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炜 《审计与理财》2004,(11):14-15
2003年6月25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审计报告时,曝光了一批违规大案。国家审计署拉开全国第一次“审计风暴”帷幕的同时,审计报告向全社会公开也正式启动了国家审计署2003年到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在我国要建设以绩效审计为主体的政府审计。今年6月23日,李金华再次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审计报告,又掀起了一场比去年更猛的“审计风暴”。  相似文献   

2.
《东方企业家》2008,(4):17-17
1985年9月,时年42岁的李金华从陕西调任进京.担任审计署副审计长,从此开始他20余年的审计生涯。1998年,升任审计长。1999年6月,向九届全国人大做《关于1998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审计情况》的报告,作为他第一次的公开审计报告,引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自此之后,每年一度的审计报告,总会引发令全社会沸腾的“审计风暴”。正是在李金华的力推下,  相似文献   

3.
刘萍 《陕西审计》2005,(6):37-37
1999年以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做出的“关于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报告”,都因“问题严重,触目惊心”而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审计风暴”。然而,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开后,在公众对查出的问题及其落实结果关注程度不断增强的同时,审计整改工作将如何落实,落实的结果是否理想?国家审计署2004年的审计报告则再次显示“有些问题甚至是屡审屡犯”。  相似文献   

4.
2003年,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审计报告,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审计风暴".2004年,李金华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再次提交了一份让人触目惊心的"审计清单",中央一些部委赫然在榜.随即中国几乎所有的主流媒体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了大量相关报道,一些门户网站还刊登了审计报告的全文,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我以为,李金华审计长理应成为2004年感动中国的首选人物.  相似文献   

5.
程延 《现代审计》2004,(6):8-10
2004年6月23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关于200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内容公开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长达22页的审计报告中,有19页都是关于对各级财政审计后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所涉问题之严重,令人触目惊心。这场“审计风暴”席卷全国,震撼海内外。其特点:  相似文献   

6.
2008年7月28日。深圳市审计局发布了《深圳市审计局审计报告公开暂行办法》。依据这一办法,包括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绩效审计、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在内的大部分审计报告,在送达被审计单位之日,即是向社会公开之时。  相似文献   

7.
2008年7月28日,深圳市审计局发布了《深圳市审计局审计报告公开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依据这一办法,包括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绩效审计、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在内的大部分审计报告,在送达被审计单位之日,即是向社会公开之时。审计报告的公开,犹如在静静的湖面投入一枚极不起眼的石子,激起一圈圈的涟漪,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审计报告的热切关注与层层思考。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被媒体冠以"审计风暴"的是2003年6月,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200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曝光了一大批违法违规案件.2004年6月,李金华提交的2003年度审计报告,再次披露了严重的违法违规问题.几乎在同时,中国所有的主流媒体都在显要的版面、用醒目的标题刊登了大量相关报道,以大篇幅对此事进行报道.审计报告披露的内容,短期内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效应.媒体将此称为"审计风暴".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等联合发布的2004年春夏季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审计风暴"赫然在目;新华社评出的2004年国内十大新闻,"审计风暴"榜上有名:李金华得到了来自高层和公众的广泛支持,以高票获得中央电视台主办的"2004中国年度经济人物大奖",获选2004南方周末年度人物.  相似文献   

9.
同业视点     
《审计与理财》2006,(1):58-58
电视剧《审计报告》播映,李金华应邀出席该剧首映式;汉阳区审计结果公告走向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审计结果公告率实现百分之百;襄樊严格督查公检法“三长”违纪问题整改纠正,审计查出的问题不能不了了之。  相似文献   

10.
国之理财,“计”将安出?翻开六月下旬的报章,醒目位置上,李金华审计长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200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审计报告。国家审计署围绕国家财政和经济工作中心,对促进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监督,配合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意见及建议。这是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以来,国家审计机关第一次走上前台,高度俯瞰中国,关注经济生活。国内主要媒体第一时间全文发布审计长对全国人大的报告今年似乎是第一次,为此值得高度关注,因为公开透明正是政治文明的标志。在审计报告中,重点揭露了预算执行中的违法违纪问题,促进依法理财、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1.
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审计报告,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场"审计风暴",令公众看到了激浊扬清的希望,并对审计反腐寄予厚望.李金华难能可贵的"舍得一身剐"的清官形象,更让民众对他充满了钦佩.  相似文献   

