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些格言,用正反词语组成,既深刻含蓄又富有趣味,令人回味无穷,现辑录以下几则:   惟有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   人可以有傲骨,但不可有媚骨;人不可有傲气,却应该有正气。   善用人者能成事,能成事者善用人。   不能用人的长处,便是自己的短处。   有德无才难胜任,有才无德事难成。   老实人不一定可靠,但可靠的必然是老实人。   有些人,成就造就了名声;有些人,名声造就了成就。   白天对于懒惰者等于黑夜,黑夜对于勤奋者等于白天。   懒惰者等待机遇,勤奋者创造机遇。   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  相似文献   

2.
<正>人都有成事意识,但大多的成事意识较模糊。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办成一件事要八方努力,败坏一件事,只要一方拆台。"虽然这些有成事的积极认识,但更有办不成事无可奈何的自我安慰。成事意识可以进一步思量,比如成事有经验,我们时常做的经验总结,就是为成事而写的;成事有窍门,我们搞岗位比  相似文献   

3.
我们常听到老板们说:有德有才者,大胆重用;有德无才者,委以小用;有才无德者,坚决不用!这里的德与才又怎么样理解?老板要的是哪些德?哪些才?又有老板说,我最喜欢的业务员是能创造利润的员工,能创造利益的员工,能创造价值的员工.事实真的如此吗?  相似文献   

4.
骆琪 《企业与文化》2007,(2):40-41,37
“任人唯贤、德才兼备”是选拔任用党的干部的一个重要原则。无数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德”是立身做人、成就事业的根本。德与才,德居首位,德为才之帅;有才无德,“才”极可能误入歧途。正如有些同志形象化地比喻:“德才兼备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品。”目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多出在“德”上。可见,如何考察评价干部的“德”,是一个极端重要而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何坚持重德教育,培养考察选拔干部,作者就自身人事干部工作的实际,作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5.
赵雨润 《新前程》2010,(2):13-13
职场如同秀场,炒作必不可少.传闻,今天传某人是高层的"钦定接班",明日传某人即将跳槽名企,似有似无,千种版本、万般猜测,传者传得离奇,听着听得过瘾,当事人无形中也被加分;绯闻,虽听似不怎么入流,也同样颇具威慑力,尤其是若有若无地扯到和高级管理层之间的关系,无论男女,就在无形中"金光照顶",立刻让人"敬畏三分".最怕的,就是"丑闻",突如其来,平地波澜,措手不及,甚至万劫不复.  相似文献   

6.
学习江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笔者体会到加强党管干部的工作十分重要。党如何管好干部,我认为必须把住四关。一、选拔干部要把住“德”关《史记·高君列传》中说:“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治国安邦乎天下,惟赖人才”c宋代学者司马光在论德与才的关系时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他主张如果得不到“才德全尽”的圣人.宁可要德胜才的君子,不可用才胜德的小人。可见古人在选人才时是把德摆在先。我们党选拔干部的原则是“德才兼备”。“任人唯贤”,也是把“德”摆在首位的。战争年代党选拔干部是看干部在…  相似文献   

7.
企业界掀起"企业文化热",说明企业文化得到了充分重视,是好事.但一些企业对企业文化一知半解,跟风赶时髦,使企业文化建设走样、变形,成为重看不中用的"花瓶",甚至适得其反,形成流弊,应加以警惕.  相似文献   

8.
商品质量是商品的生命,也是消费者最基本最重要的权益。尤其是食品、药品、保健品之类,其质量好坏更是人命攸关的大事。但时下一些食品的"保质期"质量难保,让人放心不下,忧心忡忡。《产品质量法》第15条明确规定,限期使用产品必须标明"生产日期"。而在限期使用产品尤其是食品、保健品方面,少数经营者采用种种手法蒙混、欺骗消费者。常见的情形是:一些产品有"保质期",却无生产日期;有生产日期,却无保质期限;有的则别出心裁地把生产日期推后,产品"提前"出生,这样打起了"时间差",无形中"延长"了保质期;有的则明目张胆地重贴标签,更换生产日期或保质期;有的生产日期、保质期模糊不清,无法辨认,打起了马虎眼;也有的干脆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也无包装期,成了标准的"三无"产品,让消费者如坠五里雾中,分不清东南西北,凡此种种,"保质期"成了名副其实的"保质欺"。  相似文献   

9.
材料者说     
张英俊 《秘书》2015,(4):14-17
1说为文之气"文以气为主。"(曹丕)传统文化语境中,"气"的概念内涵丰富,谈论做人做事时常取其精神状态、道德境界、作风习气之意。文秘工作者为文当有十气。一曰志气。"夫志,气之帅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诗言志,文亦言志。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为文亦然。人生无志,如行船没有航向;为文无志,提笔则软弱乏力。志存高远方成大器,胸有大志乃有雄文。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执  相似文献   

10.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正是这个最小的正数是起始;"0"则为正负数的临界点,是空无和归元。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国家,只有一以贯之地脚踏实地、实干担当,才能达到与追求、与梦想的零距离。"1"种精神,"0"距离。做企业就是做团队,"团"者聚集之地、聚才之地;"队"者,一个声音、一个步伐。  相似文献   

