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基于临港产业集群风险系统的构成,通过事故树的构建揭示了各层风险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对临港产业集群风险发生的可能途径和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进行了定性分析,而各主要风险事件和基本风险事件发生概率的变化对临港产业集群风险发生概率的影响程度,以及降低各基本风险事件发生概率的难易程度进行了量化分析,为进一步的风险控制和预警提供一种管理参照.  相似文献   

2.
临港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河北省构建沿海经济隆起带和改变內陆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临港产业集群的均衡和发展可能会受到偶然或预期因素的影响.本文首先研究河北省临港产业集群具备的稳定性,然后基于企业自组织的动态过程分析临港产业集群的动态演进升级,最后解释旨在促进河北省临港产业集群持续稳定演进的策略取向.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的网络组织结构与风险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网络组织、产业集群网络结构与风险的研究总结,指出基于集群网络组织结构的视角研究产业集群的风险问题,已经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认为目前缺乏对产业集群风险的量化研究,使得关于产业集群风险研究的成果缺少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进一步的研究可以从集群网络结构属性出发,分析产业集群网络组织结构风险的辨识参数和预警原理,建立集群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提出预控对策,从而促进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模块化抗产业集群内生性风险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60,自引:2,他引:60  
从风险的来源划分,本文把导致产业集群衰退的潜在风险分为内生性风险与外生性风险两类,并简要述评了现有产业集群风险研究现状,指出目前集群风险研究上的缺陷。在“自稔性”风险成因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模块化理论,分析模块集群抗集群内生性风险的机理,详细剖析了产业集群“自稔性”风险存在的四大根源,并论证了模块化化解这些根源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装备制造业集群耦合结构:一个产业集群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我国老工业基地的装备制造业集群一直游离于产业集群理论与实证研究之外,本文在国内外研究人员产业集群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装备制造产业特点,提出耦合的研究视角。文章借鉴系统耦合的思想,把装备制造业集群要素间的经济联系和内在产业关联抽象为制造企业耦合、集群产业耦合以及区域社会网络耦合三层结构,构建装备制造业集群耦合结构;结合集群耦合度模型,研究装备制造业集群的耦合机理和影响集群要素耦合度的因素。并以沈阳装备制造业集群为例,分析沈阳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相应提出促进集群要素耦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以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发展的政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产业集群的多样性和特色正是区域创新体系的活力所在,区域创新体系与产业集群由于存在着地域、结构、功能和目标等多项关联,二者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是促成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制度条件.积极培育和推进产业集群已成为目前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和政府制定政策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对技术为基础的投入产出波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识别出产业集群。在产业集群的基础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对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属性进行了分析,在湖南省产业集群的基础上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讨论了经济结构调整中应该注意的集群网络结构问题:(1)经济结构调整与资源配置效率;(2)经济结构调整与风险;(3)经济结构调整与资源获取。  相似文献   

8.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大优势,这三大优势是绍兴纺织产业集群从容应对本次金融危机的关键所在,而且在危机的磨砺中,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的整体结构得到了完善,更具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阐述资源型产业集群转型背景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对资源型产业集群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分类,并详细分析了各种风险的影响因素.构建了资源型产业集群转型过程中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选取陕西省榆林市能源化工产业集群进行实证研究,对文章提出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进行了校验.最后,提出了防范资源型产业集群转型过程中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资源型产业集群转型过程中的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阐述资源型产业集群转型背景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对资源型产业 集群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分类,并详细分析了各种风险的影响因素。构 建了资源型产业集群转型过程中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选取陕西省榆 林市能源化工产业集群进行实证研究,对文章提出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进 行了校验。最后,提出了防范资源型产业集群转型过程中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越南作为我国友好邻邦,是“一带一路”沿线上的主要国家之一。其近年来加大了对外开放力度,促使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资金向其涌入,也倍受我国电力企业的青睐。虽然越南与我国在文化、社会风俗、民族文化、生活方式、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方面有许多相同点,但是在急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下,电力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长造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很多,这使得我国各企业提高了境外电力建设项目风险管理重视度。文章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设计了越南燃煤电厂BOT项目风险评估方案与流程;建立了越南燃煤电厂BOT项目风险评估层次分析模型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将越南燃煤电厂BOT项目风险分为两国关系、恐怖事件、政策影响、行业改制和融资风险等21项风险因素,计算各风险因素权重,有效评价越南燃煤BOT项目风险,并基于项目管理全寿命周期理论,给出了风险防护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使电力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和竞争实体,并为投资者提供了多种投资项目选择。在这种新的市场环境下,为了获得更多利润或降低项目风险,有必要对建设项目进行研究,指导投资者合理分配在各个项目的投资。