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社会网络十分发达,它能够让青少年非常便捷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交流情感,但网络又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用不好,也会把他们引入歧途,这就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齐心协力,帮助青少年善用网络,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像任何科学技术一样,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对青少年的成长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文章分析了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并提出了防范其对青少年的危害而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但是,由于网络上黑、毒、黄和暴力信息以及封建腐朽没落文化已成为青少年网上滋生犯罪的"黑洞",影响了青少年健康成长.文章分析了青少年网络法制教育现状、成因,并提出了加强青少年网络法制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中学生、大学生网络生活与习惯等方面对新疆少数民族青少年网络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和测试。结果表明,少数民族青少年也是现代网络发展的最大受惠群体之一,网络对少数民族青少年的休闲、娱乐、交友、学习以及思维方式、人生观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促进、引导少数民族青少年健康成长,要充分认识网络的特点,努力探索网络时代青少年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准确把握网络对青少年社会交往行为的影响并强化引导干预,既是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网络秩序的重要任务。本文研究了我国青少年网络社会交往行为的新变化,提出了创新青少年心理教育和行为引导工作方式,强化青少年社交行为教育、心理疏导和有效监管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网络行为的失范及其带来的社会危害迫切呼唤以"网络慎独"为核心的网络伦理道德的回归与张扬。网络慎独建设对净化网络空间,营造文明、健康、诚信的网络文化环境有着重要意义。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提高教师和家长的网络修养和综合素质、畅通与青少年的沟通渠道、加强网络社区中的网络行为规范建设、建立网络道德伦理监督管理是构建"网络慎独"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正逐步跨入网络信息时代,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为人类搭建了一个奇特的、虚幻的赛博空间(Cyberspace)。据《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青少年(10—30岁)占据58%,成为赛博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网络行为失范问题引起社会各方关注,根据笔者调查结果,本文剖析了网络失范行为存在的原因,从教育、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规范青少年网络行为、培养青少年网络道德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现代网络环境下,青少年专属网络社区与网上服务资源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影响。目前,青少年专属网络社区与服务资源仍很缺乏。文章通过对有关青少年网络社区现状的调研,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如:总体上重视建设不够;缺少必要的发展规划与投入;社会各界在此方面合力不足。为此,应采取有效对策,以改变青少年专属网络社区与服务资源匮乏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基本场所,家庭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行为产生不可替代的影响作用。家庭的教育方式也同样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有很重要的影响。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导致青少年沉迷网络的主因。因而,网络成瘾问题的解决也要依靠家长,父母对青少年教养方式的改变是帮助青少年预防网瘾、克服网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当前青少年网络成瘾已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加强对网络成瘾的研究和干预是十分紧迫的任务。依据心理学理论,从时间管理倾向的角度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表现和特点,说明时间管理倾向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强调要通过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时间管理倾向来预防和改善网络成瘾状况,并提出了具体的改善措施,以帮助网络成瘾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2005年暑假期间,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一次全面、深入的青少年网络成瘾调查行动,说明网瘾在我国青少年上网人群中普遍存在,而且在一些地区和部分人群中还相当严重。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网络调查的结果这一比例更高,达到16.6%。另有13%的人存在网瘾倾向,其中13至17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最高,达到了17.1%。青少年上网成瘾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网络成瘾是困扰青少年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并且日益严重。青少年网络成瘾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单纯依靠药物、心理和教育的方式,难以解决根本问题。社会工作作为专业化的服务活动,通过个案辅导、团体治疗和社区参与等方法,对于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介入将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网络人际交往对青年社会化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的飞速发展给青少年交往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方式,但单一的网络人际交往影响着青少年的社会化进程,对青少年走向扛会、接受社会规范造成一定阻碍。在探讨了在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社会化面临的问题后,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据调查如今高校学生了解知识和信息的主渠道是网络,高校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上网。的确,网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触角伸向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像神奇的魔方吸引了整整一代青年学生。虽然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但它给我们青少年思想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它在逐渐改变青少年的价值观念、道德法律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网站模式的构建工作。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网络同科技一样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生产巨大社会效益的同时:也给现代人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网络成瘾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种。青少年网络成瘾已成为群众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少部分成人也受到了网络成瘾的毒害,导致婚姻、家庭的破裂,事业无成。本文从网络成瘾症的主要表现与类型出发,分析网络成瘾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网络“谣言惑众”事件的频繁发生,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活安宁产生了严重危害。媒介素养的培育有利于规避“谣言惑众”事件的产生。青少年是网民中规模较大的群体,其媒介素养的培育具有紧迫性。建构青少年的先进价值观,运用传统文化树立网络伦理规范可提升青少年的内在素质;针对青少年的特点选择人性化关怀路径,社会合力营造良好氛围是创造优良外部环境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网络的兴起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变迁,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网络中存在的消极内容对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模式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本文列举了网络贞面内容带来的影响及其对青少年的危害,从而提出一系列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职学生的网络成瘾和学习倦怠问题,采用青少年网络成瘾量表和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对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350名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进行学习倦怠差异比较,同时对网络成瘾与学习倦怠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发现,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在身心耗竭、学业疏离和低成就感三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P=0.000,P=0.003);学业疏离与网络成瘾症状成显著正相关(r=0.75),表明高职学生网络成瘾与学习倦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论青少年犯罪的网络诱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迷恋网络的网客大多是青少年,他们涉世未深,心理上很不成熟。许多网络犯罪青少年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主要是不注重法律知识的学习,缺少法律意识,在作案时有的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犯罪。并且青少年的自控、自律能力比较弱,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文化的侵蚀,有的行为上出现偏差而导致违法犯罪,在案发之后,无不悔恨难当,但悔之晚矣。涉网犯罪尤其是网络引起的青少年犯罪正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令人头痛的问题,它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遏制和打击。  相似文献   

20.
韩身智 《经济师》2008,(6):52-53
文章论述了关注和认识网络时代的青少年,积极改进学校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最佳选择,指出网络生存的常态化对人类自身遗传体质的潜在影响,亦是一个不客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