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晓青  武一 《珠江经济》2005,(12):43-49
深圳在广东省物流等级体系中处于一级中心,物流业已经成为深圳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而香港的物流业发达举世公认.地理位置的优势使得两城市存在着合作的契机.2003年CEPA的签定无疑为两地经济的共同发展提供了动力和空间、本文从CEPA下深港的两地合作.分析了深圳建成重要物流枢纽中心的可行性以及深圳物流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深圳在广东省物流等级体系中处于一级中心,物流业己经成为深圳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而香港的物流业发达举世公认,地理位置的优势使得两城市存在着合作的契机,2003年CEPA的签定无疑为两地经济的共同发展提供了动力和空间。本文从CEPA下深港的两地合作,分析了深圳建成重要物流枢纽中心的可行性,以及深圳物流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深化深港金融合作的大方向有:联手进行中国金融开放的试验;让深圳成为香港金融业拓展内地市场的桥头堡和后勤服务中心;以生活便利化促进深港金融一体化。香港方面可以进一步推动深港金融基建对接、融合和使用,配合国家人民币改革与深圳一起拓展人民币正常业务。改善两地电子货币的互联和使用,深化两地货币和保险业的合作。  相似文献   

4.
以20世纪90年代后期深圳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香港遭受金融危机打击后提出发展创新科技为标志,深港高新技术产业合作逐渐成为深港经济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尽管对于香港是否具有发展高新技术优势、深港两地科技产业能否产生明显的合作效果等问题,还存在各种不同认识,但我们认为,伴随深港经济合作不断推进而出现的两地科技产业合作,是以具有互补关系的深港科技资源为实现条件的。深港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具有客观的现实基础,正在逐渐成为推动两地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5.
深港经济社会领域的合作是深港衔接中最广泛、最基本的衔接形式。其中深港高科技合作日益成为深港两地优化产业结构、稳定繁荣的共同需求。在深港两地长期的经贸合作中,扩大了“香港因素”在深圳的影响和“深圳因素”在香港的影响,从而逐渐形成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分工合作、相互依存的紧密联系。1991年底,港资占深圳4000家外资工厂的80%,1992年深圳进出口到香港的货物总额分别占进出  相似文献   

6.
深圳物流业发展前景与近期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刚 《开放导报》2004,(4):52-54,40
近年来深圳以海港和空港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业持续快速发展,物流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不断增强。本文从CEPA签署并实施、建设国际化城市、大珠三角与泛珠三角合作等方面,分析了深圳物流业发展正在面临的新成长空间与影响物流业整体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近期深圳物流业发展既应积极推进在CEPA框架下的深港物流业合作,共同建立以大珠三角及泛珠三角为腹地、以深港物流业为核心的全球物流运作平台;又要加快物流政策创新,推进物流设施建设,构建现代物流枢纽平台。  相似文献   

7.
深圳与香港一河之隔,两地之间的经济关系源远流长。深圳市的前身宝安县,历史上与香港地区同一县属,明清期间称新安县。深港两地居民世世代代同在一块土地上耕作、生息、繁衍。鸦片战争后,香港被英国侵占,与深圳割裂开来。尽管如此,两地的经济往来仍然相当密切。新中国成立后,深港两地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在经济上的联系仍得到一定的发展。尤其是1980年8月创办深圳经济特区以来,深港两地的经济技术合作关系揭开了新的一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首先,香港客商投资占深圳外商投资  相似文献   

8.
肖亚红  国世平 《特区经济》2007,221(6):18-21
深港两地一直保持着密切的金融合作关系。自1981年第一家外资银行——香港南洋商业银行在深圳设立分支机构至今,深港金融产业合作已经历了“前场后店”以及“以科技创新和资源优化配置为核心的分工合作”这两个阶段。尽管深港两地之间存在一定竞争及局部利益摩擦,两地经济已是一个共同经济利益的整体。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新形势下,深港金融产业合作有需要进入“区域一体化”阶段,通过优势互补,互相渗透,互相支持构建一个区域金融中心。除此之外,2003年签署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更是在政府放宽政策,降低门槛的外因上极大地促进了深港两地金融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展望未来,深港将实现金融产业的共通融合,构建一个能使资金自由“双向流通”的金融市场,并尽可能在深圳效仿香港实现汇率的一定范围内的浮动。与此同时,以深圳作为突破口,在泛珠三角地区构建一个以香港为主,深圳为辅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9.
过去10年,深港合作,互惠互利,两地经济得以大发展,踏入新千年,深港合作仍然是个重要话,深圳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还必须要充分考虑“香港因素”,深港合作是全方位的,但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侧重方面,以往的合作主要是在工业和贸易方面,今天的合作则应侧重在高科技术产业方面,下面,就简略谈谈对香港发展创新科技产业的一些感受,再结合深圳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的情况,谈谈加强深港两地科技产业合作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迈向二十一世纪的深港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坚 《特区经济》1997,(12):28-31
<正>在人类历史即将迈向21世纪的时刻,我们迎来了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国际盛事。如何充分利用人类即将走向21世纪和香港顺利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性机遇,将深港经济合作全面推向21世纪,实现两地携手并进、共同繁荣,是深港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所共同面临的迫切课题。 一、深港经济合作的定位 1、深港经济合作的时空定位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开始,香港就隶属于南海郡的番禺县。汉朝及三国东吴时期,香港属南海郡博罗县。东晋咸和元年,香港始属东官郡宝安县,郡治及县治均设子冈(今深圳南头)。明万历元年(1573)、从东莞县分置新安县,县治设于子冈(深圳南头),香港乃属新安。可见,深港两地自古以来就属一家,不分你  相似文献   

