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是中国在新世纪提出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口号,影响广泛且深入人心。“和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特征,作为中国古代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佛教文化所具有的慈悲、平和、圆融、救世、奉献的精神与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不谋而合,为我们今天建设和谐世界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湖湘稻作文化起源、炎帝和舜帝的民本思想、古代凤凰图案的和谐理念以及湖南民俗文化和山水文化积淀等几个方面,分析和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哲学的认识基础和文化基础,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观念萌芽于湖南远古稻作文化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和谋略,其中的"仁义"、"无为"、"兼爱"、"法治"等思想对我国保险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研究优秀传统文化与保险业的关系,古为今用,学习运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并为构建和谐保险业而努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和”文化,其和谐思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提倡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二是提倡建立以“大同社会”为核心的和谐社会理想。在当前,应该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的创新——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秀的传统文化一方面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继承性,同时,又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当代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经长期的历史发展凝聚为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这种精神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表现为可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作为高等教育重镇之地的现代大学,应该把传承与创新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和谐发展思想以及优秀的伦理道德思想作为自身所肩负的重大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现是一种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和谐文化理念和价值取向.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思想文化资源。当代中国阶层分化形成了多元的利益格局和价值取向,阶层分化所引发的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挑战。阶层的分化、利益格局的调整.使各阶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界限逐渐产生,阶层文化也随之产生。传统和谐观为追求人与人之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和谐提供智慧,对构建和谐的阶层文化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长期处于主体地位,代代中华儿女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自觉或不自觉地传承着儒家文化。天人合一、人与人和谐构成几千年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思想观念,和谐思维成为中国儒家文化的显著特色。当今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包含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等诸方面的和谐内容。我们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和谐之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既可以丰富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内容,还在价值取向上具有模范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和谐思想古已有之,从东方到西方,从古代到现代,我们都可以找到和谐社会理论的踪影。中国古代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西方国家的生态社会主义和人的现代化理论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都是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通过探究这些思想理论来源,为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历史的智慧和现实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和谐文化内涵丰富、底蕴深厚,是一笔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我们要重视传统文化的资源性作用,继承和弘扬传统和谐思想的合理内容与精华。作者认为,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和方克立先生所倡导的“综合创新”文化观对于继承与弘扬中国传统和谐文化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即一方面要系统总结和认真阐发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充分发掘传统和谐文化所蕴含的现代价值,同时汲取西方“和谐”思想的有益成分;另一方面要勇于创新,赋予传统“和谐”思想以崭新的时代内容,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有机融合。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的基础上实现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对接,创造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10.
建设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社会新的社会治理与发展目标。孔子思想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和谐含义: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从中我们得到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四点启示:关注弱势群体;倡导良好的道德风尚,建立积极的社会主义文化;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加强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