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10年,中国成品油(汽油、煤油、柴油)表观消费量达到2.46亿吨,同比增长11.8,高于过去10年8的年均增长率。分品种看,汽油消费量为7118万吨,同比增长7.4;柴油消费量为15729万吨,同比增长13,为近5年最高增速;煤油消费大幅增长17。国内成品油市场供需宽平衡,地方炼厂竞争力继续增强,成品油产量显著增加。2011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增速略有放缓。预计全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将达到2.64亿吨,同比增长7.5。其中,汽油消费增长9.3,柴油消费增长6.6,煤油需求增长8.7。全年替代燃料替代汽柴油量将达到930万~940万吨,较上年增加近200万吨。国内一次加工能力将新增约4000万吨/年,达到6.6亿吨/年,成品油产量达到2.63亿吨,市场将略呈供需紧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2.
2012年上半年,国内成品油(汽煤柴)表观消费量(发改委统计口径)达到1.22亿吨,同比增长3.1%,较2011年全年增速放缓2.2个百分点.其中,柴油消费7522万吨,同比微增0.9%;汽油消费3762万吨,同比增长6.8%;煤油消费900万吨,同比增长6.5%.上半年成品油增速回落是公路物流、工矿企业、建筑施工等主要终端行业柴油消费增长放慢或萎缩造成的,与经济的短周期波动以及国家主动调控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密切相关.欧洲银行业危机向欧元区核心国家蔓延拖累我国出口增速下滑超出预期也是影响因素之一.上半年由于新增炼油能力较少而且炼厂主动降低开工负荷,国内成品油产量增速略低于消费量,供需基本平衡.下半年,世界经济将逐步企稳,国内经济在二季度探底后,预计三、四季度将缓慢回升;汽车市场具备稳步复苏的政策条件和经济环境,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改善,以及房地产和建材行业有望好转,将拉动成品油需求增长有所加快.预计下半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1.29亿吨,同比增长3.5%,增速较上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柴油增速为2.7%,较上半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成品油资源较上半年略紧.  相似文献   

3.
2013年上半年,国内三大类成品油(汽油、煤油、柴油)表观消费量(发改委统计口径)1.27亿吨,同比增长4%,连续8个季度稳定在2%~5%的区间.其中柴油消费7400万吨,同比减少1.7%;汽油消费4212万吨,同比增长12.5%;煤油消费1042万吨,同比增长16.7%.消费柴汽比降至1.76,创10年来最低水平.汽车销量增速高企以及新车出现大排量趋势,汽油消费获得较强支撑;柴油消费则受到工业生产放缓、采掘业低迷以及货运企业节油等因素影响而持续萎缩,成品油结构产生了显著变化.过去一年国内新增炼油能力较多,上半年国内成品油产量增长快于消费量,成品油产需差超过700万吨.在依靠出口手段平衡的情况下,年中成品油库存仍高于去年同期近百万吨.预计下半年成品油需求增速将呈现“汽降柴升”的新趋势,表观消费量为1.34亿吨,同比增长3.9%.同时,下半年主营单位新增炼油能力继续增加,但大部分在四季度投产,实际新增成品油供应量较为有限,预计下半年国内供需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4.
龚金双 《国际石油经济》2013,(Z1):70-74,213
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下降,但石油表观消费量首次突破5亿吨,达到5.03亿吨,较上年增长5.6%。石油产品需求增速明显分化。与生活、出行相关的汽油、煤油需求增速明显加快,汽油表观消费量达到8684.1万吨,同比增长12.3%;煤油表观消费量首次突破2000万吨,同比增长9.5%。与生产相关的柴油需求增速显著放慢,表观消费量为16972.1万吨,仅增长1.5%。原油产量首次达到2.07亿吨,同比增长1.9%。石油净进口量为29561.6万吨,增长8.4%,对外依存度高达58.8%;其中原油净进口量为26865.6万吨,增长7.5%。原油加工量为46791.1万吨,同比增长3.7%,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汽油、煤油、柴油首次全面净出口,但汽油出口量大幅下降。2012年,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较及时,国家共8次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市场供需基本平衡。预计2013年我国石油供需将继续较快增长。石油表观消费量将达到5.3亿吨,增长5.6%;原油产量可达到2.1亿吨左右;石油净进口量达到3.21亿吨,石油和原油对外依存度将分别达到60%和58%。  相似文献   

