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玉环 《会计之友》2008,(33):11-12
作为内部控制基本要素之一的控制活动,在内部控制中处于特殊的位置,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关键要素。企业内部控制理念需要通过控制活动体现出来;内部环境在为控制活动提供基础的同时,需要通过控制措施,借助于控制活动发挥其实现控制的作用;而风险评估的目的就在于为选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可以说,风险评估的最终目的要通过控制措施的运用,通过控制活动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任何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以及经营目标和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提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包括五大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报告认为,控制环境塑造企业文化,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提供纪律与架构,是所有其他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并指出控制环境的内在要素主要包括:员工职业道德、管理哲学与经营风格、组织结构、责任的分配和授权、人力资源政策与实行、董事会及监督委员会等。  相似文献   

3.
一、现代内部控制概念及要素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者为防范经营风险,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促进各项经营活动有效实施而制定的各种业务操作程序、管理方法、控制措施的总称。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产物,是管理当局为实现经营目标而设计的自律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由五个要素组成: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监督。  相似文献   

4.
一、什么是内部控制 1内部控制的涵义 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论最早产生于西方,从内部牵制发展而来。美国COSO委员会于1994年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定义:内部控制是一个组织设计并实施的一个程序.以便为达到该组织的经营目标提供合理保障。并把内部控制活动分成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和监督评审五大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一、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概念 1.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长期的经营实践过程中。随着公司对内加强管理和对外满足社会需要而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自我检查、自我调整、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美国发布的“COSO报告”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一个企业的董事长、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现的过程,旨在为下列目标提供合理保证:(1)财务报告的可靠性;(2)经营效果和效率;(3)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该准则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五种成分,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控。控制环境是其他控制成分的基础,在规划控制活动时,必须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而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必须借助于企业内部信息的沟通。最后实施有效的监控,以保证内控目标的实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COSO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机构的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人员的影响,设计内部控制是为以下类别的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运营的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其包括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沟通与信息、监控。  相似文献   

7.
正一、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框架美国COSO报告表明,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及监控这五个部分组成内部控制框架。从高校内部会计控制框架来看,上述五要素是高校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本组成单元,它与高校的管理方式和预算方式均有着紧密的相关性,并且共同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信息的角度出发,指出内部控制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存在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企业是否会选择实施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受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本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成本高低的影响;另一方面,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在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与监督方面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会起到抑制影响。进而得出结论,通过降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本、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提高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成本,能够减少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3,(24):150-151
本文借鉴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思路,将其认为的控制系统所包含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等五大要素应用于高校内部控制设计中,能够使教学科研资金得到有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是一种全面、全员、全过程控制的理念,其构成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内部监督。其中内部环境设  相似文献   

11.
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提出我国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五项,并在《基本规范》中单辟一章,就风险评估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规定。  相似文献   

12.
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重要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鹏 《中国总会计师》2010,(10):112-113
基于COSO框架的内部控制体系一般包括五个基本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其中内部环境是首要因素。在现实中,企业所面临的种种内外部环境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效果,在某种意义上说,环境是内部控制其他各要素的基础,企业的内部控制必须要和其环境相适应。笔者主要阐述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性,并就如何改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平 《企业活力》2005,(12):66-67
<正>美国COSO委员会于1992年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报告》(简称COSO报告)中认为:内部控制是受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职员的影响,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该报告还指出内部控制包括环境控制、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14.
公司的经营、盈利状况都可通过财务绩效表现出来,所以多数上市公司对财务绩效都尤为重视。文章以公司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内部监督为重点,依次就各自对公司采取绩效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高校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迫切性、构建原则及构建高校内部控制框架的几个问题入手.通过对内部控制的阐述,结合新时期高校经济活动和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提出加强高校内部控制需要从完善高校内部控制环境入手.建立健全内控目标管理、风险评估体系与内控监督测评体系等。  相似文献   

16.
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公认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包括五个要素,即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17.
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环 《会计之友》2008,(28):10-11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提出我国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五项,并在《基本规范》中单辟一章,就风险评估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规定。  相似文献   

18.
一、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概念 1、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长期的经营实践过程中,随着公司对内加强管理和对外满足社会需要而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自我检查、自我调整、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美国发布的“COSO报告”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一个企业的董事长、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现的过程,旨在为下列目标提供合理保证:(1)财务报告的可靠性;(2)经营效果和效率;(3)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该准则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五种成分,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控。控制环境是其他控制成分的基础,在规划控制活动时,必须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9.
根据《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规定,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内部控制的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解决会计信息失真和保护所有者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的需要,也是相关法律制度贯彻实施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薄弱、经营者和投资者风险意识差、内部监督不力、内部制度不规范、管理权限失控,舞弊行为时有发生。这就迫切要求强化内部控制,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以适应深化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会计内部控制指的是对会计活动的有效性和会计记录、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主要由众多的具体控制环节和控制措施组成,它的主要任务是保护会计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靠性以及企业财产安全性。本文首先分析了会计内部控制的含义,其次对会计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进行了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