从投资组合角度出发,以降低风险、保证投资成本的回收为目标,建立了求解最低风险、最大收益的多目标数学模型,利用投资学中马柯维茨模型对投资者的投资组合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在保证最低风险的情况下,使项目投资的期望收益最大,所得结论对投资者确定不同项目中的投资比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阶段,城市化进程加快,政府对建设工程项目三大目标越发重视,其中成本目标成为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在控制造价风险的前提下,如何降低成本减少浪费,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关键问题。因此,本文引入IPD模式,结合情景分析法与工作分解结构法,识别出该模式的25个造价风险指标,并运用结构熵权法进行风险权重计算,再采用D-S证据理论进行IPD项目的造价风险值计算,旨在评价IPD模式的风险情况,促进其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飞机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实现产业化,而能否产业化又取决于市场基础。由于民用大飞机产业属于买方约束条件十分严格的市场,中国大飞机项目产业化的基本立足点应该是储备进入市场的条件。目前中国国内民用航空市场的结构状况不利于国产大飞机进入市场,应当对航空公司作进一步重组的市场制度安排。为了能使中国的大飞机在实现规模化生产之前就能获得“买家”的订单,有必要在航空运输市场重组现有的航空公司,减少航空公司的数量,鼓励更有实力的航空公司的涌现。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对我国建筑业的一些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面对加入世贸组织的前景,分析我国建筑业与国外的差距,认为主要差距存在于工程管理方面,这种差距又突出表现在工程的成本意识,赢利途径、动态监控以及复合型人才、现代企业制度和接轨环境等重点上。并从组建强有力的项目管理班子,了解掌握FIDIC合同条款,学会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掌握国外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学会按国际惯例解决项目承包中的争议问题等5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建筑企业面对“入世”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糊理论的BOT项目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0T是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新的项目管理模式。在分析了BOT项目风险构成的基础上将模糊数学方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建立了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为BOT项目评价提供了一种主客观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并列举此模型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article, the economic evalua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 projects using present value is analyzed based on triangular fuzzy numbers. Information system projects usually have numerous uncertainties and several conditions of risk that make their economic evaluation a challenging task. Each year, several information system projects are cancelled before completion as a result of budget overruns at a cost of several billions of dollars to industry. Although engineering economic analysis offers tools and techniques for evaluating risky projects, the tools are not enough to place information system projects on a safe budget/selection track. There is a need for an integrative economic analysis model that will account for the uncertainties in estimating project costs, benefits, and useful lives of uncertain and risky projects. In this study, we propose an approximate method of computing project present value using the concept of fuzzy modeling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information system projects. This proposed model has the potential of enhancing the project selection process by capturing a better economic picture of the project alternatives.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can also be used for other real-life projects with high degree of uncertainty and risk.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推进工程造价行业的转型升级,强化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成为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方面。BIM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其中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最为成熟。工程量计算是工程造价管理业务中最基础的工作,利用Revit建模进行工程量的计算可以缩减算量工作时间,提高工程计量的准确度与效率,实现对整个工程造价的实时、动态、精确的成本分析。基于BIM技术的工程算量已经成为必要的技术手段,其技术路径主要包括按照计算规则建模、利用Revit插件和利用算量插件提取构件几何尺寸等三种途径。通过对这三种不同技术路径BIM建模进行工程量计算的实证分析和比较,可以知道在Revit模型提取构件几何尺寸利用算量插件按规则算量可以直接利用BIM正向设计成果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计算结果的精度,同时也便于实现“一模多用”的建筑信息化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real options model that fits managerial cash flow estimates (optimistic, likely, and pessimistic projections) to a continuous geometric Brownian motion (GBM) cash flow process with changing growth and volatility parameters. The cash flows and the value of a project are correlated to a traded asset, so the real option is priced under the risk-neutral measure with a closed-form solution. The analysis is extended to a sequential compound call option for investments over multiple periods. If the project is correlated to the market, then some of the risk may be mitigated by a delta-hedging strategy. A numerical example shows that the effect of the correlated asset on the real option value is significa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olatility of the project and the real option value is not analogous to the typical relationship found in financial option pricing. Integrating the expertise and industry knowledge of management, this approach makes possible a more rigorous estimation of model inputs for real option pric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