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刘祎 《辽宁经济》2004,(10):54-55
风险投资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在其发展过程中直接造就了一大批高科技跨国公司,推动了战后美国经济乃至于世界经济的迅猛增长,促进了人类社会由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过渡。在我国,风险投资业起步较晚。自1985年国内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成立至今,我国风险资本总额达数百亿人民币,启动了一批风险投资项目,发展了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如联想、方正等。虽然我国的风险投资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还不能称其为现代意义上的风险投资业,其面临的问题还很多,风险资本应有的经济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2.
自1995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实施以来,我国国内保险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按照《保险法》的要求在全国率先实行了产、寿险分业经营,将总公司改建为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简称中保集团),下设中保财产保险、中保人寿保险、中保再保险三个专业子公司,原人保公司省级以下公司改建为中保财产保险和中保人寿保险的分、支公司,分别经营财产保险、人寿保险业务。其后,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又相继成立了华泰、民安、天安、大众等全国性或区域性财产保险公司。一些国外财产保险公…  相似文献   

3.
试论美国金融混业体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先进国家已基本上采用金融混业体制。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国家的金融混业体制有着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反映了不同国家金融业发展的特殊背景。本文将探讨美国金融混业经营体制的内容。美国从事混业经营的主体是金融持股公司,这些公司主要产生于银行持股公司。美国特有的金融规管环境孕育了大量的银行持股公司,而银行持股公司向金融持股公司的转化是美国金融业顺应全球化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金融自由化风潮的影响,台湾内部对货币市场自由化和银行业利率自由化的呼声日高,加之受到美国要求给予其银行"国民待遇"的压力,台湾政府于1989年公布了《新银行法》修正案,促使新银行纷纷设立,银行业效率大大提高。但是由于金融监管机制的滞后以及本土财团对新银行的垄断,新银行也危机频现,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发展》2004,(4)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商业人寿保险公司。其前身为成立于1949年10月的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及其分设于1996年2月的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2003年,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顺利跨入世界500强企业行列,圆满完成了公司股份制改革,在中国香港及美国成功上市。中国人寿保险股  相似文献   

6.
因1812年战争所引发的金融危机而建立的第二合众国银行,在其20年的经营许可证到期之际,不可避免的走上了第一合众国银行的老路。究其根源,第二合众国银行的倒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国家银行的经济特权与美国传统的民主与分权思想的尖锐矛盾,则是导致银行最终走向失败的推动力之一。"银行战争"更是直接的将银行推向了覆灭的境地。银行的失败不仅是19世纪美国重要的经济事件,更是变革年代之中争议的政治焦点。对于其失败原因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美国在向商业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与政治变革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周俊 《珠江经济》2001,(3):39-41
随着我国保险业和证券市场的发展,不久将会出现保险上市公司。保险公司具有明显的行业特殊性,不同于一般的产业上市公司,与银行、证券公司等其他金融企业也有很大的差异。投资者应如何对保险公司的投资价值进行分析和判断呢?一、需要注意的问题1.保险公司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人寿保险公司(在我国一般称为寿险公司),一类是非人寿保险公司(在我国一般称为产险公司)。人寿保险公司与非人寿保险公司在很多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2.保险公司的业务活动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承保业务,另一部分是投资业  相似文献   

8.
中国银行业现状、发展前景及监管任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银行业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金融中介作用。在过去几年里,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银行业维持了高速扩张的势头。[1]但是在资产质量、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许多银行面临沉重的历史包袱,如果处理不当,银行系统可能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甚至影响整个经济的稳定。本文对中国银行业的现状作一些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几年的发展轨迹作几点推断和建议。一、中国银行业的现状目前中国银行业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众多的城市商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以及已经进入或…  相似文献   

9.
WTO挑战与中国银行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银行业为中心的中国金融业在过去的20年中获得了快速发展,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巨大支持.但是,中国银行业也日渐暴露出许多问题.美国学者尼古拉斯·拉迪(1999)基于90年代前半期的文献对中国银行业存在的各种问题做了一个详细的综述.近年来,中国政府对国有制的国内银行机构进行了许多改革,包括重新补充资本金、实行债转股、强化内部经营管理责任制,等等.同时,国内银行机构也纷纷转变经营思想,积极运用新技术,增加和改善银行服务,重视成本控制和经营效率,人才意识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0.
孙晓萍 《特区经济》2008,228(1):64-65
银行机构不管在日本和德国等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中还是在美国和英国等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银行的经济功能更加显著。本文分析了中国银行业结构的变迁及现状,透视中国银行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以期建立对中国经济增长最有利的银行业结构。  相似文献   

11.
由于美国出现严重的信用扩张,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现象,而引起影响世界很大的次贷危机.而正是由这场美国的次贷危机而导发了波及到全世界的金融危机,尤其是对西方的欧洲国家造成极大的损失,使很多个银行及一些大公司倒闭,使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比起这些欧洲国家,虽然中国受到的负面影响不是如此的严重,但是其实对中国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还是有,定的影响.比如中国的金融方面,那些购买了很多美国的债券的银行由于美国银行的倒闭而受到严重的损失,进出口方面,由于美国(及其他国家)受金融风暴的影响,进口业务大幅缩减,使我国的出口行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于倒闭.  相似文献   

