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灵芝为中华灵芝宝,自古以来传为"起死回生的千年灵芝仙草",有赤芝、木灵芝、万年蕈、三秀等。医药专家证实,灵芝药用价值很高,有保肝、解毒、强心、镇静、抗缺氧等生理活性;有助于保持肌体稳定、增强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滋补身体、分裂癌细胞。灵芝有野生的,也有室内袋栽、大田段木栽培和就地利用废弃阔叶树蔸栽培。室内袋栽和大田段木栽培灵芝的产量和孢子产量都很高,但由于地理条件差,其有效药用成份远远不如就地利用废弃树蔸栽培。一个直径20厘米以上的树蔸,第一年可采收1.5~2.5公斤,可连续采收3~4年,效益可观。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前市场上五种盆景供不应求,市场缺口大,销售量以15%的速度逐年递增,价格也逐年上涨,涨幅在20%左右。药材盆景适合制作盆景的药用植物有很多,如灵芝、银杏、药菊、百合、枸杞等。灵芝盆景每盆卖价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造型特异的灵芝盆景卖价更是高达上千元。普通的一盆药菊  相似文献   

3.
金寨灵芝     
正金寨灵芝人工栽培始于上世纪90年代。至1995年,沙河乡灵芝栽培农户超过100户,产量达10余吨,江苏、吉林、福建等地客商纷纷前来采购,金寨灵芝在全国开始小有名气。1996年,全县灵芝栽培区域从沙河乡扩大到关庙乡、水竹坪乡、青山镇、燕子河镇等7个乡镇,灵芝产量90吨,孢子粉11吨,产值530万元,其中沙河乡灵芝产值为370万元,占全县灵芝总产量的70%。1997年,全县有19个乡镇栽培灵芝,灵芝产量500吨,总产值1600  相似文献   

4.
灵芝质地坚韧,菌盖多色,小者径寸,大者径尺,如肾如心,环纹四射,神采飘逸,是制作盆景的上好材料,若再配以奇石、花草、盆盎,便可设计出栩栩如生、风格各异的灵芝盆景。  相似文献   

5.
正吉林长白山森工集团汪清林业分公司大荒沟林场依托优异的地域和气候条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在"全面停伐"的大背景下积极探寻转型发展之路。2014年,由林场职工合股投资建成大荒沟林场仿野生灵芝菌种植基地,采取"基地+党员+合作社"的方式开发种植仿野生灵芝菌,通过林下作物经营收入进行反哺,带动林场职工在转型中创业增收。目前,首批种植的仿野生灵芝菌已陆续收获,预计产值将在100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6.
灵芝属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灵芝亚科,灵芝属。它的别名有:赤芝、红芝、紫芝、木灵芝、万年蕈,俗称灵芝仙草。灵芝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项珍贵的药用菌,已有两千多年的药用历史,从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到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把灵芝列为中草药中的极品,对其药性、功能、产地、形态等作出了详细的描述。在民间,更是给灵芝蒙上了一层"起死回生"灵丹妙药的神秘面纱,秦始皇三次派方土(徐福、石生、卢生)出海寻灵芝、白娘子盗仙草救许仙的故事成为流传千古的美谈。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灵芝中富含有机锗、高分子多糖、氨基酸、三菇成分、甘露醇、麦角甾醇、腺玳等,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因而它能增强生命活力,促进新陈代谢,对人体所有的内脏器官都有保健功能,而没有任何副作用。灵芝具有滋  相似文献   

7.
灵芝是担子菌纲多孔菌目的大型药食用真菌。灵芝具有扶正固本、滋补强壮、益心安精之功效。近年来,随着灵芝人工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产量大幅攀升,货源充裕,已成为发展灵芝深加工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最好时机。为促进灵芝深加工业的发展,本文介绍几种已经实践证明确有明显经济效益,技术简单可靠,易于掌握,生产规模可大可小,投资少,见效快的灵芝系列产品加工技术。一、灵芝浸膏将灵芝干品粉碎,加入70-80℃的热水中,浸提36小时,滤出灵芝残渣,得浸提液1。将灵芝残渣加入70-80℃热水中再浸提12小时,滤出,得浸提液2,合并两次浸提液,…  相似文献   

8.
正金寨县位于大别山北麓,鄂、豫、皖三省结合部,是安徽省最大山区县,境内群山起伏,河流纵横,气候宜人、物种繁多,共有野生药源237科1363种,被誉为"西山药库"。其中,灵芝、茯苓、天麻、桑黄等珍稀菌药闻名全国。金寨灵芝金寨灵芝人工栽培始于20世纪90年代。至1995年,沙河乡灵芝栽培农户超过100户,产量达10余吨,江苏、吉林、福建等地客商纷纷前来采购,金寨灵芝在全  相似文献   

9.
灵芝,俗名:红芝、赤芝、丹芝、仙草、瑞草。是我国传统的真菌药物,通常人工栽培的灵芝品种主要是赤芝。灵芝做为传统的中药和延年益寿滋补品的历史已有千年,内销市场开拓潜力巨大,只要普及灵芝的保健  相似文献   

10.
<正>灵芝又称灵芝草,以紫灵芝药效为最好。近几年随着园艺产业的发展,灵芝变身盆栽,造型各异。在山东省平阴县孔村镇李沟村的灵芝盆景培育基地,大棚里的灵芝盆景已接近成熟,它们色彩绚丽、造型奇特、一株一景,像件件精美的艺术品。灵芝自古就有仙草之誉,是祥瑞的象征。而把这些灵芝做成盆景的,是今年57岁的姜广青,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年轻时他也曾外出打工,但因为不懂技术,干的都是最辛苦的力气活。  相似文献   

