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中钢集团向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发布大股东声明,截至7月10日,中钢集团已持有Midwest公司50.97%的股份。获得Midwest公司的控股权,这标志着此次收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此次收购是中国公司走向海外市场并购外国企业的第一次成功的敌意收购案例。Midwest公司是一家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澳大利亚铁矿企业,中钢集团和Midwest公司于2005年签署合资协议,  相似文献   

2.
3月14日,中钢集团对澳大利亚铁矿石中西部公司(Midwest Corporation)发起了强制性现金要约收购,此次收购的总金额为12亿澳元,约合人民币78亿元.由此,中钢集团成为了首家对澳大利亚铁矿石企业发起"敌意收购"的中国企业.  相似文献   

3.
【法新社7月11日】经过7个月的努力,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今天成功收购了澳大利亚铁矿石开采商中西部铁矿公司。股票交易所档案显示,中钢集团掌握了中西部公司的大多数股份。  相似文献   

4.
对MBO热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BO通常译为管理层收购、经理层收购或经理层融资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或经理层利用自筹、借债等方式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股份或资产,从而改变本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相似文献   

5.
从最初受邀介入澳大利亚中西部公司与莫奇森金属有限公司并购案.到发起敌意收购.与莫奇森展开收购大战。再到击败莫奇森。获得中话部公司绝对控股权.中钢在这七个多月里上演了一出“夺宝奇兵”。  相似文献   

6.
MBO的中文意思是管理层收购,是指公司的管理层通过借债方式筹集资金来购买他们所经营公司的股份,以改变公司控制权的一种股权运作方式,其英文全称是Management Buy-Out,简称MBO。MBO的主要参与者是公司内部的管理人员,他们通常会设立一家新的公司来收购目标公司。在MBO过程中,由于收购所需资金量较大,新公司往住  相似文献   

7.
恶意收购是与善意收购相对的一种收购方式,是指在目标公司不愿意的情况下,当事人双方采用各种攻防策略,通过收购、反收购的激烈战斗完成的收购行为,以强烈的对抗性为其基本特征。而在恶意收购的过程中,由于目标公司管理部门不愿意被收购,当事人双方会在收购过程中采用各种攻防策略,激烈的收购和反收购将会持续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8.
杠杆收购是公司结构重组的特殊形式,传统的杠收购是由一小群投资者通过外部融资获得一家上市公司股票或资产,一般说来,采用杠杆收购的投资者与投资银行或商业银行有联系,可以筹措以大量资金来收购企业。  相似文献   

9.
何丹 《广西经济》2010,(7):51-52
反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经营者为维护自己的利益或公司的利益,利用手中的权力,采取一定措施防止收购后果发生或挫败已经发生的收购的行为。但是,对于上市公司收购,被收购目标公司的股东与管理层考虑的出发点是不同的。对于股东来说,特别是中小股东,他们往往不考虑公司的未来如何,而是更愿意从收购引发的股价上涨中获得实惠。而对于被收购公司的管理层而言,  相似文献   

10.
敌意股权收购作为收购的重要手段已经越来越引起中国企业家和投资银行家重视。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进步和开放,公司之间的敌意收购和反收购行为将会越来越多。本文对公司敌意收购行为进行分析,首先介绍敌意收购的概念和法律问题,接着全面分析敌意收购者的动机、目标公司选择、收购措施和策略。最后总结敌意收购行为,并对成功可能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徐耀文 《江苏经济》2003,(10):40-41
MBO即管理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MBO属于杠杆收购的一种,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曾盛极一时,它对企业界和金融界影响巨大,引  相似文献   

