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07年的这个冬天,资本市场持续震荡,投资风险居高不下。2008年许多投资者引颈相望的春天迟迟不肯到来,或者暖流刚到,便又回寒,令许多投资者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2.
2007年,银行理财市场的热度不断升温,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目光。如何把握市场脉动,制定未来投资战略,需要对市场有一个全面理性的判断。本文中,业内专家将为你解析2007年银行理财市场上最值得关注的火热场景和2008年值得期待的投资趋势。  相似文献   

3.
QDII在2007年一直是一个投资热门话题,受到了众多投资者的青睐。银行系QDII在2007年从投资范围、产品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投资者收益一改2006年的尴尬局面。截至2007年底,获得QDII资格的商业银行共有22家,其中内资银行12家,外资银行10家。2007年可以说是银行系QDII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进入2008年后投资者应该如何把握银行系QDII的投资呢?  相似文献   

4.
《大众理财顾问》2008,(5):21-23
数百年来的国际投资理财实践表明,没有只涨不跌的投资市场,也没有只涨不跌的投资工具.上证指数自2005年的998点到2007年的6124点再飚降至2008年4月14日的3296点,投资者进退无据,难免惊慌失措.帮助投资者理性看待投资、慎重对待投资风险是媒体不可推卸之责.  相似文献   

5.
2007年资本市场火爆,带动投连、万能险热销。2008年,央行货币政策从紧,理财型的保险产品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投资者该如何选择投资产品?投连险或将增加QDⅡ账户从市场上的理财型保险产品看,2007年国内的产品种类已走到了国际前列,2008年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但是在保险产品的结构方面可能会有变化。比如投连  相似文献   

6.
从2005年开始,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迅速扩张,成为各商业银行争相占领的市场。2007年全年银行个人理财产品销售量突破八千亿元,是2005年的八倍。2008年,随着国内A股市场以及境外投资市场风险的上升,理财机构和投资者的避险需求日渐强烈,运用于信贷市场、票据市场和债券市场的稳健型理财产品得到了投资者的欢迎和青睐,成为市场的主体产品。2008年上半年,个人理财产品呈现短期化的特征,产品推出频率加快,个人理财产品销售额累计达到了1万多亿元,接近2007年全年销售量的160%多。  相似文献   

7.
2007年资本市场火爆,带动投连、万能险热销.2008年,央行货币政策从紧,理财型的保险产品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投资者该如何选择投资产品?  相似文献   

8.
《证券导刊》2012,(15):20-20
“在量化投资领域,出现了很多杰出的投资者。如詹姆斯·西蒙斯,其管理的大奖章基金1989到2007年均收益率高达35%,而股神巴菲特在同期的平均年回报大约为20%。即使在2007年次债危机爆发当年,该基金投资回报高达85%,2008年更是强劲上涨了160%。”有着8年海外量化投资经验的游凛峰选样说,“他们是依靠数学模型和...  相似文献   

9.
王蕊 《金融博览》2008,(8):62-63
经历了2007年的大牛市和2008年以来的震荡市,投资者们多多少少都领悟出了一些投资真谛,明白了投资组合的意义。不将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选择不同的投资品种进行组合投资,投资者们纷纷践行。但是,即使是最谨慎、最有经验的投资人,也会出现无法预料而触礁的危机。  相似文献   

10.
2008年中国股市的大幅走低,为中国大部分新投资者补习了投资的重要一课——风险意识。2006~2007年,中国近乎两年的大牛市孕育出了一大批新投资者,其中绝大多数人都接受了“基金”这种专家理财的模式。这批初入股市的淘金者充分享受到了资本市场带来的收益,两年中,每年的收益都在一倍左右。  相似文献   

11.
徐方  曾煜 《金卡工程》2008,12(6):1-2
自国家于2002年底颁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金融产业逐渐向外资开放的过程。截至今年4月16日,已有54家境外投资机构获得QFII资格,已有52家海外机构获准作为QFII进入中国证券市场,总的投资额度是102.95亿美元①,显然QFII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本文着重从四个方面对2007年QFII的投资动向进行初步的实证分析并进一步预测QFII在2008年可能的投资动向。  相似文献   