5.
2010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11.1%,较2009年全年增速加快了2个百分点,支撑成品油供需基本面向好。中国三大类成品油(汽油、煤油、柴油)表观消费量1.17亿吨,同比增长13.8%。其中,柴油消费量7489万吨,同比增长16.3%;汽油消费同比增长8.4%。这既与经济增长和相关刺激消费政策有关,又与主要用油行业的运行特点密切相关;国际原油价格高位运行也为上半年中国成品油市场走高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上半年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同步增长,成品油资源过剩状况加剧。下半年,国际油价总体水平将低于上半年;中国经济和工业生产增长面临回调压力,成品油需求增长将明显回落,预计下半年中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1.22亿吨,同比、环比均增长4%。同时大部分新增炼油能力将在下半年释放,供应过剩的局面将继续强化。建议国内石油企业认清市场形势,及早做好应对措施,力争实现成品油资源生产和销售的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6.
中国成品油市场2009年回顾与2010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和主要用油行业增速放缓,成品油(汽油、柴油、煤油)需求增速明显下降,全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2.21亿吨,同比增长2.5%,远低于2000-2008年8.4%的平均增速,为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低.全年汽油表观消费量6704.9万吨,同比增长5.5%;柴油表观消费量1.39亿吨,同比下降0.2%;煤油表观消费量1497万吨,同比增长17%.2009年中国炼油工业逆势上扬,成品油产量2.28亿吨,同比增长9.4%,远高于2.5%的成品油消费增速.成品油市场由金融危机前的"供应偏紧"转为"供应宽松".中国推出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国内、国际油价联动更为密切.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继续向好,汽油需求将保持平稳增长,柴油需求增速大幅回升,煤油需求增速回落.国内炼油能力继续扩张,成品油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加.预计2010年中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2.38亿吨,同比增长7.7%;成品油产量2.43万吨,同比增长6.7%,市场仍将延续"供略大于求"的态势.  相似文献   

7.
2011年,国内成品油(汽油、煤油、柴油)表观消费量达到2.62亿吨,同比增长6.4%。其中,汽油消费量7719万吨,同比增长8.4%;柴油消费量16620万吨,同比增长5.7%;煤油消费量1824万吨,同比增长4.3%;消费柴汽比为2.15,较2010年的2.21有所下降。全年国内成品油资源供应适度偏紧,其中地方炼厂竞争力持续增强,成品油产量显著增加。展望2012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步伐放缓,预计三大类成品油需求量约为2.76亿吨,增速将放慢至5.5%,其中汽油需求增速回落至5.2%,柴油消费仅增长5.4%,煤油需求增长7.2%。  相似文献   

8.
今年上半年,国内汽煤柴油三大类成品油表观消费量1.3亿吨,同比增长3.6%,增速连续8个季度稳定在5%以内温和水平。消费柴汽比1.59,为历史同期最低水平。车市旺盛、航空货运好转助力汽油、煤油需求稳定增长;柴油消费则受到需求全面低迷的影响而持续萎缩,其中公路运输需求下滑较为突出。上半年,主营炼能大幅扩张,地方炼厂受到市场化改革预期影响,资源增幅较大。总体看,国内油品市场供过于求态势明显。预计下半年成品油需求趋势为汽油增速放缓、柴油低速负增长、煤油增速持稳,成品油表观消费量约为1.4亿吨,同比增长2.1%。由于资源过剩明显,预计下半年国内成品油市场供过于求的局势仍将延续。  相似文献   

