和“合作住房”、美国和瑞典的“公共住房”等。从保障社会成员最基本的居住权和生存条件来看,这类住房有利于促进居住公平、缩小居住条件差距并维护社会稳定,因而社会学理论称其为保障房。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前20年,“摸着石头过河”这句话经常被引用。住房公积金制度亦如此。上世纪90年代初在全国推广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走到现在,其发展过程用“摸着石头过河”来描述是再恰当不过了。那么,走过18个春秋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不是趟过了这条河,到达了彼岸?可以肯定地说,还没有。住房公积金目前还在寻找下一块“石头”——找准定位,才能到达彼岸。  相似文献   

15.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以下简称”意见”)精神,促进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建设和住房租赁市场的健康发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住房租赁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24号)(以下简称”通知”)。这份“通知”主要包括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相关的新的优惠政策(自2007年8月1日起执行,  相似文献   

16.
房产新政     
最近一段时间,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刺激住房消费、稳定住房市场的房地产政策,被人们称之为“房产新政”。  相似文献   

17.
《浙江房地产》2007,(6):9-12
“住有所居”,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个重要民生指标,也是满足群众基本生活需要的重大民生问题。这些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住房保障工作,积极推进住房制度改革,扩大住房建设规模,增加住房有效供给,逐步建立了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同时,着力构建住房保障体系,实行“稳定价格、加强保障”的工作方针,将住房保障纳入了大社保体系,  相似文献   

18.
1998年,绍兴被列为全国首批实施安居工程的城市,开始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经过十年的探索,目前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已基本形成,绍兴市区已有近万户住房困难家庭从“居者忧其屋”到“居者有其屋”,人均居住面积从1998年的8.62平方米提高到20.91平方米,为和谐绍兴的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9.
弘浩 《上海房地》2011,(1):61-61
2007年1月17日,法国政府为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部长会议通过了“可抗辩居住权”法案。法案规定,从2008年12月1日起,在住房申请没有收到满意答复的情况下,5类住房困难户——无房户、将被逐出现住房且无法重新安顿者、仅拥有临时住房者、居住在恶劣或危险环境中的人以及与未成年子女同住且住房面积不达标的人——  相似文献   

20.
为彻底改善弱势群体的住房现状,沈阳市从2002年开始着手构建住房保障制度,实施廉租周转住房建设;确定“建、构、转、补”全方位健全住房保障制度的思路,还通过强化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充分利用住房合作社模式、加快发展廉租住房等途径,进一步完善了沈阳市住房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