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前,我国会计准则中资产的界定范围、或有事项处理、公允价值计量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资产的定义有待扩展,进行细致划分;或有应付金额确认的规定存在模糊,应该遵照会计的谨慎性原则进行确认;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既要采用谨慎性原则,还要考虑实际;在处理非货币的资产交换认定和税费的问题时,会计准则应给出一个准确的概念和定义,进而补充各项会计准则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黄爱玲 《商业研究》2000,(12):100-102
“或有事项准则”对谨慎性原则给予了重新诠释与应用,并且充分体现了重要性、充分披露、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既借鉴了国际会计惯例,又体现了中国国情。该准则的颁布实施有助于为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准确把握或有事项的确认、计量与披露。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以确保“或有事项准则”的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3.
“或有事项准则”对谨慎性原则给予了重新诠释与应用,并且充分体现了重要性、充分披露、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既借鉴了国际会计惯例,又体现了中国国情。该准则的颁布实施有助于为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准确把握或有事项的确认、计量与披露。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以确保“或有事项准则”的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4.
谨慎性原则指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但是由于谨慎性原则自身的局限性,在实际运用中存在滥用谨慎性原则进而操纵利润的现象,因此要采取必要措施趋利弊害,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5.
谨慎性原则指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但是由于谨慎性原则自身的局限性,在实际运用中存在滥用谨慎性原则进而操纵利润的现象,因此要采取必要措施趋利弊害,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6.
谨慎性原别是企业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一项重要原则.所谓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受不确定因素影响时,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谨慎性原则的广泛运用,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对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有利于防止企业虚夸资产、扩大利润的现象发生.但同时人为调节费用、操纵利润的空间也增大.本文就谨慎性原则及其运用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张苗苗 《北方经贸》2014,(8):116-117
在经济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会计所面临的环境更趋复杂,会计的事项和交易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也存在着更多风险。这些都体现和说明了谨慎性原则存在的重要性以及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必要。然而,由于谨慎性原则所存在的局限性以及在运用过程产生中的一系列问题,例如,谨慎性原则具有主观性,缺乏可操作性。另外,市价及税法在一定程度上的制约,使理论工作和实践工作并不能够完美的结合。因此,本文认为应该从规范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范围,增强谨慎性原则的可操作性;缩小税收与会计政策的之间的差异,以及不断加强和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改进会计核算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新企业会计准则采用谨慎性原则。所谓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能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这一原则在会计核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对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下的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作为会计实务中最具影响力的原则之一,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保持应当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和收益、低估负债和费用。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承担着修正的作用,它自身是一把双刃剑,适度的谨慎可以帮助企业规避风险,过度的谨慎则可能变成企业造假的工具,因此对谨慎性原则及其合理应用进行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罗炳菊 《现代商业》2014,(6):222-223
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一项重要原则,但由于谨慎性原则在运用中具有明显的倾向性、主观性等局限性,经常与其他会计原则发生冲突,甚至为粉饰财务报表留下了空间,蒙蔽信息使用者。企业在运用谨慎性原则实施过程中,应正确理解谨慎性原则的实质,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可操作性,缓解谨慎性原则和其他会计准则冲突,强化企业审计监督工作,将其与会计信息充分披露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作为会计实务中最具影响力的原则之一,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保持应当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和收益、低估负债和费用。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承担着修正的作用,它自身是一把双刃剑,适度的谨慎可以帮助企业规避风险,过度的谨慎则可能变成企业造假的工具,因此对谨慎性原则及其合理应用进行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我国的会计制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从谨慎性的内涵、新旧会计制度中谨慎性原则的比较分析,以及谨慎原则在实际运用中局限性,合理运用谨慎性的思考。谨慎原则是会计核算必不可少的一般原则之一,但其在运用时与其他会计原则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同时谨慎原则在运用时主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因此,为了防止企业任意使用或歪曲使用谨慎原则,使会计信息可靠、真实、公允,必须合理适度的运用谨慎原则。  相似文献   

13.
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有新的规定,如何在会计工作中有效地进行该原则的运用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从谨慎性原则的提出及内涵、新旧会计制度中谨慎性原则的比较分析以及如何合理运用会计新准则等角度分析了新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运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探讨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亨万 《现代商业》2006,(12):54-5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我国的会计制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从谨慎性的内涵、新旧会计制度中谨慎性原则的比较分析,以及谨慎原则在实际运用中局限性,合理运用谨慎性的思考.谨慎原则是会计核算必不可少的一般原则之一,但其在运用时与其他会计原则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同时谨慎原则在运用时主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因此,为了防止企业任意使用或歪曲使用谨慎原则,使会计信息可靠、真实、公允,必须合理适度的运用谨慎原则.  相似文献   

15.
谨慎性原则的局限性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谨慎性原则具有"双刃剑"的性质。在会计核算中如果运用恰当,可以增强会计信息的质量;反之,如果运用不当,就会扭曲谨慎性原则的真正含义,因而在会计核算中应当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以使企业的状况得到最合理的展现。本文对谨慎性原则在实际运用中的局限性进行了讨论,并对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赵永兰  周建梅 《市场研究》2002,(9):37-37,39
<正> “谨慎性”会计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它是对于交易或事项,在有几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反映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致虚增利润的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其实质是处理不确定经济业务时所采用的一种谨慎态度。“谨慎性”原则成为当今世界会计领域,尤其是西方企业会计实务中普遍奉行的一项原则。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我国已将“谨慎性”原则作为12项会计原则之一。目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就此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7.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理论及会计实际工作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合理的运用谨慎性原则能够给企业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可靠的会计信息,但在实际工作中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正确的运用谨慎性原则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初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谨慎性原则被纳入会计原则中并占支配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在会计领域中谨慎性原则已经成为了规范会计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修订性原则。在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中谨慎性原则被不断修订完善,以便更好地应用于企业会计实务中。本文就谨慎性原则在中小企业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情况进行了讨论,逐一讨论了谨慎性原则的内涵、现实意义、运用情况、局限性以及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郭跃霞 《财经界(学术)》2014,(5):155-155,157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理论及会计实际工作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合理的运用谨慎性原则能够给企业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可靠的会计信息,但在实际工作中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正确的运用谨慎性原则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20.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受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时,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谨慎性原则的本质就是资本保持或资本维持,其经济含义是只有在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