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的生命中一无所有,我只是一个画家。关于我的作品,我认为毋须赋予任何解释,当观赏我的作品时,应清楚了解我所要表达的……只是一个简单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在卢杰英布置简洁却随处可见《摄影作品赏析》、《艺术摄影的光与影》的办公室,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会如此醉心于摄影,卢厂长有些激动地反问我说,生活如此美好,我为什么不用镜头把她拍下来呢?转而又说,其实,我也希望将我的思想反映在我的摄影作品之中。说着,他拿出他在2000年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展出的部分作品,并饶有兴味地向我讲述起这些作品的拍摄经过……从一幅幅精美相片中可以看出,作为一名摄影家,卢杰英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3.
<正>吉林敦化地邻安图两江、白山江源。小城物华天宝,盛产松花石,以石制砚,松花砚曾为清朝皇室的御砚。取之不尽的松花石让松花砚雕刻匠人如鱼得水,他们的作品推陈出新,各放异彩。2018年年初,在大集旧书摊遇到逛集淘旧书的朋友,他领我结识了在大集里头古玩城开石馆的韩希坤。我看了他屋里的松花砚作品,雕功各异,制作精细,神采奕奕。老韩问我感觉和其他几位有名的同人比怎么样,我答不分伯仲,各有千秋。个别作品在  相似文献   

4.
《东方经济》2003,(6):73-73
如果你还年轻,又喜欢古典音乐,那么该去听听马勒的作品。我想得到这样的忠告的年轻乐迷决不止我一个,而马勒也的确没有让我失望,他的作品中最让人感动的无疑就是这首《大地之歌》。  相似文献   

5.
去年《中国妇女》杂志海外版《中国女性》向我约稿,希望我写写我在柴达木的生活小故事。我的作品《西部女人的苦与乐》在2002年4月号《中国女性》上发表后,接到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主持人高月的电话。她说看了我的这篇作品,向《中国女性》打听到我的电话,想约我到中央电视台做节目,讲述在柴达木的生活。我应约去了中央电视台。  相似文献   

6.
<正>作家王蒙:"看完莫言的《红高梁》后非常激动,我到处跟人说,一个神奇的作品产生了。我那时候刚过50岁,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老过,但看完莫言这篇小说后,我得承认我老了。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佩尔·韦斯特伯格:"在我作为文学院院士的16年里,没有人能像他的作品那样打动我,他充满想象力的描写令我印象深刻。目前仍在世的作家中,莫言不仅是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  相似文献   

7.
正"我的生命中一无所有,我只是一个画家。关于我的作品,我认为毋须赋予任何解释,当观赏我的作品时,应清楚了解我所要表达的……只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常玉常玉(1901-1966)四川南充人,自幼随父学画,曾师从大儒、书法家赵熙习书法。1921年"勤工俭学"赴法留学。在法期间与徐悲鸿、林风眠、张道藩、蒋碧微、徐志摩等交往密切。与世界级大师毕加索、勃拉克、贾科梅蒂、藤田嗣治、马蒂斯等友好往来。  相似文献   

8.
李宏伟 《走向世界》2014,(37):88-89
在我漫长的油画创作经历中,一直在致力于探索自我意识与艺术碰撞的共鸣。我总希望,从我的作品中观者可以读到自古到今文化的延续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与融合。我把传统文化,尤其是道家思想,借助现代绘画的表现手法表达情感与概念。道家祟尚自然、天人合一。从我的作品里,观者可以看到流露出的某些来自道家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吕立新 《沪港经济》2014,(10):43-43
正艺术家昙花一现,活跃一段时间然后消失的情况,并不少见。最近这几年,我把自己藏的一些油画作品陆续交流出去了,手里还剩下一幅。这是一位中年油画家的作品,是几年前买下的。这幅画不是我不想卖,而是卖不出去,因为现在市场上已  相似文献   

10.
吴宝席  郑怡 《中国西部》2014,(32):81-83
<正>在学校举行的"艺术周"活动中,德育处和校团委联合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一次"美术、书法和摄影作品征集"活动。我从班级同学交上来的二十幅作品中精选了八幅,让文艺委员张贴在了后墙上的"文艺园地"栏内。一天中午课间操后,文艺委员气喘吁吁地来到办公室告诉我:"班主任,咱班后墙上的美术作品不知被谁给污染和弄破啦,您去看看吧。"我快速来到教室,发现作品被溅上了墨水,其中三幅还被划  相似文献   

