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在乡村居民主导下进行内生式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为应对传统外生式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乡村产业凋敝、人口外流等问题,日本乡村地区以内生式发展的方法开展了乡村振兴实践。岛根县邑南町正是其中的典型案例。在当地居民的主导下,邑南町通过创新性地开发地区内部资源建立了乡村产业体系,依靠对区域内外生产要素的统筹运用弥补了本地发展的短板,实现了城乡互补的协调发展。邑南町的内生式发展实践促进了乡村产业振兴、人口回流和居民生活质量提升,满足了本地居民的发展需求。在推动乡村振兴由外生驱动转向内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可以借鉴邑南町的经验,重视培育和提升乡村居民参与乡村发展的能力,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导者和建设者;完善城市生产要素下乡机制,弥补乡村发展短板,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有效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打造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大致有城市化模式和乡土新农村模式两种,前者在当前最“成功”,日渐占据主导话语权,但从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的角度看城市化模式却有很多弊端,从城市社会发展的经验和现有成功的乡村建设案例日渐出现的问题看,有诸多继发问题.怎样从战略高度重新审视和反思已有乡村建设模式,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一种可能的农村建设模式显得极其重要.作者通过梳理农村社会发展的历程和厘清目前农村建设自身特点,面临的问题和根源,借鉴国内外的乡村建设经验,提出了针对性的注重内生力量的新农村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3.
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经营制度是新时代农村制度建设的基石。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并长久不变,旨在保持新时代农民和土地的和谐关系,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乡村振兴的政策制定,应以延续和优化和谐的人地关系、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效能和人的效能为基本方向。保持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稳定并长久不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的基本政策供给导向。  相似文献   

4.
郭琳 《魅力中国》2014,(6):50-50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不断发展扩大,乡村基层的自治建设也是在不断的变革发展着。本文从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加强,到乡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浅谈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些乡村自治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内生式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增建  王金叶 《乡镇经济》2009,25(5):109-113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内生式乡村旅游发展是一种强调由当地利益相关者主导的发展模式,它需要各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和参与,其关键是通过内部整合力量、社区动员、当地旅游资源和社会团体潜能开发、乡村特有文化保护、政府职能转变等,建立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完成社区组织建立和组织创新、构建内外各利益群体协调平台、增强个人和组织的权力、重构符合时代发展的乡村文化、建立利益相关者战略联盟伙伴关系、创新政府参与形式等等,最终形成由当地主导的利益相关者内生式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和地方综合发展能力提高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把握国家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新机遇,在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上,以旅游新村建设为目标,推进传统的落后的乡村社会向先进的城市社会的发展,是农村实现城市化进程的新契机。滕头旅游新村的建设正是抓住这一契机,取得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者的最大效益。因此,解读“滕头现象”对推动农村城市化,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曾中秋 《特区经济》2012,(9):167-169
生态旅游村的建设发展应当坚持旅游与生态、经济、新农村建设相辅相承的发展道路,形成农林牧副旅互惠互利、当地旅游资源多向度开发的样态体系,完善村民为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的发展机制,推进生态、社会、经济、人的素质和旅游实力的全面发展。文章针对安康生态旅游村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内生式"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和生态旅游村的建设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8.
转变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需要对土地制度进行反思和改革。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改革可以成就几亿农民工的真正城市化;征地制度的改革将倒逼政府用心于集约型城市化发展模式;破除农地转非农地的国家垄断使得农民持续分享城市化的成果;建立统一的建设用地交易市场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城市化发展方式的转变;确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法的权威,可以均衡城市化发展与耕地保护等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9.
青海城市化水平滞后有自然、区位、经济、产业结构等原因。青海城市化要改变滞后状态必须完善城市体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制度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0.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力量,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推动者和实践者。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应当加强制度建设,领导基层治理;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和落实基层党组织功能;健全领导体制机制,从严治党,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发挥统领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镇化经过近十年持续发展,以"城镇论城镇化"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已开始呈现下行趋势,越来越多的乡村建设达到了城镇化标准,因此新中国的乡村建设已进入到一个新的"乡村振兴"时代。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以乡村建设为基点,以点带面,辐射周围,以发展县域、村域城镇化的内生动力,形成"城镇化"与"乡村建设"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必须强化乡村文化发展的精神塑建,再造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建设主体,重塑民族地区乡村生活意义与乡土文化价值,激活民族地区乡村和谐文化的内生力。  相似文献   

