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从农用物资的生产和供应到农产品的收购、储运、加工、包装销售等组成一体化的农业,在这个农业综合体内,农业生产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其基本特征是生产的专业化,经营的一体化,管理的企业化,农户不再是身兼数职的小商品生产者,而是从事生产这一一切的专业商品生产者。从这个意义上说:首先,它是农民有组织进入市场的制度创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农民即是生产者又是经销者,这是小商品经济的表现。把农户纳入一定的组织与市场对接,让农户从组织中得到产前、产中、产后的指导,这是产业化的根本要求。其次,它是农民在市场导向和利益驱使下的重新  相似文献   

2.
呼图壁县供销社组织棉农兴办的北戈壁棉花专业合作社,始终贯彻与农民社员联营、联心、联利的办社方针,通过积极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性、系列化服务,引导棉农进入市场,有力地促进了北戈壁片区的棉花生产发展和棉农增收,初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显示了专业合作社在供销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3.
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一个新的农业经营方式,其实质就是将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联合起来实行一体化经营。因此,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要重在经营上下功夫。   一要培植经营载体,搞好系列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载体就是通常所说的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能进行农产品深加工、为农民提供服务和带动农户发展商品生产的龙头企业,其载体可以是农产品加工企业,也可以是农产品储藏、保鲜、运销企业,还可以是专业市场、中介组织 (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 )、服务实体等。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载体,通过各种载体来延伸农业产业链,实行农产品的…  相似文献   

4.
正粮食产业化联合体是以保障优质粮食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同一市场品牌为导向,建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种植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契约形成要素、产业、利益的紧密连接,集生产、加工、服务为一体化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形式,是安徽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具体实践,是发展中  相似文献   

5.
农业和农村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提供各种经济、技术、信息服务和联合起来进入市场。供销合作社要积极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综合性、系列化的经济技术服务,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进入市场,把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是广大农民的强烈要求,也是供销合作社义不容辞的责任。龙头企业带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经营,把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有效组织农民运用现代科技进行规模经营。关键就是要培育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能进行农产品深度加工,为农民提供服务和带动农户发展商品生产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带专业合作社,一可  相似文献   

6.
一、正确引导,大力发展以供销社为依托兴办专业合作社,是以骨干产品为基础,以入股农户为主体,以服务为纽带,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合作经济组织,其核心是专业和合作,本质特征是"民办性、合作性、专业性",实行"民有、民管、民享"。供销社与专业合作社有着必然的联系,在组织和扶持专业合作社发展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供销社资本的所有者是农民社员,供销社同广大农民有着紧密的联系。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供销社形成了一套完备的为农服务体系,在市场信息、经营渠道、产品加工、储存运输等方面为农民和专业合作社提供了现实的服务。深受农民欢迎。据此,供销合作社要认清形势,因势利导,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积极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综合性、系列化的经济技术服务,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进入市场。  相似文献   

7.
企业参与农业股份合作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体系创新的表现,在实践中呈现出"股份+订单"合作、股份合作社主导、共建股份合作企业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模式。三种模式从不同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演变中创新而来,在推进产业链一体化经营以及农民与企业关系、利益分配机制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特征,与农业产业化发展阶段、农业具体生产特征等密切相关。企业参与农业股份合作既有利于农民参与产业链更多环节的利益分配,也有利于发挥企业在人才技术、对接市场、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优势,尤其适用于经济作物类型的农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山东省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全省供销社因势利导,主动参与,通过领办专业合作社、培育龙头企业、市场开拓等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领办专业合作社,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奠定组织基础 山东省供销社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遍布农村的经营网络和与农民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独特优势,积极领办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从事专业生产的农民组织起来,在发展商品生产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保护和自我服务。到目前,全省依托供销社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社1236个。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全省构筑农村  相似文献   

9.
浅论农场实行农业产业化许德森一、农业产业化的内涵与意义农业产业化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在纵向上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联为一体,克服过去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相脱节的缺陷,使农工在生产经营一体化中能够分享各个生产环节的应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市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涌现出一批以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为主要形式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它们在联结生产与市场,保障农民在生产经营中的利益,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特别是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推进农业市场化进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农民为主体,以农业增收为中心,以保障供给为目的,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合理配置资源,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多环节连接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  相似文献   

