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发展对外贸易面临的困难80年代以来,对外贸易仍是亚洲“四小”经济增长的“推进器”。由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同国际经济贸易形势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的急剧变化,必然给亚洲“四小”的对外贸易带来深刻的影响。近年来,这种影响既有有利的因素,也有不利的因素。有利的因素是,世界石油市场价格的暴趺、日元的升值等,使得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的亚洲“四小”受益匪浅。但同时,不利的因素也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亚洲“四小”同美国的贸易不平衡,引起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日益加剧,导致其对美国的出口势将受阻。亚洲“四小”的经济主要是依赖美、日的资本、技术和市场,在60年代中期前后迅速发展起来的。1986年,新加坡、南朝鲜、台湾和香港对美国的出口额占它们的出口总额分别为  相似文献   

2.
环球纵横     
澳前总理批评美国的亚洲政策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最近公开指出,美国对于如何同冷战结束后的亚洲打交道,没有明确的政策。一方面,美国严格限制别国对美国的出口,另一方面却虚伪地要求亚洲国家放宽贸易政策。霍克对于西方国家有关亚洲  相似文献   

3.
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和澳大利亚国民经济中地位的变化第一、对外经贸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持续下降,贸易条件恶化,但出口购买力指教仍有增加。澳大利亚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重要贸易国之一,1987年对外贸易额在24个OECD 国家中排第13位。对外贸易总额由1950年的32.4亿美元增加到1988年的691.46亿美元,增长20.34倍,人均出口额由204.16美元提高到1631.8美元,增长8倍。但是澳大利亚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从60年代后半期开始持续下降。战前澳大利亚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的2.38%,战后至50年代前半期仍保持在2%以上,50年代后期开始下降,60年代初略有回升,从1965年至1988年持续下跌,1965年为1.77%,1975年为1.46%,1988年仅1.15%。战后澳大利亚对外贸易总值增长相当快,但由于大大低于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中日两国恢复邦交正常化25周年。就当前日本经济和中日两国经济合作的情况和发展谈几点认识。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变化,使日本的经济正在走向同亚洲合作的道路首先,由于亚洲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和对进口需求的日趋扩大,使世界贸易结构正在发生着变化。在gO年代以前,美、欧、日被看作是世界三大贸易中心。但是,从1990年以来,由于亚洲10个主要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指韩国、中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尼、菲律宾、印度)的经济快速发展和对进口需求的日趋扩大,使世界贸易形成了四大中心。根据有关国家商…  相似文献   

5.
<正>日本是闻名于世的工业强国,工业高度发达,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工业总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日本的外贸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日本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确立了贸易立国的发展方针,主要贸易对象为美国、亚洲国家和欧盟国家。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世界经济环境和国际贸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日本同主要贸易对象国与地区之间的国际分工关系正在发生变化。随着日本在世界上经济地位的提高和贸易规模的扩大,以及亚洲“四小”同日本之间在技术和生产效率的差距逐步缩小,日本同亚洲“四小”之间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它们在产业和贸易领域中的相互依存关系加强,而且正在形成新的国际分工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同日本、美国的贸易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同日、美贸易关系的特点 1、中日、中美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同日、美的贸易关系起步较晚,都是在70年代初才恢复正常的外交关系,改革开放以后才建立比较积极和正常的贸易关系。1978年,中日之间以民间形式签订了长期贸易协定;1979年,中美签订贸易关系协定,相互提供最惠国待遇。此后,中日、中美贸易才迅速发展起来。尽管迄今的道路并不平坦,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满目葱茏的澳大利亚不愧是一块环保的绿洲的话,那么,经过对澳大利亚经济的一番考察,你还不难发现它还是一块经济全球化的“绿洲”。——开放的澳大利亚经济面向亚洲、面向全球。在首都坎培拉,澳大利亚外交部贸易司司长斯蒂芬·戴地先生热情地与笔者会面,他的介绍使人对迈向经济全球化的澳大利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澳大利亚可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亚洲、拉丁美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双方的经济联系已从贸易领域逐步向金融、技术和劳务等领域扩展,合作的范围不断扩大,这是南南经济合作中引人注目的一个新现象。一、经济贸易关系迅速发展的原因二次大战后直到六十年代,亚洲、拉丁关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经济贸易基本上面向美国、日本和西欧国家。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已经明确无疑地将自己的命运与亚洲经济快车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份来自全球知名报纸的评论,事实也如此。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大的出口市场。中澳双方在矿业的投资合作历史悠久,在两国  相似文献   

