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礼卿 《商周刊》2011,(25):30-30
雷曼兄弟破产后,全球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开始衰退。过去两年,各国都在应对危机,发达国家复苏的速度远远慢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财政赤字公共债务水平的上升幅度要明显高于新兴市场国家,但是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货膨胀明显高于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2.
《资本市场》2008,(3):110-111
次贷危机、资产价格泡沫、流动性危机、信贷紧缩……众多热门经济词汇演绎全球市场的迅猛变化,而其中尤以"主权财富基金"最受瞩目——深厚的政府背景、雄厚的资金实力及大手笔的金融收购,尤其是一些新兴市场的主权财富基金,其向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的巨额资本投入使之成为当仁不让的投资新贵。  相似文献   

3.
第一,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且曲折。在2010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势头明显减缓,增加了人们对全球经济复苏的疑虑。同时,全球经济的复苏存在着很大的不均衡性,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困难重重,其中,美国和日本经济增长出现波动,西欧国家经济在下半年出现了减速;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强劲,但出于防止通货膨胀的需要,开始实行积极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4.
《财经文摘》2008,(11):92-92
石油是经济发展的“血液”,是全世界各国发展强大的首要战略问题。尤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谁掌握了石油谁就主宰了世界!本书是对石油历史的一个全景式的扫描——对财富与权力的争夺总是伴随在石油周围。这种争夺动摇了世界的经济、支配了战争的结果并且改变了人和国家的命运。本书的角色众多,从石油投机商、市井无赖到石油巨头,  相似文献   

5.
本期荐书     
《商周刊》2011,(1):106-106
全球经济失衡是一个持续多年的现象。为什么美国的经常赤字会迅速增长,从而积累巨大的债务?为什么包括日本和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以及欧佩克成员国会持有大量贸易盈余,从而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  相似文献   

6.
2007年,全球经济局势相当不平静,全球股市、债市、汇市、期市跌宕起伏。新兴市场国家经济飞速增长,成为一大亮点。而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则因美国次贷危机遭受了重创,并带着遗痛来到了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格局出现分化:美国大幅放缓,欧盟平稳过渡,日本再现疲态,新兴市场国家快速增长。目前,全球通胀压力正在上升,金融风险也在逐步加大,一张经济"黄牌"显然已经摆在了世人的面前。  相似文献   

7.
牛犁 《发展研究》2015,(2):19-23
2014年以来,全球石油供求关系出现格局性变化,美元逐步由弱走强,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大幅增产使欧佩克影响力削弱,国际油价呈现出先涨后跌的基本走势,特别是下半年市场出现持续下跌的过激反应。展望2015年,全球经济仍将温和增长,美国经济前景好于欧洲和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仍然面临减速压力,对石油需求增长形成制约。美国石油产量继续大幅增长,全球石油供应的充沛。此外,美元将逐步进入强势周期,有助于抑制国际油价上涨。总体来看,2015年国际油价总水平小幅下跌,运行区间可能会进一步下移。  相似文献   

8.
《经济导刊》2008,(2):25-33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服务的可贸易成份提高,引发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将非核心的服务职能向国外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迅速转移,而接包的竞争已在许多国家展开。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些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也不断增强,美欧等发达国家在国际经贸规则中的领导地位受到了挑战。为此,美欧等发达国家希望重塑国际经贸规则,重新掌握国际经贸规则的领导权,抑制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日益上升的影响力。面对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经贸新规则,中国应积极参与和引领国际经贸新规则的制定,提升在国际经贸新规则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滕泰 《资本市场》2014,(5):16-16
<正>2014年全球经济的走势总体来看会比201 3年以及前面几年有一个比较好的提升,结构上的变化尤其明显。首先欧美经济复苏的周期已经开始了,欧美经济复苏的同时影响到部分新兴市场经济,因为前两年新兴市场经济很多资金都来自于欧美的量化宽松政策所致,所以欧美经济周期性的复苏与新兴市场的资金撤离和造成的一些影响是交织在一起的。这种资金短暂的撤离可能会对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的股市、汇率造成短暂  相似文献   

