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案情简介 在一次专项检查中,某质检所检出甲公司使用的原料核桃粉三聚氰胺含量超标.当地质监局立即对甲公司进行了突击检查.经检查发现,该公司使用的原料核桃粉标称为乙公司生产,该批共购进2吨,规格为25Kg/袋,计80袋,已使用7袋;已加工成中老年无蔗糖核桃粉151箱,尚未销售.  相似文献   

2.
5月26日,深圳市质监部门的30多名执法人员在宝安区观澜街道企坪、黎光、库坑、长湖头村一带,一举捣毁5个假冒名牌酱油、名牌食用油和多种品牌味精的制假窝点,查扣各类涉嫌假冒伪劣的调味品成品14000多件、各类调味品包装物及标贴349000多件、各类制假原料1000多公斤,所有涉案物品装了载重为八吨的大货车满满11车。执法人员看到的下列场景令人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3.
35吨用工业柠檬酸泡制的可致癌金针菇,在宁德市古田县的一个黑窝点里被工商执法人员查获.用硫磺熏银耳、熏笋干已早有耳闻,而用会致癌的工业柠檬酸泡金针菇,恐怕很少人听说过. 黑窝点最开始是被古田县工商局发现的.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2012年5月7日下午,工商执法人员在路过古田县大桥镇横洋村水尾时,发现路旁一栋新建的铁皮房铁门紧锁,四周也被铁皮包紧,里面却传来机器声.执法人员敲开了大门,发现是一间新建的金针菇生产作坊,有数百平方米,生产环境非常简陋,地上漫流着污水,散发出阵阵酸臭味,630多袋成品和60多桶还在浸泡盐水的金针菇,直接堆放在地上.执法人员发现,装满已加工好的金针菇的袋子,都是一些猪饲料袋,拆开其中一袋,发现里面的金针菇闻起来有些发酸,摸着还有点黏.最为惹眼的是作坊正中挖出的一个大池子,池内还有一些散发出阵阵酸臭味的金针菇.  相似文献   

4.
7月6日,万州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依法对万州幸福酱园厂、五谷香酿造厂等6家用“毛发水”配制酱油,3家产品不合格的酱油生产企业作出销毁伪劣产品、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处罚,并令从即日起停业整顿。 根据群众举报,该局于上月组织执法人员对主城区10家酱油生产企业进行突击检查,查出6家企业违反国家有关食品法规,今年以来,从万州龙宝三凯生化厂购进“毛发水”1375吨,配制“毛发水”酱油85吨,己销售76吨,其余9吨被现场查封。“毛发水”即胱氨酸废液,是用动物毛发(人发、猪发等)提以胱氨酸后留下的废液。国家有关部…  相似文献   

5.
最近,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根据举报,一举查获某酱油厂在未取得酿造酱油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生产瓶装酱油.经查,该厂于2004年3月下旬开始生产,至被查封时共生产无证酱油600瓶,已售出其中200瓶,成本价每瓶1元,销售价每瓶1.5元,该批产品货值金额900元,违法所得100元.该厂无检验设备,亦未委托法定质检机构检验产品质量.执法人员以400瓶无证酱油涉嫌质量问题为由,当场予以查封.该厂无证生产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但执法人员在如何运用法律处理本案的问题上产生了四种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6.
【案情概况】201O年12月51日,根据举报,D市质监局执法人员对A追酒有限公司进行执法检查,发现该公司仓库内有三种规格的味淋系列成品调味料酒,其中味淋风调味料酒7箱(酒精度≤5%,净含量18L/箱),本味淋调味料酒9箱(酒精度14%,净含量18L/箱),本味淋调味料酒(加盐、  相似文献   

7.
今年3月6日下午,重庆市云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接到电话举报,称该县新县城某商住楼工程大量购进并使用劣质建筑铝合金型材。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该县质量技术监督执法大队三名执法人员闻讯迅速出击,赶往该商住楼工地进行现场检查。 执法人员经现场查证,发现该工地的确在使用涉嫌质量问题的铝型材,并从其仓库查获涉嫌质量问题的铝型材两个批次共计1700千克。执法人员通知该工地负责人王某前来配合检查,但其拒绝到检查现场。执法人员只好对查获的铝型材采取了封存措施,并作好封存标记,一直忙碌到当晚十二点钟左右才…  相似文献   

8.
酱油行业追捕工业盐的行动尚未偃旗息鼓,佛山另一食品领域——猪血加工又被指滥用工业盐.有市民爆料,位于南庄的佛山肉联厂在猪血内添加工业盐及工业三聚磷酸钠(一种洗涤剂)等辅料,然后销往市场. 南都记者连续三次夜间暗访佛山肉联厂,的确在现场发现工业盐等辅料.  相似文献   

9.
新年伊始,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多名执法人员连续作战60多个小时,查获神力铃胶水包装厂涉嫌生产假冒“ALTECO”牌化学粘合剂特大案件,现场共查获涉嫌假冒的“ALTECO”胶水3000多箱(共130多万支),涉案货值260多万元。目前,此案已移交市公安局经侦分局处理,2名阻挠和妨碍执法的骨干制假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月26日,福建省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执法人员根据群众学报,依法对某建材厂进行执法检查,发现在其成品仓库有70吨普通硅酸盐水泥,执法人员对建材厂生产的水泥涉嫌冒用生产许可证编号为由,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满洲里市技术监督执法人员在市场检查中发现、市粮油购销储运公司经销的挂面都已超过保质期,库存过期挂面约43吨。执法人员在检查该公司下属的粮店时,发现正销售超期的山东鱼台产“兰叶”挂面,经询问,该批挂面从该公司购进,执法人员随后对该公司进行检查,查获了已超过保存期9个月的山东鱼台产“兰叶”挂面共14600把,生产日期均为1996年5月生产,保质期为3个月,保存期为6个月,同时查获了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保存期哈尔滨产及山东聊城产挂面,共93000多把。执法人员当即做了封存处理。经调查,该公司分别于1995年9月份和1…  相似文献   