11.
正灵芝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在我国久负盛名。可以治疗心神不宁、失眠、惊悸、咳喘痰多和虚劳症等。对普通人来说,灵芝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灵芝作为一种珍稀药材,对人大有益处。陌生的是由于其珍稀、贵重,一般人少有机会一睹其"庐山真面目"。江庆伍,这位来自"中国灵芝第一乡"金寨县沙河乡的农家汉子,靠着坚韧的品质、过人的胆识和智慧,从开始的灵芝种植、销售到现在的加工、研发,走出了一条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种植的灵芝产品经过孢子破壁粉碎加工后,灵芝产品价值有很大提升,产品市场供不应求,我们合作社的贫困户能够在全产业链中增加收益。"面对着玮洋灵芝合作社的种植大棚,欧庭武说。"玮洋灵芝"是蒙山县汉豪乡金垌村新型职业农民欧庭武创立的灵芝产业品牌。长期在外务工的  相似文献   

13.
灵芝作为药用菌 ,除采集野生产品外 ,还可以段木、袋料栽培。灵芝能治疗多种疾病 ,是滋补强身 ,扶正固体的好药物 ,服用灵芝子实体可增进食欲 ,睡眠良好 ,延年益寿。现介绍栽培技术 :一、生长条件1 营养灵芝是一种木材腐生菌 ,需要碳素营养、氮素营养、矿物营养。由于培养基中含有木质素、纤维素、淀粉、蔗糖等碳水化合物 ,以及蛋白质等氮源物质 ,这些物质的分子量很大 ,灵芝菌丝不易吸收 ,但灵芝菌丝生长过程中会不断地向基质中分泌分解上述物质的酶 ,将这些物质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等 ,被菌丝直接吸收 ,所以培养灵芝时也可以直接加葡萄…  相似文献   

14.
健康长寿,古今人类的祈盼。繁衍于深山老林的灵芝,集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成为大自然赐于人类的一朵健身益寿的药用奇葩。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灵芝中富含有机锗、高分子多糖、氨基酸、三萜成分、甘露醇、麦角甾醇、腺玳等,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因而它能增强生命活力,促进新陈代谢,对人体所有的内脏器官都有保健功能。野生灵芝在我国南北各地的林区均有生长,大多寄生在栎树及其它阔叶树木桩上或木桩旁的地上,喜好潮湿多雨和高温的环境。我国灵芝的人工栽培在清朝陈淏子所著的《花镜》(1688年)中就有记载,但成规模的人工栽培是近些年的事。50年代我国制成灵芝菌种,60年代进行以木屑为主料的栽培,进入90年代后,灵芝的栽培技术发展迅速,日趋成熟。灵芝的营养保健品正走俏国内外市场,成为人们健身  相似文献   

15.
<正>仙芝楼灵芝是中国灵芝行业中的著名企业,她始创于1989年,在20年的企业发展岁月中,仙芝楼人始终恪守着"传承千年养生文化,缔造全民健康工程"的企业理念,全心致力于有机原木灵芝的栽培、研发、生产和销售事业,  相似文献   

16.
正和龙林下参芝采集、抚育历史约有1300年之久。人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较高,被誉为"百草之王"。与林下参相伴而生的是林下灵芝,长白山一脉的灵芝名声响亮、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灵芝在中国不仅是一种药品,更是一种"吉祥物",常与道家、仙家一并出现。  相似文献   

17.
正自古以来,灵芝就被视为是吉祥、富贵、美好、长寿的象征。在许多民间作品中,也都把它描绘成起死回生、长生不老的“金钥匙”。野生灵芝一支难求,人工种植灵芝的质量又良莠不齐。如何打开这个充满潜力的市场?在广西灵川县大境瑶族乡,村民们通过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近日,我们来到深山里,探访种芝人秦德宏。深藏于海洋山西麓的大境瑶族乡,更像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从2008年开始,该  相似文献   

18.
《灵芝人工栽培技术》 灵芝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俗称灵芝草,古代称瑞草、仙草,自古就被视为“吉祥物”。历代医学家均认为灵芝是滋补强壮、扶正培本的珍贵药品,有延年益寿的功效。现代医学已证实,灵芝中含有多种氨基酸、有机酸、生物碱、有机锗、多肽、灵芝多糖等,有提高免疫力的功能,临床上可用作抗肿瘤和抗辐射剂等。  相似文献   

19.
正7月末的盛夏,是新鲜灵芝采摘上市的季节,每年的这个时候,来自上海、浙江、广东的客商都将齐聚广西桂林灵川县,争相采购灵川的高山灵芝。"生货(新鲜灵芝)今年多少钱?""今年到了130~140元/公斤,又是一个历史高价。"村民秦树昌喜滋滋地说。近年来,灵芝的价格一路飙升,供不应求,灵芝种植成为当地林下经济亮点之一,也让一个个小山村的村民们实现了脱贫梦。  相似文献   

20.
仙芝楼灵芝是中国灵芝行业中的著名企业,她始创于1989年,在20年的企业发展岁月中,仙芝楼人始终恪守着"传承千年养生文化,缔造全民健康工程"的企业理念,全心致力于有机原木灵芝的栽培、研发、生产和销售事业,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现代化企业构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