11.
亚洲经济危机与欧元启动中的中日贸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日贸易关系,即中日之间互为第二和最大贸易伙伴,为世所称羡。始于1997年下半年的亚洲金融·经济危机和1999年的欧元启动,为中日贸易带来变动因素。前者对日本经济、日元的消极影响,削弱了日本对中贸易力量,并使中国出口能力下降;后者除对日元构成威胁外,也要求人民币适时调整同货币篮子的关系,保持人民币利于扩大内需的价值。在亚欧新的经济·金融形势下及其发展变化中,中日贸易在克服困难后,仍将面临乐观前景。  相似文献   

12.
<正> 80年代中期以来,亚洲的兴起及其发展前景始终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亚洲的兴起,同亚洲地区经济的持续高涨有密切关系。本文拟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特别是中长期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作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贺翔  胡晖 《珠江经济》2006,(11):2-8
本文首先分析了亚洲区域贸易发展的基本格局及中国贸易的迅速增长在区域贸易发展和融合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随后对中国同他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背景和进程进行阐述,分析了中国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签订区域和双边贸易协定的特殊战略意图。同时结合WTO多边体制的进程和全球区域合作的背景,说明了中国在区域经济合作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 战后,亚太国家和地区的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亚洲“四小龙”及东盟国家(新加坡除外,下同)与美国之间贸易和国际分工有了巨大发展,已经成为范围广泛的环太平洋国际经济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发展进一步加深了环太平洋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15.
廉价航空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以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创立为代表。所谓廉价航空,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低成本、低票价。这一廉价航空公司模式在经历几十年发展后,现已在欧美大陆、大洋洲等全球航空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成为了全球民用航空公司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在此期间,涌出现了大批较成功的航空公司,如欧洲的瑞安航空公司、澳大利亚的维珍航空公司、马来西亚的亚洲航空公司和新加坡的虎航。中国的春秋航空公司也在这片廉价航空大潮中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日本是闻名于世的工业强国.工业高度发达,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工业总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日本的外贸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日本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确立了贸易立国的发展方针,主要贸易对象为美国、亚洲国家和欧盟国家.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服务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与信息通讯技术紧密关联的服务贸易部门发展迅猛,如金融、电信、软件服务等,改变了服务贸易的内容与构成, 有力地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发展。鉴于此,本文基于贸易引力模型,实证考察了信息通讯技术对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结论表明:信息通讯技术不仅促进了跨境服务贸易的发展,而且推动了“商业存在”服务贸易的发展;信息通讯技术对“商业存在”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要远大于对跨境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我们还发现,无论是跨境服务贸易还是“商业存在”服务贸易,信息通讯技术对服务出口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对进口的促进作用。最后,提出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8.
韩国是亚洲经济发展先行者,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导致两国贸易结构和在国际市场地位发生相应的变化。结合中韩两国贸易结构特点,分析发现:中韩双边贸易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工业制成品贸易在两国贸易增长中起主导作用;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发展较快,钢铁、机械制品等产业内贸易有助于提高两国相关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两国优势产业如电子产品、钢铁制品和纺织服装等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将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9.
中日经济关系是中日关系的基础,中日合作主要是中日经济合作。中日经济合作历经战后长时间民间奋斗的艰苦曲折过程,70年代初期以后才得到正常而迅速的发展。 从贸易方面来看,1993年,中日两国贸易关系创造了三个“第一”:一是中日贸易创历史纪录,达390亿美元,日本首次超过香港地区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首次成为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二是日本对中国的技术出口贸易占中国技术进口贸易的28%,居第一位;三是日本企业界对中国投资的资金到位率也居第一位。日本政府对华提供开发援助贷款,在其对亚洲国家的全部开发援助中占首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战后,亚洲“四小”与美国之间的贸易和国际分工关系的发展引人注目。作为亚太地区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亚洲“四小”形成的历史还很短,但其对外贸易与国际分工地位呈现出跳跃式的变化,与美国的分工关系已从垂直型分工上升为初级形式的制成品水平型分工,而且这种水平型分工正向更高级阶段过渡。在50年代,亚洲“四小”对美贸易地位无足轻重。1955年,东盟国家对美出口占亚太地区对美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而亚洲“四小”占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