12.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MBO),又称“经营层融资收购”,是成熟市场经济中公司并购的重要方式之一,对推动公司增长与经营效率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要约收购是上市公司收购的一种重要方式,理论上具有公司外部治理功能。但是,在我国上市公司实践中,要约收购基本失去该功能。本文对2003年6月到2005年6月我国资本市场发生的10起要约收购案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了我国上市公司要约收购在收购目的、收购定价和收购结果等方面存在的明显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要约收购理论和实践悖论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要约收购:国际管制经验与中国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颖  陈琦伟 《改革与战略》2001,(2):53-55,35
企业购并可以分为二种:协议收购和要约收购。协议收购指的是通过向公司部分股东场外协议受让股份而获得公司控制权。要约收购则是指收购者以取得一个公司的控制权为目的,通过公开的形式向目标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要约,收购一定数量目标公司的股份。从收购者在收购过程中是否主动的角度出发,要约收购可分为自愿要约收购和强制要约收购,自愿要约收购之前收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营运状况进行细致深入的了解,发现目标公司的内在价值后,秘密地突破发起收购,以一定的成本在短期内迅速完成收购,使得现管理者没有充裕的时间实施反收购策略,强制要约收购是指收购者在持有目标公司股份达到一定比例时,收购者必须依法向目标公司股东出要约。  相似文献   

15.
所谓承债式收购,简言之就是收购企业采用承担被收购企业与其资产相等数额的债务,即为承债式收购。过去采用承债式收购国有企业在我省尚无先例。去年6月,香港成龙贸易公司和抚顺高湾特区房地产开发公司联合采用承债式方式收购了辽宁清原制药厂。由香港成龙贸易公司和抚...  相似文献   

16.
赵超 《中国经贸》2013,(10):105-105
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盛行使得股权收购成为投资者进入一家目标公司,取得目标公司控制权的一种有效的并购方式。虽然股权收购方式相对于其他收购方式风险比较低,但是投资者仍然需要认真研究国家法律、法规,严肃对待收购协议,避免在股权收购中因为资金的支付问题而承担不必要的风险。本文探究了股权收购的两种方式,研究了股权收购的意义,并站在公司法的角度为投资者股权收购的资金安全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上市公司协议收购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协议收购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协议收购"是指收购在集中竞价交易的证券市场之外,通过协议方式受让目标公司股东所持国有股或法人股,以及获取目标公司的控制权.而"协议"是收购方与目标公司股东就股份转让、转让价格、交易方式、交割及过户手续等协商达成一致的过程,并不需要与目标公司管理层就收购事宜达成共识.实际上,收购方完全可以越过管理层直接与股东接触并取得股权和控制权,最终驱逐或改组公司现有管理层,客观上达成惩戒无效率的管理层、改善公司经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兼并与收购放在公司战略和商业战略这一广泛的范围内进行分析。公司的战略目标决定了是否采取并购行动,以及采取何种方式的并购。价值形成结果以及辩别价值形成的影响因素,也应进一步加深对收购的战略分析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一、英美要约收购制度分析 要约收购是上市公司收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指收购者以取得一个公司的控制权为目的,根据自己需要购买的最少或最大的股份数量,通过公开的形式,直接向目标公司同一类别股东或全体股东发出,约定一段时间后以一定的价格购买其所持有股份。上市公司要约收购规则是起于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的基本法理而制定的。目标公司原有大股东与收购者达成股权转让协议后一般会获取较大溢价,此后收购者成为目标公司新大股东,若不允许小股东转让其所持股份,小股东就享受不到转让股份带来的溢价收入,而且,当收购者持有的目标公司股份在全部股份中占有相当比例时,作为控股大股东的收购者可能利用自身在股权比例上的优势,做出有损小股东利益的决策,为维护小股东利益,应当允许小股东以一定的合理价格将股权转让给收购者,要约收购由此而产生。要约收购根据是否属法律义务,可分为自愿要约收购和强制要约收购。  相似文献   

20.
石羽 《辽宁经济》2004,(7):43-43
MBO(Management Buy-out)即“管理层收购”,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融资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在国外,MBO是企业进行资产重组或收购的一种特殊方式,而在我国,MBO已上升为一种先进的产权制度改革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