9.
2014年,中国国内石油需求增速回升,原油生产增速减缓。全年原油表观消费量5.18亿吨,较上年增长5.8%;原油产量2.1亿吨,同比增长0.6%。原油加工量5.03亿吨,同比增长5.3%,增速加快;成品油产量3.17亿吨,同比增长7.1%,表观消费量3.02亿吨,同比增长5.6%,成品油供需增速回升。原油净进口量3.08亿吨,对外依存度59.4%。展望2015年,国内石油供需将稳中有升,预计原油表观消费量将达到5.46亿吨,增长5.4%;原油产量和加工量将分别达到2.11亿吨和5.29亿吨,分别增长0.5%和5.2%;原油净进口量3.46亿吨,对外依存度达61.3%;国内成品油市场形势总体平稳,但也面临挑战,预计成品油表观消费量3.19亿吨,增长5.6%。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上半年,国内成品油产量和消费量增长明显放缓。下半年,世界经济将逐步企稳,国内经济在二季度探底后,预计三、四季度将缓慢回升;汽车市场具备稳步复苏的政策条件和经济环境,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改善,以及房地产和建材行业有望好转,将拉动成品油需求增长有所加快,成品油资源较上半年略紧。初步分析判断,三季度成品油市场将呈现向好苗头,四季度实现稳步回升,预计下半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1.29亿吨,同比增长3.5%,增速较上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尤其是柴油需求回升势头明朗,预计增速为2.7%,较上半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增速、人口变化、汽车保有量增长、百公里油耗下降,以及客货运输等发展前景,预计2015年中国汽油、柴油、煤油需求量将分别达到9350万吨、17900万吨和2500万吨.根据炼油能力规划,届时中国的汽油、柴油、煤油产量预计可分别达到8950万吨、18200万吨和2600万吨.2010-2015年,中国的成品油市场将由目前的有少量缺口转为基本平衡.但由于亚太地区特别是日本、韩国炼油能力过剩的矛盾突出,且日、韩油品质量标准较高,未来其成品油出口到中国的竞争力将会增强.未来中国将对东北亚成品油供需的增长起主导作用;中国成品油战略储备的建立将对地区供需起到稳定作用;逐步放开的中国成品油市场将对东北亚地区成品油期货市场的建立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中国炼油企业生产运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适应市场需求,原油加工量和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全年原油加工量达到4.23亿吨,同比增加约13%,汽、煤、柴油产量达到约2.53亿吨,同比增长10%;产品结构调整效果显著,柴汽比大幅提高,航煤、柴油、化工轻油和高等级道路沥青等产品增幅较大;汽油质量全面升级至国Ⅲ标准,主要技术指标明显提升;由于成品油价格不到位,炼油毛利同比降低了12.7%;资本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投资于油品质量升级、炼油布局调整、劣质原油加工和储运设施等项目。展望2011年,预计全国原油总加工量将达到4.4亿吨,增幅为4%左右;预计2012年中国炼油工业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全国原油加工量将达到4.6亿吨。  相似文献   

13.
2010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成效显著,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全行业实现总产值8.88万亿元,同比增长34.1%,其中化工行业总产值5.23万亿元,同比增长32.6%,化工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一。全国原油产量2.03亿吨,同比增长6.9%;天然气产量945亿立方米,增长12.1%;成品油(汽、煤、柴油合计)产量2.53亿吨,增长10%;原油加工量4.23亿吨,同比增长13.4%,一次原油加工总能力5.12亿吨。原油表观消费量4.39亿吨,对外依存度53.8%,同比增长13.1%;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070.3亿立方米,增幅15.9%;成品油表观消费量2.45亿吨,增幅10.2%。2010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产业结构继续优化,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对外贸易大幅增长,出口结构继续改善。但同时,该行业仍存在成本大幅攀升,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等问题。预计2011年国内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但增幅比2010年缩小,价格总水平涨幅为10%,比2010年回落6.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王立敏 《国际石油经济》2011,(Z1):36-43,172
"十二五"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大机遇与大挑战并存。截至2010年底,中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达到5.04亿吨/年,占全球产能的11.5%。中国炼油能力将继续增长,但总体仍处于国家宏观调控范围内,所谓炼油能力过剩都是结构性的。预计2011年中国炼油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至5.3亿吨/年以上,同比增长5.26%;汽油需求保持平稳增长,总量将超过7500万吨;柴油需求为1.68亿吨,增速回落至7.5%;煤油需求将达到近1900万吨,同比增长8%以上。替代能源对未来国内成品油需求影响较大,尤其在交通用燃料方面,多元化的趋势明显。预计2020年中国各类替代燃料有望替代2800万吨成品油消费量,约占全国成品油消费量的10%。  相似文献   

