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已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金融体系。各金融机构随着商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加强规范化经营的同时,案件风险控制能力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和提高。但由于各种原因,金融领域案件仍时有发生。从近几年发生的金融案件来看,反映出以下一些特点:一是发案地区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二是商业银行的案件大部分发生在基层行处,又主要集中在办事处、分理处和储蓄处,会计、出纳和储蓄部门属高发部位。三是作案主体方面,完全为外部作案的比重不是很大,内部人员和合伙作案则占了较高的比重,四是案件性质、类型方面,主要是挪用、抢劫、盗窃、贪污、贿赂、诈骗等。五是作案手段方面,利用暴力、高科技手段作案逐年增多。六是“在职消费”现象比较严重、普遍。一些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利用在职期间所拥有的职权,追求许多特殊享受与特殊待遇,生活腐化,以权谋私,由此发展到索贿受贿、含脏枉法,走上犯罪之路。  相似文献   

2.
一、案件的主要特点近年来,国家金库经济案件呈上升的趋势,既有个人作案,也有团伙作案;既有内部人员单独作案,也有内外勾结作案。尽管每起案件的发案时间、地点、具体部门及作案手段、情节各有不同,但综合分析有如下特点:(一)作案手法花样多。一是更改拨款凭证。案犯在填写拨款凭证时,故意在拨款金额的大小写数字栏前不加人民币符号、不封顶。当国库盖章退回第一联给财政记账时,加填数字。扩大支出数额,将虚增的金额拨到其他账户予以侵吞。二是退票不冲账,重复列支。案犯在填写拨款凭证时,故意将收款单位的账号或户名写错,当国库部门将该笔…  相似文献   

3.
一、正确认识当前形势,提高案件防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近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发生的各类案件中,基层营业网点和要害岗位发案率高、内部人作案较多、涉案金额大、持续时间长、经济案件占比高、预期案件资金损失大,仍然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的突出特征;违章操作、有章不循,内控约束失效,责任追究力度不够,员工职业道德失范,安全防范意识不强,管理不到位,仍然是案件频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金融机构内部多年来经济案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透视分析一些案件的产生,其主要原因是:一是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也使西方资产阶级没落思想乘虚而入,金融机构不免有人被腐蚀而徇私枉法.二是相互监督意识淡化.由于前些年金融机构放松了思想政治工作,“一手软,一手硬”的情况比较普遍,职工队伍中相互监督意识淡薄,有的明知某人有作案苗头,也有意无意地开绿灯,出了事上级追查下来还装聋作哑.三是银行现行的各项制度尚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有的规章制度虽然订得很好,但不能全面落实,有章不循的现象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5.
一、基层央行内部控制执行中的主要缺陷 (一)人员老化、兼岗多,执行难到位.纵观以往暴露的金融案件,均与人为因素有关.有的是内部作案,有的是内外勾结,而有的则是初心大意,违规越权操作.究其原因要么是部门负责人在某一部门任职时间过长,要么是要害岗位人员轮岗换岗少,使其有充允的时间作案并隐瞒、要么是岗位设置由于人员的缺乏,存在"一手清"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金融案件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发生的违法犯罪与重大违纪经济案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利益与信誉损害,或对操作程序的破坏而导致金融安全风险或机构自身造成的负面影响。近年来,国内一些基层金融机构,因内外勾结骗取银行贷款、盗窃联行资金、利用票据作案、携款潜逃等,数额高达几亿元,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造成不可估量的声誉损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金融系统经济案件频发。有效防范和遏制经济案件仍然是当前金融系统保障经营安全的首要问题。纵观发生的经济案件,普遍具有涉案金额大、造成损失重、内部作案多、隐蔽性强、要害岗位发案多、作案方式和手段都有翻新等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近期,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些不法分子采取外地信用卡大额存款冲正交易方式欺诈透支信用卡资金的案件屡有发生.该类案件具有手段隐蔽、团伙作案、流窜作案,连续作案和立案难等特点,影响正常的金融秩序和群众生活,需引起有关部门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9.
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金融机构陈案暴露,新案时有发生,不良贷款呈上升态势,作案手段多样化,使形成的案件极具隐蔽性和复杂性,给国家及农村金融机构造成了损失。本文试对多发案件进行归纳分类,剖析案件形成的原因,并由此提出现阶段应采取的防控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一些地区和机构案件高发的势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刘明康主席指出:“要着重把握住五个“W”:Where(高发部位在哪里),Who(谁在主谋作案),Way(作案手段和教训),what(应针对性地整改什么),When(具体分条分段整改的时限)。”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从道德建设、制度安排、监控机制三个方面构筑立体式的案件查防体系”。确保实现“三不”目标,即:“不想作案”、“不能作案”、“不敢作案”。而提高操作风险防范水平是有效遏制案件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电子化技术已普及金融系统。但由于一些机构电脑化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措施不够严密,员工的思想素质低,防腐蚀能力弱,过份追求物质享受,因此在金融机构中萌发了一些利用电脑作案,贪污、挪用、盗取银行资金的重大经济案件。这些案件的发生,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2.
银行业案件防范监管架构建设及工作现状 (一)组织机构建设及职责范围 近年来,平凉银监分局严格落实银行业案件防控工作监管职责要求,指导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切实做好案件防控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落实"定人定岗定责"要求,在办公室设置了安全保卫和案件防控工作岗位,配备了一名专职工作人员,为案防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制定下发《平凉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规程实施细则》等制度性文件,改进、完善案件处置机制和流程.三是建立《平凉银监分局案件(风险)信息台账》,与监管部门定期对账,对案件(风险)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四是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制度的备案制度,全面掌握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案防制度建设情况,提高监管部门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五是建立信息交流及工作通报制度,编辑印发《安全保卫和案件防控工作简报》,传导案防和安保工作信息,及时进行案件风险提示.六是指导、检查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安全保卫工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银行业务部门发生的案件,除抢劫案件外,几乎都是没有很好地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有章不循,有禁不止,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个别领导责任心不强,疏于管理,甚至越权违规操作;有些会计人员遵纪守法意识不强,违章操作,潜伏着发生贪污挪用案件的风险等。这给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给银行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必须加强基层财会监管,防范一线操作风险。一、基层银行财会风险特点 1.银行内部人员作案不同于外部人员作案,因其深谙银行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熟悉银行业务操作程序,作案的策划比较周密,作案选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时有发生,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风险防控压力加大。本文主要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第一、二类案件的特点、产生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可从强化完善监控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加强从业人员廉洁合规从业教育及行为管理等方面采取防范措施,从而有效地防范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正>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揭出了严重官僚主义,它不仅林业部门有,我们农村金融系统也同样存在,有的地方还比较严重.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我省农业银行和信用社发现的二千元以上的经济案件达Z4起,其中万元以上的案件10起.案件中,属于青年人作案的占56%,信用社、信用站人员作案的占71%,当年作案的为25%.这些经济犯罪造成了许多不可挽回的损失.之所以发生这些案件,固然与农业银行、信用社的基层机构点多面广、高度分散、机构人员少、不便管理等客观因素有关,但主观上官僚主义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有些单位的领  相似文献   

