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气候变化特点、湿地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气候变化是影响湿地变化的次要因素,人类活动是影响湿地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实现黄河三角洲湿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以期促进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湿地享有“地球之肾”的美称,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湿地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保护问题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湿地资源遭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尽管近些年来我国在湿地法律保护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湿地法律保护依然存在着不小的问题亟待完善从我国湿地法律保护的我国湿地法律保护的现状,并以此为基础阐述我国现阶段湿地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完善我国湿地法律保护的几点建议:制定专门立法;明确湿地权属;建立协调管理机制;完善湿地管理执法;提高公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3.
齐齐哈尔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湿地旅游资源,为开展湿地旅游提供了优越的生物资源条件。在开发过程中亟待解决当前存在着的粗放式开发、湿地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缺乏社区参与保护等问题。为了使齐齐哈尔湿地旅游资源开发更具规范性和长远性,要加强立法与宣传,提高科技支撑能力,恢复重建退化湿地,完善社区参与制度,规划城市湿地公园。  相似文献   

4.
湿地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物种多样性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湿地生态保护存在着湿地立法保护缺位、土地权属不明、公众参与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明确湿地保护的范围,完善土地权属制度,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和对湿地保护专门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闽江口湿地我国沿海主要湿地之一,在长期自然环境演变和人类活动过程中形成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湿地多样性明显,是当地主要的生态旅游资源,与此同时,福州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湿地的破坏,导致湿地景观的脆弱性。通过分析和评价闽江口湿地旅游资源利用管理的现状,提出了闽江口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哈尔滨松江湿地依托松花江发源而来,形成了我国面积最大、景色最美的原生态湿地。在其沿岸,分布着大面积河滩和众多岛屿,水生动植物、陆生动植物及鸟类生物资源尤其丰富。哈尔滨松江湿地的开发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其发展也依据独特的资源和文化优势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湿地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着湿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环境污染严重,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不完善,湿地保护宣传及专业人才欠缺,湿地景观和文化缺乏有效结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然而,由于湿地缺乏法律有效地保护,致使我国湿地日益减少、湿地生态破坏严重。近年来,国内一些省区已经制定了关于湿地的地方法规,但是,由于缺乏关于湿地保护的中央立法,我国的湿地保护立法仍然很不完善。  相似文献   

8.
大庆湿地植物的利用价值,主要包括生态应用价值、经济利用价值、景观应用价值等三方面.从当前看,大庆市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环境保护不力,生物资源过度利用,导致了湿地植物分布区域明显缩小,生物量显著下降,湿地植物景观破碎,改变了湿地自然地貌的格局,破坏了湿地景观的完整性.大庆市政府应从合理利用湿地植物资源入手,加强湿地植物的研究,加强对优良乡土湿地植物的开发,重视湿地绿化美化和环境保护功能,全面加强对湿地景观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荆江湿地群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流域重要水源涵养地和国家重要生态屏障。针对目前荆江湿地群在保护过程中存在的湿地面积萎缩、湿地污染形势严峻、野生动植物多样性减少、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的基本原则,以保护湿地资源、完善管理体系、发挥生态效益为目标,从政策、法律、体制机制、区域协同、科技支撑等方面,探讨做好顶层设计、发挥市场机制、促进区域协作、完善科技支撑、创新保护方法等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钟华 《价格月刊》2006,(7):12-13
东洞庭湖湿地总面积约1167k㎡,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1994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湿地区域所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是“鱼米之乡”,但近十多年生态体系受到了巨大破坏,湿地功能急剧下降。东洞庭湖湿地农业资源的保护、恢  相似文献   

11.
闫文  陈静 《北方经贸》2014,(3):74-75
通过对白洋淀湿地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对于白洋淀湿地资源经济价值的现存评估方法进行深入对比和分析,进而更加科学地认识其经济价值。白洋淀湿地资源的保护具体途径:淀内水质改善措施、治污措施、淀区内生产生活管理、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规范管理等,特别是提出了构建白洋淀淀区及周边土地开发补偿制度,为地方政府建立分工明确、措施具体、全面协调的白洋淀湿地资源保护制度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湿地生态旅游管理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作为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体系之一,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湿地以其独具特色的自然和文化景观为湿地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基于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敏感性,有效地保护和管理湿地生态旅游,对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探讨了湿地生态旅游管理系统结构和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逐渐认识到湿地作为一种独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通过立法对其进行保护。然而,在我国湿地保护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冲突,主要表现在价值、立法、权属、管理等几个方面。消除上述冲突并提出相应对策,在当前的湿地保护状况下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香港湿地生态旅游对广西红树林湿地生态旅游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明 《市场论坛》2008,(2):93-95
文章通过对广西红树林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香港湿地生态旅游发展概况的分析,总结香港湿地旅游的先进经验,包括在资金的筹措和使用、保护区的经营和管理、市场定位、旅游产品的开发等,以期进一步提高广西红树林生态旅游的开发和保护水平,从发展生态旅游的角度把广西的红树林资源充分保护和利用起来。  相似文献   

15.
熊建新  聂钠 《商业时代》2007,(16):101-102
湿地生态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活动的热点。长江中下游地区东洞庭湖湿地资源丰富,开展湿地生态旅游前景广阔。本文立足东洞庭湖湿地保护区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的条件,提出了东洞庭湖湿地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并对其进行了生态旅游项目策划,以期突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价值,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保护功能,对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我国在湿地保护立法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完善湿地保护立法势在必行。就我国湿地保护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出阐述,并对完善湿地保护立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商》2015,(36):74-75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是二十一世纪人类的共同使命。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也是野生动植物,尤其是鸟类的重要栖息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在控制污染与降解污染物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被称为"地球肾脏"、"生命摇篮"、"鸟类乐园"等。吉林西部湿地在我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沼泽湿地植物的密度是我国植物密度的2倍,高等植物约600余种。吉林省西部湿地生态环境逐年恶化,河流断流,草场退化,盐碱化程度加重,湿地面积大幅萎缩。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吉林省西部湿地的自然状况,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和开发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18.
具有国际典型性的滨海生态系统、保存最完好的原生盐沼、丰富的濒危生物、独特且罕见的淤泥质滨地貌的盐城滨海湿地自然遗产,在申请世界自然遗产过程中应从管理体制、专门人才、保护资金、分区管理、社区参与等方面构建申遗保护管理机制,建议通过成立专门申遗机构、论证突出普遍遗产价值、强化保护和管理、做好规划与制度建设、提高公众意识和知名度等申遗策略,实施盐城滨海湿地申遗工作,提高申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旅游开发活动涉及很多群体,所有参与群体彼此之间及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过度的旅游开发活动会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本文以安徽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旅游开发活动对景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针对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旅游开发造成了太平湖国家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面积减少,降低了湿地的自身调节功能并造成了湿地水质的污染破坏;可通过建立非营利性的环保组织、建立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区、强制采取"退养还滩"措施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方式,开展生态观光型、科普教育型和城市休闲型旅游模式,以维持湿地环境的原生态和调控作用。本文研究可为实现国家湿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朱梅梅  魏垚 《消费导刊》2013,(12):35-35
城市湿地是城市周边地区的一个生态交错地带,具有很强敏感性,一旦城市湿地受到破坏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花溪城市湿地公园被批准为第六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对当地的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