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我国新财务报表列报准则要求企业在利润表增加列示"其他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总额"两个项目,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但是由于"其他综合收益"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概念,不容易被把握,因此本文重点讨论了"其他综合收益"列报的条件和内容,期望对我国企业会计实务工作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为了与修订后的国际列报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列报》趋同,我国于2009年6月11日通过发布《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对财务报表列报提出新要求,其中第七条对利润表的列报内容和方式做出了适当调整,在利润表中增加"其他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其他综合收益"反映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未在损益中确认的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各项利得和损失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综合收益总额"反映企业净利润与其他综合收益的合计金额。但是,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中,并没有规定其他综合收益的具体内容,这给实践中的上市公司带来了困扰。本文在区分"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和"其他综合收益"的基础上,梳理了其他综合收益的核算内容,期望能为实务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孙伟娜 《财会月刊》2012,(31):12-13
本文在分析为什么要列报"其他综合收益"的基础上,剖析了"其他综合收益"的定义及涵盖项目、填列时应注意的事项,并对"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作出点评和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综合收益会计理论是收益会计理论的最新发展,本文指出了综合收益的内涵,并对传统会计收益和综合收益进行了比较。在对推行综合收益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综合收益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综合收益报告一直是国际会计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综合收益会计研究目前基本停留在报告阶段,尚未将综合收益从确认、计量到报告作为一个完整流程进行分析。基于构建综合收益报告概念框架能使综合收益报告的改革建立在完整的理论基础上,以解决综合收益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等问题,本文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为切入点探究我国综合收益报告概念框架的构建,以此为我国综合收益准则的出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将综合收益列报作为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正式内容之一而提出,但在综合收益观下的企业利润表列报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尚未解决,主要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这三个利润表要素的界定不明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和投资收益等项目的列报位置存在问题,对其他综合收益的计量不够全面,等等。基于此,应有针对性地采取在利润表要素中增设"利得"和"损失"要素,将"利润"要素改为"综合收益"要素,取消"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等相关的措施。最后,明确了重构后的"综合收益表"及其相关的项目。  相似文献   

7.
刘文辉 《会计之友》2012,(27):18-19
为了实现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持续趋同,财政部在2009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中要求企业应当在利润表的每股收益项下增列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和综合收益总额项目,首次提出了综合收益的概念,利润表实质上已变为综合收益表。但是,根据三年来的实践,综合收益指标受关注程度比较低,综合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的披露状况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就综合收益在我国的应用情况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和解释入手,厘清其他综合收益的概念及其具体内容,并用案例进行了说明,从而为利润表其他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填列提供了指南。  相似文献   

9.
张梅 《财会月刊》2010,(12):66-67
本文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和解释入手,厘清其他综合收益的概念及其具体内容,并用案例进行了说明,从而为利润表"其他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填列提供了指南。  相似文献   

10.
报告综合收益能够提高透明度,减少报表使用者信息收集、分类、分析的成本,提高报表分析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决策和业绩评价.本文认为,上述效果的发挥需要综合收益报告进行如下改进:正确区分其他综合收益和资本公积、提供以综合收益为起点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将利润表更名为"损益与综合收益表".  相似文献   

11.
自2009年起,我国利润表中增加"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实现了与国际的趋同。本文分析了其他综合收益的核算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区别分析了其他综合收益核算和权益性投资的核算业务,并列举了常见其他综合收益业务分析。由于不少企业对其他综合收益与资本公积的区别并不十分明白,造成利润表中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的不准确。  相似文献   

12.
其他综合收益是综合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企业当期未实现的损益,会直接影响企业未来的经营业绩和现金流。我国自2009年首次提出其他综合收益概念以来,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已经基本实现国际趋同,列报方式也更加合理。本文深入剖析其他综合收益的内涵,详细阐述其列报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得和损失是企业综合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综合收益理念的进一步贯彻,利得和损失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愈显突出。本文基于综合收益理念,对利得和损失的概念、确认时间、与会计要素的关系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利得和损失是企业综合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综合收益理念的进一步贯彻,利得和损失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愈显突出。本文基于综合收益理念,对利得和损失的概念、确认时间、与会计要素的关系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9年我国财政部发布的其他综合收益相关规定,文章以2010—2014年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旨在探究与每股收益相比,每股综合收益是否更能影响股票价格,对投资者决策是否更具参考价值。研究结果与预期相反,每股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没有每股收益的价值相关性强。基于上述结果,文章尝试对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11年6月16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正式发布了《对(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列报)的修改——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的列报》,为顺应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要求,财政部于2012年5月发布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征求意见稿)》,修订的主要内容就是“综合收益”。本文试对2006年以来我国综合收益报告的改革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综合收益报告尚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各国会计准则列报综合收益已有多年,我国早在2009年列报综合收益,而财务业绩的评价仍局限于净利润。基于综合收益构建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具体案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8.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各国会计准则均采用排除法对其他综合收益进行描述,缺乏权威而明确的概念界定.文章基于会计计量视角,从净利润和综合收益两种不同的业绩衡量口径出发,通过对理想环境下现行价值计量和现实环境中混合计量模式下的收益计量差异进行分析,综合运用归纳法、演绎法和比较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从理论层面对其他综合收益(OCI)进行了理论推演.在对FASB、IASB和我国相关准则中其他综合收益的主要项目进行对比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对其他综合收益进行了概念界定和特征归纳,以期为其他综合收益的相关研究提供基本的概念约定.  相似文献   

19.
宁小博 《会计之友》2012,(20):23-24
无论是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还是《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列报》,"其他综合收益"的概念及具体列示项目都是逐步发展并完善起来的。文章重点对两种准则体系下其他综合收益的列示项目进行对比研究,以期在准则国际趋同的背景下,理清差异,并探究异同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2010年至201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综合收益信息对银行债务契约的信息增量作用进行了。结果表明,其他综合收益对银行信贷规模的确定不存在显著的信息增量;在银行债务契约中,综合收益与净利润相比也不具有信息增量。因此,本文建议编制详细的企业收益表或单独的综合收益表,完善综合收益的披露现状。以提高银行对综合收益信息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