11.
贾德江 《走向世界》2011,(22):74-75
著名理论家邵大箴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位艺术家的作品要能吸引人、征服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面貌的独特性和内容的深刻性。”前者说的是作品的外貌、作品的形式,后者说的是作品的精神特质。若以此来印证青年画家王德亮的作品,我以为他的花鸟画作品是既具有独特面貌,又有较为深刻的思想内容的。  相似文献   

12.
最近看了《孔维克画集》,画册装帧设计精美、画面新颖雅致,确实吸引了我。 我觉得孔维克作品的画面效果很耐看、很吸引人,能让人看得进去:从意境上看很有内涵,这内涵不令人感觉沉重,也不都是纵情讴歌,不少作品像轻轻的吟唱。  相似文献   

13.
延伸阅读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之际,经过近两年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地球告急》也结集出版了。说实话,这部作品是在我出版一系列作品时心情最为沉重也是最不愿意出版的一部作品。说不愿意出版是因为这个选题太沉重了,沉重到许多事实足以刺痛读者的神经而让人不忍多顾,沉重到我宁愿相信泰坦尼克没有沉没也不愿相信这些事实。  相似文献   

14.
贾平凹 《中国西部》2007,(11):168-169
翻看王艺的书画作品集,一幅幅作品笔墨洒脱、清新自然、造型生动,用笔大胆,墨彩多变令人耳目一新,竟使一向比较偏爱清逸空灵书写风格的我忍不住要一遍又一遍地用心赏阅这具有跳动火焰的书画作品。很显然,在这些书画作品里,有一种艺术魅力在强烈地吸引着我。我终于发现,令我震撼的是这些一幅幅作品所蕴藏着一种强烈的民族文化精神,鉴赏这些作品,往往首先被它那盎然生机、磅礴的气势所震动,被书画家那种千锤百炼而又挥洒自如的技法所打醒。  相似文献   

15.
穿行     
张炜 《走向世界》2011,(25):93-93
作家就穿行在"沉迷"与"超越"的两极之间。"沉迷"是"超越"的基础、条件和资格,不能够"沉迷",也就根本谈不到"超越";而"超越"是"沉迷"之后的一个境界、更高的境界。最近我读了一位土耳其作家的作品,感受良多。这个作品,在我个人的标准里面,也就是个二流的作品。但它有一个很突出的、跟时下许多作家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其非同一般的知识背景——  相似文献   

16.
《我的前世今生》是我到目前做过的最大尺幅的摄影作品,有15米长.我还曾把它做成过中国式的宣纸手卷,因此有很多人,特别是欧洲人很喜欢这个作品. 它是我“自拍系列”的发展,出发点是要表现中国女性在100年时间中的历史变化而不是单纯的表现服装,但它的确可以反映100年的历史中女性服饰演变的一个缩影.我要表现那个年代的女人,当然地要找到能那个年代的服饰.  相似文献   

17.
有一些摄影作品能让我们为美所折服,有一些摄影作品能让我们为奇所惊叹……。看到他的作品,我的心轻轻一颤,引人深思。穿越图片,回到当时,所有的作品都似乎传递着很多信息,历史的、文化的、生活的……。而与他交谈后更加肯定他是用心,  相似文献   

18.
我叫张钰溪,是北京市商业学校的学生,也是第十届文明风采竞赛职业素养项目的获奖者。今天,能够站在这里作为学生代表发言,我感到非常荣幸。首先我要感谢悉心指导我的老师和大赛评审专家,您们知道评审对于我们每个参赛者的重要,带着欣赏和发展的眼光,在成千上万份作品中挑选出一份份优秀中透着稚嫩的作品。我更要感谢“文明风采”竞赛这个舞台,为我们的成长加油助力。  相似文献   

19.
田亮 《魅力中国》2010,(17):209-209
在我学习民歌艺术的前期,我总以为只要有圆润、饱满的音色就能唱好每一个作品,完全忽视了对民族语言和民族演唱风格的学习.以至于演唱戏曲、说唱和那些地方性较强的作品时,总是效果不佳。后来有老师指点,让我加深对各个民族风俗、语言的了解,并引导我进行了一系列的歌唱语言训练,我才逐步认识到歌唱中语言风格化的重要性,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歌声。以下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一个偶然的机会,友人介绍我认识了书法家严仲良先生。仲良先生多次将他的精彩作品特快专递给我,让我鉴赏,很快我就被他勤奋好学笔耕不止的精神所感染。严仲良上海人氏,自幼喜好书法,尤其嗜好古典文学和中国历史。上世纪80年代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