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新加坡新华富时A50股指期货和内地仿真交易的沪深300股指期货为对象。研究A股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能力。本文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发现新华富时A50股指期货和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均表现出现货价格领先于期货价格的现象。并未表现出价格发现能力。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新加坡新华富时A50股指期货和内地仿真交易的沪深300股指期货为对象,研究A股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能力.本文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发现新华富时A50股指期货和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均表现出现货价格领先于期货价格的现象,井未表现出价格发现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并结合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方法对沪深300股指期货交易的近期、远期连月数据和沪深300指数数据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指数之间确实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而且期货与现货市场的价格引导关系中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现货价格对近期期货价格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但近期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的引导作用却不明显,而且真正对现货价格起到引导作用的是远期期货价格。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并结合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方法对沪深300股指期货交易的近期、远期连月数据和沪深300指数数据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指数之间确实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而且期货与现货市场的价格引导关系中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现货价格对近期期货价格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但近期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的引导作用却不明显,而且真正对现货价格起到引导作用的是远期期货价格。 相似文献
5.
6.
以沪深300现货指数和当月沪深300股指期货连续合约的1分钟高频数据为样本,将数据分为上涨与下跌两个阶段,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和VEC模型对期货指数与现货指数的引导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下跌阶段期货指数领先于现货指数,对现货指数有很强的引导作用,而期货指数的变动更多来源于自身滞后期的波动。在上涨阶段期货指数与现货指数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两个指数之间存在很强的协同性,相互之间都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8.
利用沪深300指数期货仿真交易1分钟线高频数据,建立了基于GARCH类模型的波动率估计模型,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期货与指数的引导关系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显示: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存在单向引导关系,且领先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不存在单向的引导关系。 相似文献
9.
股指期货合约存续期价格引导关系的时变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股指期货非季月合约存续期较短这一特点,按一定的标准将股指期货非季月合约2个月的存续期划分为合约上市期、主力合约期、非主力合约期、合约交割期等阶段,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利用各阶段5分钟或1分钟高频交易数据对股指现货、股指期货主力合约、股指期货非主力合约的价格引导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股指期货非季月合约在其存续期内的价格引导能力具有明显的时变性特征,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的跨市场监管者和交易者需要根据股指期货合约价格引导关系的时变性来合理制定自身的监管策略和交易策略。 相似文献
10.
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沪深300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以及期货和现货指数之间的领先滞后关系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在价格发现中起主导作用,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期货领先现货7分钟 相似文献
11.
采用线性与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和VECM模型,研究了沪深300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的线性与非线性信息溢出,并检验了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发挥情况。研究结果显示:线性信息溢出方面,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只有线性均值信息溢出,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只存在线性方差信息溢出;非线性信息溢出方面,两个市场之间不存在非线性均值信息溢出,不过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方差信息溢出;沪深300股指期、现货市场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不过不同于成熟市场中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方面居于主导地位的结论,我国股指现货市场在价格发现方面占主导地位,而期货市场处于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12.
我国金属商品期货价格指数与PPI关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期货价格指数在国外早已成为通货膨胀的早期预警指标,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本文在借鉴国外金属商品期货价格指数编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指数编制和修正方法,编制出我国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金属商品期货价格指数。实证结果表明:以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4月31日为样本区间,采用最优指数编制方法.可以得出国内金属商品期货指数对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先行时间达5个月,能较好反映出我国工业原材料未来出厂价格走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这也表明,我国金属期货市场功能近年来已趋于完善。价格发现功能得以较好体现,这是从本文经验研究结果直接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3.
基于EGRACH模型的股指期货对股市非对称性波动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EGRACH模型,利用高频数据,实证检验了沪深300股指期货对我国股市非对称波动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之间存在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在股指期货初期股指期货对股市的波动有放大作用,在远期降低了非对称性波动,具有稳定股市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股指期货推出前后股市反应的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运用香港、日本和韩国三个国际金融市场上股指期货推出前后现货市场的有关数据,从现货市场指数走势、现货市场波动性和成交量等方面对股指期货推出前后股市反应的变化进行比较研究。实证结果表明:股指期货推出前后每个国际金融市场股市受到的影响各有不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股指期货推出前现货市场的态势。 相似文献
15.
股指期货推出对现货市场价格影响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构建一个由策略交易者、趋势跟随者、流动性提供者以及套利者组成的多期多市场决策模型,分析在股指期货推出时间给定的条件下,推出前后大盘价格的变动。我们发现,股指期货的引入对股票现货市场的短期效应受市场跟风行为的强弱,即羊群效应大小的影响。当跟风程度较弱时,股指在期货推出前短期下跌,推出后继续下跌;而当跟风程度较强时,股指在期货推出前短期上涨,推出后则下跌。由于国内投资者具有很强的跟风倾向,该模型预测股指期货在推出前短期内将抬高大盘,推出后则压低大盘。另外,股指期货的推出也可能降低市场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16.
股指期货是以股票指数作为标的的金融衍生产品,其在金融风险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自身也面临较大的风险。VaR—GARCH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金融市场时间序列数据,并作出相应的估计值,是当前主流的风险管理方法。本文基于香港恒指期货的比较视角,对我国去年推出的沪深300股指期货交易进行VaR—GARCH模型实证分析,得出VaR—GARCH模型能够较好地管理沪深300股指期货的风险的结论,并建议加强VaR技术的运用和加强跨市监管,更好地管理股指期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在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两年以后,为了验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本文利用VAR模型对沪深300股指期货和现货价格的每分钟收益率序列实际数据进行检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期货价格变化对未来现货价格变化有显著影响,持续时间可达5分钟以上,而现货价格对期货价格变化没有显著影响.因此,沪深300指数期货市场已经发挥了较强的价格发现功能.同时,我们发现对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而言,VAR模型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在利用历史数据预测未来指数价格变化中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应用多重分形谱分析法和多重分形消除趋势波动分析(MF-DFA)法,研究了新产生的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多重分形性。通过对2942个股指期货最后十分钟结算价格的分析,我们发现中国股指期货的收益率具有长程相关性和多重分形性,期货价格波动并不能用单一的标度指数进行充分描述。进一步通过将原始序列和转换后的收益序列进行比较,转换过程包括重排以及相位随机化,我们发现导致中国股指期货市场多重分形性的两种不同成因。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厚尾分布是造成多重分形性的一个方面,但长程相关性才是引起中国股指期货市场多重分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