12.
某设区市质量技术监督稽查大队执法人员在某区某村发现一棉絮(床上用品)生产加工点。该加工点系浙江省泰顺县人胡某租用的民宅,现场检察发现当事人正在生产加工棉絮(床上用品),所用的原料为工业下脚料,没有标注任何标识,涉嫌为禁用工业下脚料,现场查获用于加工棉絮的原辅材料2捆,成品棉絮80件。执法人员以当事人涉嫌生产“黑心棉”,对现场产品、原材料及生产工具予以扣押,立案调查。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江苏省常州质量技术监督局最近接到常州市公安局水警支队的举报:该支队在运河常州段截获一艘油轮,载有200吨成品汽油,由南通某石油公司油库运至常州销售,涉嫌有质量问题。接到举报后,常州质监局执法人员迅速赶到现场,经抽样检验,这批汽油不符合90号标准。经常州质监局初步查明,这批汽油的货主为常州某石油销售有限公司。到案发时,已有30多吨这种汽油注入该公司所属加油站的地下油罐。之后,他们在该油罐中再掺人少量90号汽油,并已作为90号汽油销售了两吨。由于该油轮汽油掺杂使假案涉案金额较大,目前正在进一步江苏省常州…  相似文献   

14.
最为震惊的一幕,出现在7月20日这个高温日:大型食品供应商"上海福喜公司"爆出涉嫌有组织、成规模采用过期变质肉类的故意行为事件。习惯于做两套账应对审查的该公司,还将前往突击检查的执法人员阻在门外近两个小时。感谢上海电视台卧底记者,让这起案件有证有据有真相!  相似文献   

15.
案情简介 某年4月25日,甲省质量技术监督稽查分局接到举报:乙市某副食批发商店购进了一批伪冒"娃哈哈"饮用纯净水准备销售,甲省稽查分局执法人员随即赶到现场,在杭州"娃哈哈"集团市场销售部人员的配合下,对现场150多箱"娃哈哈"纯净水进行检查,认定为冒用"娃哈哈"集团的厂名、厂址.经对进货人的调查,该批纯净水是由乙市A公司送的货.执法人员随即赶赴该公司调查取证,确认该批纯净水是由B县矿泉水厂生产的.经执法人员对B县矿泉水厂现场检查,在其车间周转库内发现大量"娃哈哈"纯净水的空塑料瓶,在事实面前,该厂负责人苏某只承认罐装了207箱,每箱售价19元.经执法人员仔细勘察,又发现该厂外一个大库房,内有罐装好的伪冒"娃哈哈"纯净水300箱,"娃哈哈"纯净水包装箱4 500个,纯净水瓶盖20 000个,标签30 000余张.经查证以上包装箱、瓶盖、标签是该厂从丙省C县张某处进的货.该厂从4月1日开始生产伪冒"娃哈哈"纯净水,共3 693箱,批发销售了300箱,零售93箱.执法人员依据该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对库存伪冒"娃哈哈"纯净水、包装箱、瓶盖及标签予以封存.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前不久,根据群众举报,福建漳州市质监局稽查大队执法人员跟踪布控,在该市桃林村某农资仓库一举查获两批共252吨涉嫌销售的违反强制性标准的肥料,其中硝酸铵钙192吨,硝酸钙镁60吨,涉案货值金额总计47.88万元。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审理中。  相似文献   

17.
湘潭市:雨湖区蔚金合卤味店,烤箱里一只只烤得流油的酱板鸭看着都让人胃口大开。然而,当你看到原料仓库里的冰冻鸭时,就只有呕吐的份儿了。不少冰冻鸭有的已经腐烂变质,冰冻了也不能掩盖其异味。原来,这些原料是该店3月22日从江西南昌购进的,一共有9吨。经执法人员检查,不仅该店所提供的动物检疫合格证不合法,而且从检验结果看还涉嫌用病死鸭子做原料。同时,他们还使用了胭脂红、  相似文献   

18.
广州致美斋食品有限公司(原广州市致美斋食品厂),主要产品酱油、蚝油、食醋、调味品、汁、粉等达60多个品种,近120余种规格,是生产系列调味的专业性公司。其酱油、蚝油等调味品产销量已居国内同行业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9.
《中国技术监督》2008,(4):24-25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8年第2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委托检验不合格能否施罚》案例,介绍了某食品公司购进“特一粉小麦粉”40吨,用于加工生产蛋糕。他们将抽样样品送至该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检验,经检验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此时,小麦粉已使用了4吨用于加工生产蛋糕,但未销售。如何对该公司依法做出行政处罚,在执法人员中出现了四种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案情介绍 1997年7月4日,A市B县技术监督局对该县酱油厂实施执法检查,发现该厂仓库库存的加工酱油用盐以及产品包装不规范且无任何标识,拆包检查,其外观颗粒粗、白度极差。执法人员按规定抽取了样品,送省盐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检测结果为:“盐样的有害元素铅超标,不符合GB5461-92食用盐国家标准规定”。 经调查,这批盐是从A市盐业公司购进,共购进8吨,这是剩余的250 kg。据该公司介绍:1996年9月18日,该公司配合有关执法单位收购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