13.
徐娥  钟伟  王玉玲 《特区经济》2010,(7):149-150
本文在界定"乡村旅游地城市化问题"这一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过度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两种不同情况对乡村旅游地造成的危害,即乡村旅游地城市化问题的表现,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乡村旅游地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了防范原则,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探讨了防范乡村旅游地城市化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发展乡村志愿服务是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一项基础内容,是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形式。目前乡村志愿服务内容形式化、组织临时化、管理行政化,还未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运行机制。文章认为建立乡村志愿服务发展长效机制需要在明确志愿服务定位、打好制度基础、推动项目式运行、强化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一直集中在工业和城镇,造成农业和农村长期发展滞后,小农经济濒临破产、农民传统价值观趋于瓦解、乡村公共性严重衰退等诸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障碍。乡村振兴战略立足乡村产业、人口、文化等资源禀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可以说,从过去依靠城市辐射被动发展到探寻可持续的乡村内生增长模式是一种执政理念上的巨大转变。以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来紫堡乡冯湾村为范本,对其实现自我发展的模式进行分析与总结,并提出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弘扬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优化乡村生活环境,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来彰显乡村发展主动性,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正>阿里巴巴集团在政策引导和内生驱动的双重作用下,发挥平台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列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五大重点任务之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团结社会各界的力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阿里巴巴等平台型企业在政策引导和内生驱动的双重作用下,发挥自身平台优势,通过派驻乡村特派员等方式,以人才引入和资本输入为核心,  相似文献   

17.
根据浙江省第十次党代会加快城市化建设的精神,温州市第八次党代会指出:到2010年,乐清要建设成为现代化中等城市。我们围绕创建现代化中等城市这个宏伟目标,突出规划特色,加强中心镇建设,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1993年撤县设市以后,乐清市委、市政府把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市化的重要途径,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根据乐清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条件,依据"三线并进"的  相似文献   

18.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战役,然而,在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文化面临传承主体缺位、传承载体衰落、价值认同危机等现实困境,逐渐成为掣肘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制约因素。当前,我国乡村文化建设正处在战略转型的关键期,打破乡村文化发展壁垒,就要从现存问题出发,增强农民振兴乡村文化的主体意识;把握乡村文化特质,打造乡村文化产业;重塑农民价值观念,培育农民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9.
从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内涵来看,城市化即现代化.但是,建国后在很长时间内我国城市化与现代化并没有较好的结合,改革开放后这一状况才得以改善.我国城市化的现代化建设道路构想是:注重现代化内涵的城市化发展道路;东部地区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重点是突出非农人口的转移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两个方面;中部地区应大力发展地区中心城市;西部地区应在加强农牧业、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着重发展大城市.  相似文献   

20.
<正>一、前言在我国现代经济水平持续增长的大环境下,乡村区域经济水平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但随着我国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全新的农村建设三农问题也直接成为了社会热点话题。基于此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满足乡村地区的迅速发展,从根源上提高乡村生活的整体水平与质量,我国有关部门也逐渐利用财政和金融政策实现在乡村振兴制度上的落实,并通过针对现有技术以及信息方面的有机融合后,更好的开展乡村地区三农投资工作,加强对于乡村地区在财政以及金融政策上的支撑效应。对此,本文基于财政和金融策略融合支持乡村振兴制度的必要性,重点分析目前财政和金融政策的融合现状及其发展困境,阐述如何利用财政和金融融合政策来提升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