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装备制造业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创新是产业技术进步和竞争力提升的源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分析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设计了由创新支撑保障能力、创新资源投入能力、技术成果转化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和技术创新环保能力5大模块共18个指标构成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以装备制造业7个行业作为研究样本,对其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实证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的必要性,提出了构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达到的目标和应遵循的原则,并以此目标和原则为指导建立了由3个模块、5个要素、17个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医药制造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之一,要想在全球市场上有立足之地,需要通过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基于此,本文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2013年各省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得出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较低,且东西部地区差异较大的结论。运用计量模型研究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环境影响因素,发现企业规模、外资引进和市场结构对其影响较大。从而提出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市场集中度、完善政策和制度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4.
国际制造业资本转移、最优产业配套与政策转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国际制造业资本转移通常会带来较本土更高的产业技术水平,如果本土企业能够与国际制造业资本形成产业配套,将有助于本土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形成自主产业创新能力。本文建立了一个两阶段最优产业配套模型,揭示了在产业配套初期,本土企业为国际制造业资本进行产业配套和本土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呈U型,在产业配套后期,上述关系又呈倒U型。从长期看,政府应当以在产业配套中积极培养本土企业自主的产业创新能力为政策目标,否则,本土企业在一轮轮的国际制造业资本转移中将陷入产业配套的“陷阱”中。  相似文献   

5.
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创新是医药制造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国外许多国家都把提高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发展本国医药产业的重要战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对加强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意识也不断加强,党的十七大也再次明确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本文力图以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和产出入手,来评价我国医药制造业目前的技术创新能力。并就如何提高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分别从政府和企业层面提出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也越来越取决于技术创新能力.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越高,高技术产业利用内外部资源的效率就越高,竞争实力就越强.本文构建了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高技术产业各部门的技术创新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最后针对这些差异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工业化进程来看,制造业区域转移是实现中国地区间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借助改进梯度系数分析中国区域间制造业发展基础上,指出了中国制造业区域间产业转移的路径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全球的视角提出了中国目前需要重新寻找新的国际产业转移动力源,并应对宏观经济政策作出相应调整的观点。同时,国内区域间产业转移需要产业和产业链不同环节转移相结合,在转移过程中政府要加强合作,让市场发挥更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大小会影响到产业的发展前景和发展速度,同时会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而影响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产业技术创新环境、产业技术创新行为和产业技术创新绩效三个方面,所以从这三个方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通过产业技术创新水平指数、发展指数和协调指数,可以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医药制造业是我国同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高速的发展,但由于基础薄弱,“一小二多三低”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新药研发能力低、医药产品技术含量低已经成为制约医药产业全面、健康发展的瓶颈。医药制造业属于典型的知识密集型和技术驱动型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是增强医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产业政策对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具有重要影响, 产业集聚作为产业结构特征, 会对产业政策与技术创新绩效间的关系产生影响。本文选取了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 对产业政策、产业集聚、技术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研究发现, 税收优惠、创新补贴对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绩效具有负向影响; 专业化集聚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具有“倒U型” 关系, 多样化集聚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正U型” 关系; 专业化集聚对税收优惠、创新补贴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多样化集聚的调节作用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提高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装备制造业是辽宁省的标志性产业,提高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关键在于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本文在阐述提高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意义基础上,分析提高我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面临的困难,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外产业转移是促进中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主要途径, 也是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本文分析了对外产业转移影响中国价值链攀升的理论机理, 构建了逆向产业转移和梯度产业转移促进价值链攀升的具体机制; 实证研究了对外产业转移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作用, 对2003~2017 年的 21 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系统GMM 回归, 结果表明: 对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可以有效促进中国制造业价值链的攀升; 对转型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转移对价值链的攀升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是辽宁工业振兴的关键,科学地对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是区域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在阐述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特点的基础上,对辽宁装备制造业水平与其他省市进行比较评价,提出提升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不同评价方法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结果非一致性的问题, 本文分别采用熵值法、 集对分析法、 灰色关联法以及加权 TOPSIS 法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同一权重的单一评价,对满足一致性检验的评价方法建立离差最大化组合评价模型, 并证明其有效性, 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更合理的评价视角。 实证研究表明, 离差最大化组合评价模型克服了不同评价方法评价结论非一致性问题, 充分体现了各评价方法的重要程度, 评价结果能够客观反映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弱水平。  相似文献   

15.
16.
环渤海各省市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指某一个地区运用区域内特有的资源以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它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保持区域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对促进区域内产业升级、优化区域内资源配置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spss中的因子分析,从区域技术创新投入水平、区域技术创新产出水平和区域技术可持续发展水平三个方面建立指标,对环渤海4省、2市和1个自治区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并对因子分析的结果进行分析,对环渤海各省、市、自治区技术创新能力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解释,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十四五”钢铁行业发展背景下,以全国12个主要省市的钢铁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技术创新指标评价体系,对比分析了辽宁省钢铁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水平,找出其在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评价结果,结合辽宁省钢铁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辽宁省钢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提出相关建议,具体包括加快钢铁企业的高水平技术改造、加大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力度、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完整的钢铁服务产业链、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为进一步提高辽宁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轻工业在国民经济总量中占有重要地位,承担着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出口创汇、积累建设资金、吸纳社会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任务.新时期轻工业产业发展面临资源承载能力下降、市场需求变化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增大等一系列问题.产业转移是避免部分产业进入“衰退”阶段,走出“低端发展、无谓消耗”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  相似文献   

19.
主要分析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技术联盟内的知识转移及技术创新能力积累的相关问题。认为知识转移是技术联盟的核心环节和中心任务。联盟意图以及知识接收方的吸收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联盟内部知识转移成效,进而决定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积累。并就联盟机制的完善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大中型工业企业该如何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使其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从研发能力、财务能力、协同能力和产出能力四个方面,选取了15个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构建出了基于创新协同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搜集了2011年东部和中部十九个省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指标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呈现出明显的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部地区由高到低的递减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