16.
一、金融系统经济案件的主要特点   最近,我们对2000年至2001年8月末,发生在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辖区(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金融系统的经济案件进行了专题调查,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当前金融系统经济案件的主要作案手段有伪造银行单证;收款不入帐;利用内部人员工作上的麻痹,盗用、挪用库款;伪造印章、凭证,挪用资金;偷支储户存款;违规帐外经营;畏罪或携款潜逃;盗用联行资金等等.通过对这些案件案情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金融系统经济案件呈现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时有发生,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风险防控压力加大。本文主要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第一、二类案件的特点、产生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可从强化完善监控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加强从业人员廉洁合规从业教育及行为管理等方面采取防范措施,从而有效地防范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正一、当前金融系统外部作案的现状(一)外部作案形式多样化。金融系统外部作案可分为对金融机构的犯罪、利用金融机构实施的犯罪等两大类型。(二)金融机构内部人员与外部人员勾结作案。金融系统有着复杂、严格的运行机制,除抢劫、盗窃等少数犯罪行为外,还存在金融系统内部人员与罪犯勾结作案的现象。(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居多。金融犯罪案件涉案金额大并以诈骗现金为主,高智商的犯罪嫌疑人具有很强的反侦查能力。下面将结合具体的案  相似文献   

19.
李成业 《金融博览》2009,(23):46-47
近期,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些不法分子采取外地信用卡大额存款冲正交易方式欺诈透支信用卡资金的案件屡有发生。该类案件具有手段隐蔽、团伙作案、流窜作案,连续作案和立案难等特点,影响正常的金融秩序和群众生活,需引起有关部门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0.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防范银行卡诈骗意识。一是通过印发宣传单、宣传手册,利用宣传车开展流动宣传,还要组织金融机构深入农村、社区进行广泛宣传;二是把一些银行卡诈骗案件的作案手段、方式及过程制作成视频资料,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播放,让公众加深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