11.
<正> “九五”期间,随着香港回归,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关系将进一步向更高层次和更广的范围推进。深圳作为内地连接香港的前沿和我国改革开放的示范区,在内地与香港的经济联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搞好深港两地主要产业和重要基础设施的衔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扬长避短,加快深港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对加速内地与香港的经济联系,促进深圳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以及保持香港回归后的繁荣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深港工业衔接方面,要突出抓好高新技术产业、能源工业和加工工业衔接。 一、深港高新技术产业的衔接 1、深港两地高新技术衔接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自80年代初,香港经济发展进入“后工业化阶段”,香港工业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演进,香港作为世界和亚太地区的重要金融、贸易中心,设有跨国公司总部100多家,具有科技市  相似文献   

12.
<正>一、深港经济的互补性和合作的特点 香港回归祖国后,进一步开展和加强深港经济合作,是保持香港繁荣稳定的客观需要,也是深圳实现第二次创业的必然选择,是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有效途径。就深港经济合作前景而言,两者互有优势和差距,但更主要表现为合作和互补。经济合作继续是两地经济关系的主体,竞争是个别的、次要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深圳和香港两地的高新技术产业都发展迅速,而深圳高新技术交易会为内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造了产品推介和出口、外资和技术引进的平台。随着CEPA的签署,深港两地应加快会展业合作的步伐,通过会展先行促进两地高新技术产业的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深港金融业深度合作,需要为港资银行在深圳设点铺路,积极建设香港银行业的后台业务基地,争取申办两地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促进两地商业银行之间合作和渗透,积极争取深港之间有限度的"人民币自由行"和"外汇自由行"试点,深港两个证券交易所各有分工,错位发展,深圳证券市场对在香港和其他国际资本市场上市的公司提供"再上市"服务,深圳证券交易所进行改制,转变为公司法人,深圳证券交易所运作模式和交易品种逐步与国际接轨。为推进深港金融业合作与创新,需要在通关、通讯和语言方面便利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皇岗口岸24小时通关的实施,关于深港经济合作的话题又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香港经济陷入困境。香港要实现经济复苏需要提升深港经济合作;深圳经济的发展,香港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深圳要进一步发展,还需要加强与香港的合作。因此,两地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把深港经济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6.
20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深圳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深港两地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合作领域越来越扩大,“香港因素”在深圳的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进入新的世纪,面对新的形势变化,深港两地如何进一步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求两地应紧跟时代潮流,敢于和善于用新的思维去认识和解决面临的挑战,去开拓成功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据称,每天约有1.6万名港人到深圳上班,近1.5万人从深圳到香港工作和学习。伴随着深港大规模跨境工作、学习及居住现象,深港两地的合作也一改以往只停留在口头的程度,变得越来越密切。  相似文献   

18.
韩彪 《特区经济》2000,(4):17-18
一、深港两地港口航运合作前景 1、深港航运合作将使深港两地“双赢”。从地理位置看,深港两地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经历了从起步到成长的发展过程。80年代初,香港招商局集团在蛇口开发建设港口,带动了蛇口工业区的发展,而且对整个深圳经济的发展起了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深港高科技发展态势看两地合作的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深港两地高科技发展殊途同归 深圳和香港,这两座山水相连的城市,20年来,由于各自的特殊地位和高速发展,一直为世人所瞩目。然而,由于两地实际存在的较大实力差距,深港间的合作历来表现为“一边倒”,即在资金、技术、原材料、设备、信息、市场等方面,香港大体是“输出方”,深圳大体是“输入方”,“依托香港”甚至是深圳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李茂勇 《特区经济》1998,(10):41-41
<正> 形成于80年代初期的深港经济合作,是以香港产业转移方式,把港方的资本、市场和管理优势与深圳的地理位置、土地、劳动力等比较成本优势加上特殊政策结合而形成的区域经济合作。其特点一般表现为市场导向、港资主导的形式,合作层次处于民间和工商企业界的低级阶段。进入90年代以来,深港经济合作的基础出现较大变化,特区比较成本优势减弱,港资向珠三角地区转移,使得两地合作面临新的挑战。“九七”香港回归为推动深港经济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使得深港之间提升经济合作层次,扩宽合作领域的构想逐步成为现实。展望香港回归后深港经济合作的前景,笔者认为应着重从如下几个方面探索新的路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