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春节刚过,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就出现大规模用工荒,珠三角缺口超200万。其中深圳今年缺工80万,普通工人平均月薪将涨至1700元。不仅是沿海地区,现在就连中西部很多城市,也开始缺人了。企业追着农民工司令要人,多个劳动力输出大省限制劳动力输出,以满足本地企业的用工需求。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薪酬问题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该文根据对苏南常熟市和昆山市部分国有和集体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私营企业等不同性质企业的农民工进行的薪酬待遇问题问卷调查.并将调查样本分为外来农民工和本地农民工两类,通过对比分析外来农民工与本地农民工的薪酬待遇,判断出苏南这一发达地区也存在外来民工边缘化现象,进而提出了改善农民工薪酬待遇及建设好苏南用工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年之后,各地“用工荒”再度如期而至,东西部用工拉锯战再启。一方面是东部、南部企业用工缺口较大,招人越来越困难;另一方面是中部、西部企业用工需求扩大,农民工开始“回流”中西部,河南、重庆等传统劳动转移大省,不仅省内转移超过省外,而且转移就业差额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4.
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日益显现.外需市场明显减弱.对出口依赖程度相对较高的东部地区企业、民营企业所受影响首当其冲.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相对较多.而且在短期内难以化解。各企业用工增长明显放缓.就业压力增大。据统计,2008年用工人数“增加”的企业占32.5%.比2007年减少近10个百分点:企业用工人数“减少”的占24%.比2007年增加7.6个百分点;预计2009年.我国外贸出口受阻的现象难以有较大的改观.传统的劳动力输入地区用工量将进一步减少.  相似文献   

5.
梁颖  蔡承智 《特区经济》2011,(2):226-228
以城乡统筹为视角,基于非均衡增长理论和城乡联系模式理论的启示,根据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发展差异,提出了相对应的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战略构想,即:东部地区重在提升城镇化质量,中部地区强调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并重。  相似文献   

6.
自2007年中央把我区东部的呼伦贝尔、兴安、通辽、赤峰、锡林郭勒五个盟市(以下简称东部五盟市)纳入东北振兴范围以来,我区东部五盟市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2114.02亿元增长到6839.41亿元,年均增长12.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分别从103.08亿元、397.12亿元增长到448.89亿元、1590.81亿元,年均增长20.2%、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从10010元、3799元增长到26042元、10263元,年均增长12.7%、13.2%。但总的来看,我区东部五盟市的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经济总量、产业层次和保障能力与发达地区仍有一定差距,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问题和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全面振兴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沭阳县高墟镇牛年春节前,有700多名农民工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该镇党委、政府为做好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工作,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举办返乡农民工专业技能免费定向培训班,让失业农民工凭借一技之长可以优先就业;二是将县开发区50多家用工大户企业和各乡镇企业的用工需求情况,宣传到村到户,并开出专车带领返乡农民工到各企业现场参观;  相似文献   

8.
大连市计划用两年时间。在全市建立建筑劳务分包制度。劳务企业或其他用工企业直接吸纳农民工。这项新制度实施后,“包工头”承揽分包业务将被禁止,此举将从根本上解决损害农民工合法权益、尤其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大连市建委提出,新设立的建筑劳务企业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并向注册地所在区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筑业企业资质;企业注册资本金最低10万元。[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工业增长。2000年1-9月份.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达11678亿元,同比增长14.7%:西部地区增长10%。 工业产品销售率。东部地区为96.85%,同比提高0.83个百分点:西部为97.17,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东部地区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9.7%,快于本地区同期工业生产增速5.8个百分点,占全国地方预算收入总额63.5%:西部地区同比增长9.8%,快于同期工业增速2.5个百分点。 物价。东部累计上涨0.8%:西部地区物价下降状况尚无大的改观,在上年下降18…  相似文献   

