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根据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最近的重要批示精神,对阜新这座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笫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十年转型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及其形成的经验作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总结,这对国内同类资源城市实施转型很有借鉴意义。同时,本文还有针对性地澄清一些媒体对阜新转型的误读,这将对全面、正确认识阜新经济转型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资源城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经过几十年探索,西方国家已走出一条转型之路。目前,我国也开始面临这一难题,118座资源城市,资源枯竭或濒枯的40座;即便那些尚处于稳产、成熟阶段的资源城市,也面临着一系列日趋突出的经济社会与环境问题,如不及时转型,衰落将不可逆转。如何破解这一世界性难题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尽管中外资源城市衰退症结有所不同,经济转型的宏观背景、体制条件、发展阶段、主客体特征、战略空间等诸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但在经济转型质的规定性上是相通的。因而,探索资源城市经济转型客观规律,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经济转型的经验与教训,对推进我国资源城市经济转型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枣庄是一座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谋划实施城市转型战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深入挖掘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精心实施台儿庄古城重建,打造‘‘天下第一庄”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4.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模式探讨——以景德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一直是世界性难题之一,在我国也是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面对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经济转型是必然之举。目前学术界已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文章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景德镇市经济转型的模式进行探讨,进一步提出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5.
根据资源型城市普遍的“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发展规律,资源枯竭型城市若要重焕新生,必然在“转型”环节狠下苦功.而河南省焦作市作为我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在新千年伊始的五年间完成了到旅游城市的“华丽转身”.本文简要分析一下焦作市的转型经验,以期为其他同类城市提供可取经验.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信息》2007,(17):27-27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一个世界性课题。在国内外的探索与实践扣,既有成功的经验,也不乏失败的教训。我国有矿业城市178座,壬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然而,近年来矿业城市在发展中面临当许多困难和问题,全国有54座城市陷入“矿竭城衰”的困境。这不又仅是资源型城市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而且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垦大战略问题。国家“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指明了方向。[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唐专 《发展》2008,(11):37-38
一、转型的机遇 2007年12月28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08年3月17日,白银市被国家正式确定为首批典型资源枯竭城市。这是白银市经济彻底转型的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根据《意见》精神,我认为,白银市经济转型的新机遇就是《意见》中提出的“三大机制”和“八大政策”。  相似文献   

8.
目前,全国已有40多座资源枯竭型城市。这些城市的经济转型既关系到自身的前途和命运,也代表着诸多资源型城市的未来走向,还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阜新市作为国家最早确定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承担着先行一步、探索经验的光荣使命。进入新世纪以来,阜新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辽宁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扎实推进经济转型试点工作,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科学发展现的基本思想,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了资源枯竭性城市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尤其是介绍了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市经济转型的实践,为同类城市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物阜民丰,焕然一新”。位于东北辽宁省的阜新市,拥有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国家级能源基地之一。然而随着可采之煤越来越少,作为煤城的阜新正走入“暮年”。2001年底,阜新被确定为全国惟一的一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地区”,国务院希望阜新市作出的尝试,能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经验。到2004年12月,转型已满三周年。那么,阜新的尝试能否为全国提供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11.
陈增帅 《发展》2006,(6):27-28
我国共有矿业城镇426座,其中,178座是县级及其以上建制的城市,212座是非建制市的矿业县城,有36座县属矿业镇。它们为中国提供了93%以上的煤炭、90%以上的石油、80%以上的铁矿石和70%以上的天然气。吸纳人口3.1亿,矿工870万,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目前已有54个矿业城镇面临“矿竭城衰”的威胁,甘肃白银市就是其中之一。因此,调整产业结构、促使经济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就成为政府和企业共同面临的首要问题。我们在对甘肃省白银市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甘肃其他矿业城市经济转型的实践,提出了甘肃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2.
资源型城市是以资源为主导驱动要素发展起来的城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建立并发展了262个资源型城市(区、县),这些资源型城市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促进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全球性资源日趋短缺的今天,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资源型城市,尤其是67座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急需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重生与再发展的对策建议,这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世界性难题。国务院于2001年12月11日将阜新确定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旨在通过阜新的转型来破解世界性的难题,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之路。一年来,阜新坚持“自力更生、龙头牵动、科技支撑、民营为主、市场运作”的方针,在转型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使沉寂的百里矿区露出了希望的曙光。  相似文献   

14.
11月,国务院正式公布了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名单。2011年是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启动的第10年。10年转型,这一世界性难题仍然难解。  相似文献   

15.
高子发 《发展》2008,(8):19-20
阳春三月,万物勃发,白银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又增添了新的动力—甘肃省白银市被国家列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转型城市。近日,记者也满怀喜悦的心情,就白银市被国家列为资源枯竭转型城市后的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专题采访了白银市委书记袁占亭。  相似文献   

16.
宋琳琳 《辽宁经济》2009,(10):51-51
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实现经济转型一直是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重点和难点,作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第一个试点的阜新任务更是艰巨。积极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完善城市功能,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阜新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2009年3月,黄石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重点支持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枯竭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本文结合本地实际对黄石产业转型路径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18.
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煤炭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经济缺乏动力、生态恶化等问题,在转型过程中,分析转型成本是其中的一项重要问题,通过分析,确定其成本和收益,从而确立最佳转型路径与时机。  相似文献   

19.
枣庄曾被预言逃不出“煤尽城衰”定律,是一个“没有未来的塌陷板块”。然而,面对资源枯竭、煤矿关闭的空前压力和困难,枣庄市中区坚持创新图强,打响了一场以招商引资促城市转型的攻坚战,一举化“危机”为“契机”,优势从“地下”走到“地上”,产业由“单一”走向“齐全”,城市由“衰落”走向“繁荣”,成功闯出了一条符合区情、具有特色的招商引资促转型之路。2000年至2007年,全区共引进项目1815个,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目前全国共有资源型城市262个,其中69个城市(县/区)被先后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这些资源枯竭型城市大多已经转型多年,他们急需摆脱"因资源而生、因资源而亡"的命运,"救赎"与"重生"每天都在这些城市中上演。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成功与否,能否都能找到适合的接续替代产业,不仅关系这些城市的命运,更关系到中国未来几十年的资源战略、发展前景。目前,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课题。从2001年12月辽宁阜新市被列为我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城市开始,阜新市踏上了转型发展的新征程。然而,资源的过度开采,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都是这座城市不得不面对的难题,转型在艰难中进行。当前,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以及省内经济进入"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阜新如何把握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如何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摆脱"黑色魔咒"。是我们这期专题所关注的,本刊以阜新市为例,特邀多位学者纵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希望对读者略有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