11.
任何领导都要有威信.树立威信靠服众.不服众者,何以当领导?管理学家说:服众途径有三种--"力服、才服、德服"."力服"即领导以权力强迫下属服从自己意志:"才服"是领导靠才智引导下属服从自己的意志;"德服"则是领导以高尚的人格去感化下属,使之心甘情愿服从自己.  相似文献   

12.
<正> "天下未定,则专取其才,不考其行;丧乱既平,则非才行兼备不可用也。"——这是唐初重臣魏征就选用人才的标准为唐太宗李世民提出的建议。平乱世,关键在于顺应民心,择贤而用。在乱世之中,王权的争夺者们需要内有贤臣辅其政,外有良帅猛将夺天下。而循规守矩、为废墟下的旧王朝抱节守志的人,即便有才也难为所用。反之,那些适时而出的英雄却往往是出身卑微,不拘小节,甚至"德"字上不太检点的,这时候就要求用人者把眼光放远,以才干为标准选才用才,而不要去苛求人才的品行是否高尚。"不考其行"是特定形势下的产物。因为大乱之  相似文献   

13.
"审计风暴"已经刮过将近一年了,有个问题不知大家想过没有,那就是"风暴"究竟是谁刮起来的?要回答这个问题,的确还需要讨论一番-- 有人说,"审计风暴"其实是因媒体炒作而刮起来的.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李金华审计长自1999年以来,每年都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审计报告,每年都揭露了经济领域一些重大的违法违纪问题,每年都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高度称赞,为什么唯独2004年才掀起"审计风暴"?这就是媒体炒作的结果.审计长向全国人大作审计报告是法律的要求,揭露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是审计的天职,本来就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如果不是媒体的炒作,象以前年度一样,就没有什么"审计风暴"了.有人还以李审计长在"风暴"初期拒绝接受媒体采访为依据,认为李审计长起初也不接受"审计风暴"之说.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当"审计风暴"越刮越猛、越刮越大之后,李审计长才不得不改变初衷,面对现实.  相似文献   

14.
孩子们那么敢花钱,花大钱,说到底,责任不在孩子,而在大人。孩子的钱从哪里来,还不是大人给的?!给点钱,本不是什么大事,但给出个"公子哥",好吃懒做的主儿,就麻烦了,于家庭于社会都不是一件好事!经济发达国家的人手里的钱比咱们还多,也没这么给孩子钱。有俩钱儿,就自己显,连孩子也跟着显。其实,这是一种怯场的心理。  相似文献   

15.
取消了农村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后,乡村路面的维修,田间沟渠的维护等,只能依靠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一事一议已经成为基层组织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的一条重要筹资渠道。然而,办好事也得讲究方法,如果不顾及农民的意愿,强行推行所谓的好事,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前不久,某地在搞小流域治理,收取一事一议资金时,就与群众发生冲突,引起群众上访。时常听一些乡镇干部感叹,现在的农村工作难做,农业税征管工作刚彻底取消了,又要收取一事一议资金。确实,农村税费改革后,收取一事一议资金成为农村新的焦点。因筹集、使用一事一议资金造成的群众集体上访…  相似文献   

16.
邵杉 《人力资源》2010,(7):82-83
最近新版<三国>成了观众们讨论的热点,且不说拍摄手法如何,细品之下我觉得<三国>上演的其实是一部乱世人才招揽谱.作为HR从业者,一边看戏,一边也在思考魏蜀吴三国之主是如何选人、用人的.曹操凭借其"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的思想大胆引进人才;刘备则以"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桃园三结义"和"三顾茅庐",把关羽、张飞、诸葛亮等核心人才尽揽麾下;孙权周围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人也是德才兼备,战功赫赫.  相似文献   

17.
送礼是好事但难做好。随便问一位销售人员,我们都可以从他那里挖到他对客户“花钱(心思)不讨好”的窝心事儿。如何才能选对礼、送对人、送得巧、送得妙呢?  相似文献   

18.
在企业用人方面,蒙牛乳业总裁牛根生坚持这样一条原则:有德有才,破格录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一个人智力有问题,是次品,一个人灵魂有问题,就是危险品,所以经营人心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吉安县审计局8名审计业务骨干,被国家审计署抽调参加全国土地出让金审计项目审计工作。这是该局坚持建设学习型机关,重视学习、强化素质所出现的学而优则"事"的又一可喜现象。审计工作是法律性、政策性和业务性很强的工作。"打铁还需自身硬"。做好审计工作不仅要有良好的愿望,更要有过硬的素质。要提升和强化素质,就必须重视加强学习。近些年来,该局始终将加强机关干部职工的政治、业务学习,视为做好审计工作的关键环节,把审计人员教育成"想干事、会干事、干好事"的业务骨干,树立起良好的审计队伍形象。  相似文献   

20.
我们常听到老板们说:有德有才者,大胆重用:有德无才者,委以小用;有才无德者,坚决不用!这里的德与才又怎么样理解?老板要的是哪些德?哪些才?又有老板说,我最喜欢的业务员是能创造利润的员工,能创造利益的员工,能创造价值的员工。事实真的如此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