10.
存英 《特区经济》2006,213(10):130-131
农民工工资水平的提高,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客观要求,是工业发展到中期阶段的客观要求,因而是具有必然性的。农民工工资水平的提高,既有不利影响,也有积极作用。企业要面对现实,在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下功夫;东部发达地区则应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转移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事实,国内外关于农民和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文献非常丰富,这为当前进一步加深研究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奠定了基础。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农民工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Following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of China, the Pearl River Delta (PRD) region became a center of foreign investment due to its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cheap labor costs and low land use prices. The tide of migrant workers, comprising a large surplus rural labor force that flooded into the PRD region, caused a rapid increase in the urban population. From the 1980s to the 2000s, migrant workers were a key force that drove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e utilization of automation technology in production since the 2010s has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unemployed laborers and shifted the dynamics of urbanization.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how automation is applied in production processes and its effects on different industries, namely, those related to textiles,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home electrical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specifically we sought to examine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among automation, the labor forces, and urbanization by illustra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automation in production processes and its influence on labor forces and urbanization. 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companies in different industries implement automation to differing degrees and through varied upgrading paths. All industries can ultimately achieve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 and cross-industry development. For labor forces, automation exerts two simultaneous folded effects, namely, the direct replacement of low- to middle-skilled workers and the creation of new jobs. The penetration of automation into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has changed the dynamics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social spatial structure of cities, leading to a polarization of the labor forces and the emergence of “dual cities”.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中国农民工问题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然结果,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必然产物,马克思主义在解决当今中国农民工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运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和异化劳动理论分析农民工收入问题,运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来探讨农民工进城务工、生活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型城镇化必须提升人的城镇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型城镇化必须以人为核心,使城乡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相适应。文章从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视角出发,着重分析中国新型城镇化中人的因素,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的城镇能力"这一概念,围绕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得出了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以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5.
李昌龙  周焱 《科技和产业》2010,10(12):130-133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农民工城市化的条件已趋于成熟,一是产业转移的大趋势有利于农民工城市化;二是农民工城市化有利于改善城乡二元结构;三是农民工谋生技能的提升;四是农民工二代能够适应城市生活;五是劳动力市场对农民工城市化的运作条件已趋成熟。解决农民工城市化的实质,一是要着力解决农民工的收入问题,二是要有效解决农民工的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16.
经济危机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佳  张宏 《乡镇经济》2009,25(4):95-98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掀起一波又一波“民工潮”,这种劳动力流动的态势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流。然而,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使得这种“进城离乡”的流动路径发生梗阻,大量原本外出务工的农民由于城市企业的破产、倒闭,不得不回到自己的家乡。在这种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在何方?文章以此为背景,介绍了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并提出了一些促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王新  王伟 《特区经济》2009,(6):204-206
目前我国农村外出就业的农民工已超过1.3亿人。自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企业需求下降、订单减少、经营滑坡,用工需求大幅减少,约有2000万农民工被迫失业反乡,给农民工就业造成影响。这一问题已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就业是民生之本,帮助农民工尽快就业,成为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针对农民工的公共培训项目.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也存在培训师资匮乏、培训教材不够通俗易懂、培训内容单一等问题.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应整合培训师资,共享培训资源;完善教材,丰富教学资源;丰富培训内容,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多元化需求.  相似文献   

19.
杨林  侯欢 《改革与战略》2014,(8):111-115
提升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确保农民工享受应有的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基本公共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新型城镇化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规模、结构、效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现实中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与之相差甚远,究其原因在于农民工自身需求能力不足、政府企业供给职责缺位、财力匮乏、社会保障制度固化以及立法滞后方面的局限。应提升农民工社会保障需求主体参保能力,强化农民工社会保障供给主体供保责任,优化农民工社会保障外在环境。  相似文献   

20.
刘婷  李若衡 《特区经济》2014,(10):148-150
受传统户籍制度与现实工作生活影响,农民工到底是城市人还是农村人的边界模糊,属于被边缘的群体,引发了农民工自我认同与身份认同危机。随着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技术素质的提高、年龄结构的变化,他们更加渴望融入城市主流生活并享受与城市人群同等的各项社会权益。积分入户政策从制度上肯定了农民工转化为市民的路径与各种社会权益,是中国户籍改革的一大进步,既有利于中国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与市民化的实现,还可有效解决农民工身份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