12.
德州市供销社以兴办专业合作社为切入点,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发家致富,在参与的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架起了一座农民通往市场的“桥”。 一、专业合作社的几种形式 1、加工带动型专业合作社。通过围绕支柱产业或产品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促进产品增值。宁津县宏发毯业专业社以宏发毯业总厂为依托,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原则,吸纳从业人员2600人,吸收股金460万元,1999年加工地毯31万英尺,完成产值2100万元,实现利税278万元,使社员增加收入1500万元。津汇蔬菜专业合  相似文献   

13.
吴桥县供销社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中,起到了骨干作用。一、通过建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按照龙头企业带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联农户、建基地的发展思路,通过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联系专业合作社17个,带动基地179个,种植棉、瓜、菜、果等品种22万多亩,涉及到全县10个乡镇,一年为农民增收8000多万元。解决了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把分散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衔接起来,推进了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14.
以农民合作社建设为中心构建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围绕合作社经营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准纵向一体化产业格局,有助于形成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与农产品供应链优化。文章通过对蓬莱红旗果业专业合作社调研发现,合作社发展的可持续需要将自身经营范围拓展到加工、储运、销售以及品牌建设等环节,形成供应链体系中核心竞争力与价值链"生态位"优势;合作社领导人的企业家能力、合作社融资渠道、供应链构建能力、社区嵌入度等因素对合作社绩效的提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12.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如何发挥作用?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自愿参加的,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某一产业或产品为纽带,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实行资金、技术、生产、购销、加工等互助合作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主要发挥以下作用:  (1)组织作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其组织作用十分明显。一是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组织成员进行生产与销售,促使农业生产由行政管理过渡到由合作经济组织协调管理;二是根据国家产业规划以及市场信息,组织和协调农…  相似文献   

16.
一、供销社实现两个转变要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上发挥龙头作用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根本问题。供销社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与农业、农村和农民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央5号文件提出,供销社要大力发展以加工、销售企业为龙头的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经营","发展专业合作社,积极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综合性、系列化的经济技术服务,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进入市场。"1996年1月江泽民在致全国供销合作社代表会的信中又明确指出:"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把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推动农业产业化,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也是广大农民的强烈要求。希望供销社自觉履行这一历史重任,使供销社真正成为农村综合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对发展具有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特点的专业合作社作出了明确规定。指出:"供销合作社要进一步从单纯的购销组织向农村经济的综合服务组织转变,大力发展以加工销售企业为龙头的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经营,带动千家万户连片兴办农产品商品基地和为城市服务的副食品基地,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业和其他二、三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积极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综合性、系列化的经济技术服务,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进入市场。"毫无疑问,这是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是千家万户农民对供销合作社的期望,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专业合作社是把同类商品生产者组织起来,以经营企业的形式谋求共同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合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临西县供销合作社立足本地实际,积极兴办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培育和建设农副产品市场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首先,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它能够使农民家庭经营与大市场比较顺利地沟通和连接起来,同时也是与农民群众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的理想组织形式。几年来,县社积极组建了涉及果品、蔬菜、棉花、养殖、轴承等行业29个专业合作社,初步形成五大产业化新格局。吕寨供销社的养猪、单屯社的轴承加工、水波社的狐狸养殖等都起到了引导当地农民走产业化路子的作用。其次,兴办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内联千家万户,外联广阔市场,具有组织生产、开拓市场、加工增  相似文献   

19.
一、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大力兴办专业合作社是供销社与农民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的有效途径。因此,要高瞻远瞩,增强政策敏感性和责任感,坚定不移地把专业合作社工作办好。1、围绕区域经济特点来办。主要是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特点等,抓住骨干产业或新兴产业,联合农民大力发展种、养、加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到主导产业中来,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生产格局,提高农副产品专业化、商品化、市场化程度。2、围绕龙头企业来办。组建龙头企业带专业合作社连农户的产业链,实行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3、围绕解决农民进市场难来办。充分利用供销社设施、资金、技术、购销渠道等方面的优势,为入社社员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满足社员各方面的需求。发展专业合作社要规范专业合作社管理。基层供销社与专业合作  相似文献   

20.
创新农业一体化经营机制,是农业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加快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是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现实选择,是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产业链条一体化是市场农业的内在要求,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三个环节的同步发展在宿豫县,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经营形式,正在由点到面、由浅入深逐步发展。这一生产经营形式,打破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向、不同所有制之间的界线,改变了部门产销分割的状况,优化了各类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