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已进入关键时期,攻坚阶段。国有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内外两个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产权不清晰,责权不明确。国有企业陷...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是国有企业体制的核心.要胜利完成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必须以国有企业产权的资本属性化为起点,以国有企业产权的人格化为重点,以国有企业产权的多元化发展为终点,这是国内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成功的根本经验.舍此,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只是一句空话.一、国有企业产权的资本属性化  相似文献   

3.
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产权制度改革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和突破口,本文试图从国有企业17年改革中的产权变迁对产权制度改革方向进行新的思考。 国有企业17年改革中的产权变迁 我国国有企业经过了17年的改革,几乎每一次改革都牵涉到产权关系的调整。从产权关系看,主要有以下几次调整: 第一次是1978年至1979年。  相似文献   

4.
在经过不同阶段的改革以后,国有企业产权单一的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变,多元产权结构初步形成并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国有企业产权结构不合理问题仍比较突出,建立一个合理的产权结构仍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企业家激励机制的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改革是近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产权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但产权改革不是“一股就灵”、“一放就行”,必须从如何培育企业家入手,形成企业家成长的激励机制,才能真正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本文通过产权改革来进行企业家激励机制的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企业产权多元化的必要性 我国的产权改革重点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如何进行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产权多元化成为国有企业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耿卫东 《特区经济》2004,(10):75-76
<正> 一、国有企业改革取向的争论 面对国有企业其存在的问题,一种较为普遍的论点是产权论,它侧重于从产权界定、产权结构优化以及由此决定的利益激励机制,来探讨企业绩效的决定因素,其中心观点是产权明晰是提高企业绩效的关键。这里的产权明晰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产权法律归属上的明确界定,与产权的有效率配置(或产权结构上的优化配置),由此产权决定论可分为产权归属决定论与产权结构决定论。 按照产权论的观点,产权私有化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唯一出路。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最本质的不同是企业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情况来看,前景并不令人乐观。传统国有企业存在的产权不清,政企不分,权责不明等问题,在改制后的公司中仍程度不等地存在,无法改变缺乏应有活力的局面,距离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还有很大差距。而产权明晰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和前提,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首要问题。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扩权让利、利改税、承包、租赁等改革阶段,步入以公司制为基本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制度的确立阶段。如果深入地比较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在改革开放前,改革阶段的承包制及现在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多年来一直是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中国国 有企业改革之初采用了产权改革的方式,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针对产权改革暴露出来的弊端与不足,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心转向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但这仍然无法改变中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诸如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中国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和引入市场机制这两种路径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管理创新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沿着管理创新的改革路径实践国有企业改革,可以弥补前两种改革路径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我国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无论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还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都涉及到一个核心的问题,产权与产权制度改革.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重大问题,产权和产权制度改革是改革国有企业与重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路径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被纳入民营化序列。与此同时,国内外学术界对我国这一领域的改革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实践中可以看出,无论是股份制改造还是国有股减持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我国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正处于瓶颈状态,需要有一个实质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一、基本情况 (一)以产权改革为中心的国有企业改革 随着伞国经济改革的大潮,20世纪90年代锡林郭勒盟就基本完成了农村牧区土地(草场)畜群双承包改革(除国有农牧场外),之后,改革开始从农村牧区转向城镇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3.
田维斌  严莹 《开发研究》2004,(6):113-114
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革的主要障碍是现行国有企业模糊的产权关系。只有通过理顺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调整国有企业的投资者与经营者、投资者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以此建立相互制衡、共同发展的多元产权结构的产权关系模式,才能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化的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4.
我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原因不是产权不平等而是国有企业的性质不清,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推动主体不是国有企业而是政府.我国国有企业性质和功能是多样的,政府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设计出以功能分类为基础,涵盖国有企业实现形式、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公司治理结构等内容的全面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确立之后,国有企业改革已经从过去的放权让利阶段进入到制度创新阶段,改革既要有连续性,又要有新思路,这就是要从明确产权关系入手,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 产权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和关键。要以理顺产权关系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法和经济学的视角,运用产权理论和企业理论,对以法规和行政指令等形式表现的政府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制度设计和安排,即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规则变迁、绩效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关系,国有企业改革的出路进行探讨。文章认为,有  相似文献   

17.
白涛 《南方经济》2005,(11):22-24
本文回顾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分析了改革进程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指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仍然是产权改革,而产权改革的关键在于综合配套,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8.
浅议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分析了乡镇企业在中国从蓬勃发展到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产权不明、政企不分、管理效率低下。深化乡企经济结构改革,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乡镇企业真正的成为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是乡镇企业走出困境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杨志平 《北方经济》2009,(11):77-79
一、两权分离与现代企业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 经过30年理论探索与改革实践,我国从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一步步稳健地展开.其中,国有企业改革首先就是要解决过去产权不清的问题,其核心和归宿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本质上就是要把原有的企业形式逐步改造成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被概括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十六个字.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到产权改革阶段,把分享制作为国有企业改革创新思路的理论主张被及时地提了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