12.
一、实行审计公告制度是国际惯例 审计公告是指国家审计机关要将一定时期的审计情况和审计结果向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进行公告。作为增强审计工作透明度的一个举措和惯例,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国家审计都纷纷实行了审计公告制度,在一定范围内和层次上公开审计报告。如美国会计总署(又称审计总署),由于没有对被审计单位直接进行处理的职权,审计报告通过国会对外公开。法国审计法院每年都要向社会公开发表年度审计公共报告和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报告。德国联邦审计院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将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布。由此可见,通过审计报告向有关方面公布,是国家审计机关提高透  相似文献   

13.
<正> 李金华: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也就谁都不得罪了"您最想对全国的审计干部说的一句话是什么?"铁面的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面对这个俗套的提问,意外地哽咽落泪了,他的回答是,"我对不起他们。"我觉得,你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也就谁都不得罪了。这就是辩证法。"对7个中央部委点名道姓一一曝光,揭开几十亿元的资金黑洞之后,李金华如此无畏地解释他的哲学。但是,对他的下属,全国8万审计干部,歉意化作两行热泪。2004年,"审计风暴"从6月刮到年底,受审计报告牵涉的  相似文献   

14.
李宪铎  胡铃 《中国审计》2004,(23):32-35
2004年6月23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提交了一份长达22页的审计报告,有19页详尽列举了各个与公共资金有关的部门违法违规的问题.审计报告经媒体公开报道之后,不仅在中国引起强烈反响,在世界范围内也受到了一定的关注,被称为中国的"审计风暴".这次"风暴"涉及国家林业局、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等中央政府部门及金融机构等多个公务活动部门,其暴露问题之严重,金额之巨大,涉案人员之众多均为历史罕见,充分显示出我国政府实行政务公开化的决心.  相似文献   

15.
审计公告制度与国家审计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恢复国家审计的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认为国家审计是没有审计风险的。随着国家建立公共财政、强调财政透明度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审计公开后,国家审计的风险才日益凸显。李金华审计长已宣布:到2007年,除极少数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事项外,全部审计结果都必须向社会公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审计》2006,(4):51-52
全国审计机关11年预算执行审计上缴财政1293亿,李金华审计长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作《关于200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的审计工作报告》,国务院常务会议部暑中央预算执行审计整改工作,陈志刚局长向深圳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作《审计报告》……  相似文献   

17.
一、什么是审计公开报告制度 审计报告是指审计工作结束后,由审计小组就审计工作结果,向派出的审计机关提出的一种书面文书。它是审计工作成果的综合反映。审计报告是审计机关的重要公文和文件,是审计机关形成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的基础。 审计报告制度是指怎样对审计结果进行报告的一种强制性规定。  相似文献   

18.
审计结果公告是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后.依法将审计结果向社会公众或特定的社会群体公开的行为。审计报告(本文讨论的审计报告,专指《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第五章所称的审计报告)是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后.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二者的关系是:审计报告是审计结果公告的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国家审计结果公开有着重要意义,而我国国家审计结果公开还存在着法律模糊、审计独立性不强、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必须采取强化审计结果公开的立法工作、实行审计报告“双轨报送制”、强化审计人员素质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审计风暴"带来的思考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蔡春  陈孝 《中国审计》2004,(17):2-4
2004年6月23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所做的长达22页的审计报告,其中有19页详尽列举了各个与公共资金管理和使用有关的部门违法违规的问题,内容一经报道旋即引起举国关注,人们所称的“审计风暴”由此而始。 “审计风暴”产生了震撼,也带给我们许多的思考和启示。在本文中,仅从四个方面谈谈我们的初步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