15.
我国炼油工业发展“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云  朱和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5):19-26,112
2010年底,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5.04亿吨/年,同比增长6.8%,总能力居世界第二位。全年炼油装置基本保持在高负荷运行,2010年国内原油加工量为4.23亿吨,累计成品油(汽、煤、柴油)产量为2.53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2.2%和10.8%。"十一五"期间,我国炼油业实现了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的双增长,炼油布局进一步调整优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推进,油品结构调整取得进展,替代燃料发展取得新突破。"十二五"是我国炼油工业转变发展方式、由大走强的关键时期。炼油总规模将继续扩张,炼油能力将突破6亿吨/年,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将持续上升,炼油装置结构和布局将进一步调整优化,千万吨级炼厂将增至30座左右,油品质量进一步升级,外资权益能力进一步上升,炼油工业的市场主体多元化格局将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产品标准将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继续深入;生物燃料等替代能源将在科学、规范、有序的基础上得到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田春荣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3):56-66,111,112
2011年,中国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LPG)和其他产品在内的石油净进口量为27286万吨,增长达7.6%.国内石油消费量在2010年大幅跃升12.7%之后,2011年增长5.5%,达到45625万吨.石油进口依存度由2010年的58.7%提高到59.8%.进口原油占加工量的比例由2010年的55.6%提高到56.4%.汽柴油出口减少和燃料油进口增多使成品油净进口量达到1481万吨,比2010年增长48.1%,达到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柴油再次呈现净进口.在炼厂气供应增加和天然气消费猛增的冲击下,液化石油气净进口量继续下降1.8%,至224万吨.包括液化天然气和管道天然气在内的天然气进口量增幅高达89%.2012年,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可能使油品需求增长进一步减弱,加工量增加将使油品供应增长与需求保持同步,对进口原油的需求将继续上升.在进口量继续大幅上升的同时,国内天然气进口依存度将由2011年的21.2%升至28%左右.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田春荣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3):15-25,104,105
2010年,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LPG)和其他石油产品在内的中国石油净进口量跃升16.2%,达到创纪录的25367万吨,石油进口依存度约为60%,其中原油净进口量为23627万吨,占石油总净进口量的比例由上年的91%升至93%。成品油需求旺盛和新增炼油能力投产使中国原油加工量增加5000万吨,至4.2亿吨,其中56%为进口原油。2010年第四季度中国为应对柴油需求骤增而大量进口,但全年柴油净出口量仍达到287万吨的历史高点。汽油净出口量升至517万吨的5年来最高水平。新增乙烯装置投产使国内石脑油净进口量增至204万吨,增幅为13.6%。燃料油净进口在2009年增加之后,2010年下降至1312万吨。液化石油气进口因价格高涨和国内供应增多而萎缩21.9%,至319.62万吨。预计2011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减弱至9.5%,油品需求增长也将略低于2010年;国内油品市场供需大致平衡,油品出口量可能少于上年,原油进口量将继续上升。  相似文献   

18.
《国际石油经济》2012,(Z1):57-65,181
2011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平稳增长,投资增速稳中趋快,整体效益显著提高,增长质量稳步提升。全行业实现总产值11.28万亿元,同比增长31.5%;利润总额为8234.34亿元,同比增长19.0%。全国原油产量为2.04亿吨,同比增长0.3%;天然气产量为1025.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9%;原油加工量为4.48亿吨,同比增长4.9%;成品油产量(汽、煤、柴油合计)为2.67亿吨,同比增长5.9%。原油表观消费量为4.15亿吨,同比增长3.3%;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1307.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0.5%;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2.63亿吨,同比增长7.5%。当前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日趋严峻,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化学工业产能过剩的问题较为突出;上游投资动力不足,炼油亏损加剧;行业成本高位运行;第四季度经济运行下行风险骤增,应引起高度关注。预计2012年我国油气及主要化学品的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行业价格仍将保持上升趋势,但升幅较2011年明显回落。预计2012年全行业价格总水平涨幅在7.8%左右。  相似文献   

19.
2011年,中国炼油企业生产运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原油加工量和主要产品产量实现稳步增加.全年原油加工量达到448亿吨,同比增加约4.9%;汽、煤、柴油产量达到2.67亿吨,同比增长5.6%.为适应市场需要,炼厂调整产品结构,航煤等产品增幅较大,车用柴油质量开始全面向国Ⅲ标准升级;主要炼油技术指标明显提升;由于成品油与原油价格倒挂,炼油企业亏损加剧;资本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投资于油品质量升级、炼厂挖潜技术改造、环保和储运设施等项目.展望2012年,预计全国原油总加工量将达到4.65亿吨,增幅为4%左右;2013年中国炼油工业将继续保持发展势头,全国原油加工量将达到4.85亿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