12.
在近一年时间里,海尔先后控股青岛商业银行、鞍山信托、长江证券,并成立保险代理公司及人寿保险合资公司等,加上海尔财务公司,实际上海尔在金融领域已经涵盖了银行、保险、证券、信托、财务公司等业务。张瑞敏自称在新领域,海尔一年要投入13个亿。本文从海尔  相似文献   

13.
一、发展全能银行是金融混业经营的必然趋势 所谓全能银行(Universal Bank),是指承担多元金融职能,兼营商业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证券和保险业务等,通过金融同质化为客户提供综合性、全方位金融服务的银行集团或金融控股公司。 国际金融业大体经历了混业-分业-再混业三个历史阶段。20世纪30年代以前,可以说是金融混业经营的初级阶段。这一时期,国际金融业还未得到完全充分发展,业务方式选择、金融工具使用等都有其局限性。30-70年代,基本是金融分业经营时代。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加剧了…  相似文献   

14.
胡立法 《浦东开发》2000,(11):20-21
为了防止银行危机的再度发生,由参议员格拉斯和斯蒂格尔联合提议并起草的《安全有效地运用银行资产,规范银行间的控制关系,防止银行资金被不当用于投资或其他目的的法律》 (又称《格拉斯·斯蒂格尔法》 )于 1933年 6月 16日在美国国会通过。 1999年 5月和 7月,美国参、众两议院相继通过了一项名为《金融现代化法案》,提议彻底终止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的分业经营制度,这标志着美国“银证分业”制度的结束。 美国银行业“合业-分业-合业”制度的变迁   在 19世纪中叶的工业化过程中,美国和德国等国一样,出现了全面经营各种…  相似文献   

15.
人身保险是以人的身体或寿命为保险标的的保险,一般来说它包括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保险。中国人身保险发展的历史并不长,其充分的发展期也不过二十多年。可就是这样一个并不成熟的人身保险业却接二连三地面临挑战。80年代,外国寿险公司开始在中国设立代表处,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公司进驻上海,并将代理人制度首次引入  相似文献   

16.
银行保险(Bancassuranee),又称银保融通,是指银行与保险公司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合作,银行通过各种方式向客户提供保险产品而进入保险领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银保合作。银行保险创造了银行、保险、客户多赢的局面:对商业银行而言,银行保险不仅扩大了业务范围,而且带来可观的手续费收入;对保险公司而言,银行保险建立了新的销售渠道,降低营销成本,获得规模效益;对客户而言,则能通过银行保险享受更为全面的“一站式”金融服务。 在欧洲,银行业与保险业的相互结合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例如法国国家人寿保险公司早在19世纪就已经开始全面提供银行与保险服务了。然而真正意义上的银行保险,是从20世纪80年代在欧洲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起来的。目前银行保险在西方成熟的保险市场上呈迅速发展之势。有关资料表明,意大利、德国、英国等国家,通过银行实现的保费收入已占保费总额的15%至20%。在拥有世界第三大保险市场的法国,银行保险开展最为成功,1997年有60%的保费是通过银行和邮  相似文献   

17.
一、金融革新浪潮下的混业经营 (一)混业经营在国外的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全球的金融服务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其趋势是银行、证券、保险服务业日益融合。在这场金融变革中,金融业的传统经营方式受到了剧烈冲击。银行、保险公司、投资基金对居民金融资产展开了激烈竞争。...  相似文献   

18.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从美国向世界各国扩散,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造成了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最大的一次金融危机,甚至是经济危机。全世界经济因这次金融危机受到了一次沉重的打击,不过,中国金融系统受到的影响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要少很多,原因在于国内银行的金融创新不足,杠杆率低,受次贷波及的风险也低;整个银行金融系统并不缺流动性。但是,国内实体经济此次却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杨润林  师国君 《发展》2003,(4):68-69
混业经营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金融发展的大趋势。美国现在采取混业经营模式,是在其金融业经过长足发展、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国际间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发生改变的。美国实行混业经营的条件从美国金融业经营模式的转变上看,美国实行混业经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产权明晰。在美国无论是州注册银行,还是联邦银行,大多数是股份制的私营企业,这意味着银行有明确的产权主体,它将以自身利益为中心,根据市场的变化随时调整经营策略。二是风险意识的加强。美国为解决金融风险问题可谓煞费苦心,从使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模…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年代,受世界经济形势萎靡及蚕丝销售格局变动的影响,中国蚕丝业遇到了严重的发展危机。为应对丝业危机并进而统制丝业经济,在政府扶植下,后方丝业托拉斯企业公司——四川丝业股份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其几乎垄断了战时川省整个蚕丝改良事业。丝公司自身股本极其有限,其制种、收茧、缫丝、运销等各项业务均依赖于近代金融业的资金融通,且年年借款、季季借款,属于借贷性公司运营。尽管如此,丝公司却在战时年年有盈余,并在后方丝业危机应对、外销生丝生产、蚕丝业改良等方面均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从丝公司的融资及经营活动中不难发现,战时后方蚕丝业的发展状况为:经济统制与丝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相契合;金融业与丝业发展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蚕丝行业资本构成极为不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