12.
吕晶晶 《金融博览》2009,(10):54-55
对投资者而言,2008年和2009年的基金市场,基本上可以用“一半是冰山,一半是火焰”来形容。2008年的“冰山”市场,越往下走,市场情绪越冷、越悲观,大量投资者甚至采取了“鸵鸟政策”,对市场和已投资品种不闻不问。但2009年以来的基金市场却反弹迅速,涨幅最大的基金,今年以来的收益甚至达到了50%,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再次被点燃。  相似文献   

13.
2009年已过,又到了盘点投资收获的时候。风雨交加的2008年磨砺了投资者的心智,大家仿佛成熟了许多,多了些宠辱不惊的沧桑,因此,尽管2009年理财市场为投资者送上了可观的红包,但大家的感觉还是非常平淡。市场上各类理财产品总体看表现尚可,为投资者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满园春色。那就晒晒银行理财、黄金、基金、股票、房地产……看看各路投资者到底谁多收了三五斗?  相似文献   

14.
在经历了股市的充分调整之后,投资者将迎来难得的投资机会。通过对2007年度和2008年中期高送转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进行数据分析后发现,高送转公司是投资者应该重点关注的对象。高送转公司股价的“乘数效应”和“复利”性更能使股价在平衡或涨升势道中得以放大,使投资者的收益在无声无息之中得以积累。在投资高含权股票时,一要明晰选股思路,二要把握好介入的时机。投资者一定要树立长期投资理念,摒弃投机心理。做一个坚持在价值投资基础上的长期投资者。  相似文献   

15.
2007年的外汇市场对许多投资者来说,即是收获的一年,也是惊心动魄的一年,或许还是令众多投资者难忘的一年。这一年,高息货币风光无限,主要货币基本上都走出了千点以上的单边行情,给予市场较多机会获利。另一方面,这一年外汇市场大起大落,全年波幅巨大,走势惊心动魄,让投资者品尝了外汇投资的美妙与凶险。  相似文献   

16.
《大众理财顾问》2008,(9):30-30
股市的跌宕起伏给所有投资者上了一堂生动的风险教育课。投资者对基金投资的态度也日趋冷静。对很多2007年进入市场的投资者来说,监管部门一再强调的各种市场风险都在自身投资经历中得到印证。无论对老基民还是新基民,树立长期投资的理念,选择正确的投资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回顾2008年投资市场 回顾2008年的投资市场,有许多值得我们铭记的事情。在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眼中,2008年投资市场发生了哪些重要的事件呢?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随着基金市场的深入发展,基金定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开立基金定投的人也越来越多,许多老百姓都已经开始把基金定投作为积累子女教育金、养老金的重要方式.但是,自2007年10月以来的股市震荡,特别是在2008年的大幅度调整中,市场一路走低,基金定投浮亏严重,许多投资者都对基金定投产生了怀疑.其实.结合市场形势和投资者的特点,定投还有四种"别样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中国信用卡》2009,(1):32-34
2008年的中国资本市场跌宕起伏、云谲波诡,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骇入听闻的暴跌阶段。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在2008年演化成为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投资理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年初大家还对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事件忿忿不平;年底,投资者已经“习惯”了各种理财产品交出亏损过半的成绩单。  相似文献   

20.
采用2003~2008年中国沪深股票市场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在市场非理性背景下研究投资者情绪对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区分市场情绪低落和高涨时期,发现只有在市场情绪高涨时期公司投资才对投资者情绪敏感;而在市场情绪低落时期,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导致错误定价配合公司投资决策。作为投资者短视代表的换手率对上市公司迎合投资行为的影响呈倒U型,说明并不是换手率越高,公司投资对投资者情绪的迎合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