11.
学界普遍认可的“全球经济失衡”的定义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罗德里戈·拉托的定义,他认为全球经济失衡是指,“一国拥有大量贸易逆差,与该国贸易逆差相对应的贸易顺差则集中在其他一些国家”。他进一步指出,“美国经常账户逆差庞大,债务增长迅速,而日本、中国和亚洲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对美国持有大量贸易顺差。”  相似文献   

12.
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3.
《经济月刊》2009,(6):20-25
一、全球危机下的经济衰退 2008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国际金融危机开始从金融领域发展到实体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已经陷入衰退,全球经济增长率大幅放慢。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速已明显放缓。  相似文献   

14.
量化宽松、流动性溢出与新兴市场通货膨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各国政府使出浑身解数以刺激经济回暖,随着短期利率接近于零,常规货币政策几近失效之时,美、英等发达国家试图通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刺激国内私人部门消费和投资的增长。当国内实体经济无法容纳这部分过剩的流动性时,必然导致流动性溢出,大量国际资本涌入大宗商品市场和新兴市场,催生资产泡沫,给新兴市场国家造成通胀的压力。本文通过新近发展的面板VAR模型分析了量化宽松政策的流动性溢出效应及其对金砖国家物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07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迄今已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在痛苦而漫长的去杠杆化的进程中,危机对全球金融领域和实体经济的影响仍将进一步加深,对我国的影响也将进一步加重。并为我国恰当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加快经济转型、促进经济金融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政策性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第二分论坛上,发言嘉宾围绕产业转移与重构主题发表看法,认为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和新兴市场国家崛起,对中国制造业造成了压力,但世界经济重新洗牌也给中国带来了重要机遇,要合理利用全球资源,把世界工厂变成具有强大创新能力的国家。  相似文献   

17.
主权财富基金与世界经济失衡之间存在复杂的互动关系,世界经济失衡的加剧为主权财富基金提供了巨额的剩余外汇储备,因此主权财富基金的兴起是世界经济失衡的产物。稳定型主权财富基金将新兴经济体大量的剩余外汇储备主要以购买国债的形式流回了美国,对增强世界经济失衡的持续性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收益、高风险"的战略型主权财富基金将使得那些原本流入美国国债市场的外汇储备转向日本、欧洲、新兴国家等风险资产市场,从多种途径对世界经济失衡的调整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目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全球,并出现了由美国向其他国家蔓延、由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蔓延、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的势头。受此影响,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世界经济增速放缓,许多国家的经济甜临严重困难。作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我国经济不可避免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突出表现为经济的急剧下滑,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9.
一、全球危机下的经济衰退 2008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国际金融危机开始从金融领域发展到实体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已经陷入衰退,全球经济增长率大幅放慢.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速已明显放缓.  相似文献   

20.
《资本市场》2002,(4):27-28
<正> 目前正在受到全球经济放缓影响的发展中国家有望今年实现增长率回升,但许多贫困国家的增长率仍不能满足快速减少贫困的需要。据世界银行关于发展中国家外部融资的年度报告《全球发展金融》预测,今年发展中国家的产出预期会提高3%,仅略高于2001年。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将继续高于发达国家,尽管发达国家已出现复苏迹象,但其2002年的增长率预期仅能达到0.8%,与去年基本持平。在东亚地区,2001年以高技术出口国为主增长率锐减,从2000年的7.4%降至4.6%,在采取国内刺激经济计划的国家以及对全球高技术市场回升的预期(美国已出现回升迹象)支撑下,GDP增长据估计会达到5%。在2001年第四季度,高技术东亚国家和地区(中等收入国家中的韩国和马来西亚以及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中的新加坡和台湾)的工业生产明显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