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广州为例,使用Logit模型分析了金融危机下影响两种住宅消费模式的潜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金融危机下,大多数人仍然首选买房,而性别、原来的消费模式、家庭收入和家庭人口教这些因素均会影响到住宅消费模式的选择本文的结论是财富效应和收入效应在住宅消费模式选择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探讨居民居住满意度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实证检验预期因素、家庭及个体特征、住宅特征、小区环境、迁移因素及住宅权属对居住满意度的影响效果。基于杭州市的调查数据并采用有序logit模型的主要结果发现:(1)自有住宅者比租赁者具有更高的居住满意度;(2)住宅、小区及其配套设施便利的预期满意度越高,居住满意度越高;(3)男性与年长者的居住满意度较高;(4)就近入学方便、环境卫生好、交通便利小区能导致居民更高的居住满意度;(5)住宅面积、采光、隔音对居住满意度具有正效应;(6)预期迁移性与居住满意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科学检验我国城镇居民的房地产财富效应,以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为理论基础,通过引入收入不确定性因素推导出住宅价格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产生影响的理论模型.基于1999年~2014年我国31个省份年度面板数据,利用所建构的理论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房地产财富进行固定效应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在收入不确定性情境下,我国城镇居民房地产财富效应虽然显著,但影响方向并不一致.一方面房地产价格上涨对于非居住消费的影响显著为正;另一方面房地产价格上涨对于居住消费的影响显著为负.因此,必须采取抑制房地产市场过度投机需求、优化居民资产结构和降低收入不确定性等策略,有效促进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持续升级.  相似文献   

4.
胡彬  余敏 《价格月刊》2016,(11):64-68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因子分析的方法,以2002年~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对南昌市住宅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需求因素看,常住人口数量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为正效应,住宅销售面积的影响为负效应;从供给因素来看,土地价格和住宅开发投资额的影响为正效应,住宅竣工面积的影响为负效应;从综合因素来看,影响南昌市住宅价格的关键因素为经济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化率、通货膨胀水平和住宅投资额.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速、人均GDP、货币政策、贷款利率、调控政策等因素都是影响房地产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力量,但是人口结构变化以及家庭规模缩小、人口抚养比降低带来的人口红利,也是房地产周期性波动的重要决定因素。我国历代婴儿潮人口进入婚育年龄,都会对经济产生显著影响。我国1998年启动房地产市场,故此,第三代婴儿潮的婚育刚性需求叠加第二代婴儿潮的改善型需求,必然对房地产市场短期波动产生剧烈影响,其影响明显大于城镇家庭小型化推动的城镇家庭户数增长。可以预见,对住宅的刚性需求将在2015年前得到满足,接下来,对住宅的需求将以改善型需求为主,随着生育政策的放松,届时人口抚养比将有进一步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房产税是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其施行所带来的各种经济效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以2007-2015年全国35个城市的数据为样本,利用DID模型检验了上海和重庆房产税试点对居民消费、居民生存型消费和居民发展型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站在居民消费视角来看,我国房产税试点中不存在明显的政策预期效应;房产税试点显著降低了试点城市的居民消费倾向和居民发展型消费支出,且对居民发展型消费的影响力度更大;对居民生存型消费也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却并不显著。因此,在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同时,需要对房产税的税制设计进行优化,着力弱化其对居民消费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事故经历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事故经历会使家庭消费不降反升,“及时行乐”效应为此提供了可能的解释。事故经历对家庭享受和发展型消费的促进作用尤为显著,但对生存型消费的影响则不明显。机制分析表明,事故经历提升了家庭的风险厌恶程度,提高了来自亲友的转移性收入,最终实现消费增加;但结果并未印证预防性储蓄理论的猜想。进一步研究表明,随着家庭消费水平的提升,事故经历对消费的促进效应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趋势;且这种效应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衰减;不同类型的事故经历对消费也具有差异化影响;对于数字化水平较高、户主较年轻的家庭而言,事故经历的“及时行乐”效应更强。研究为解释家庭消费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经验证据,能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维护家庭经济福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家庭老年照料与家庭消费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于协同应对释放国民消费潜力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利用CFPS2010、2016和2018年的家庭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家庭老年照料对家庭消费总量和结构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和加入交互项方法检验了家庭老年照料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家庭老年照料会显著增加家庭消费总量,同时对家庭消费结构升级有着显著促进作用;但在高强度照料家庭中,促进作用会受到明显抑制,且不再有助于消费升级。在使用工具变量法和PSM倾向得分匹配法缓解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可靠。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家庭照料会通过向下的代际转移对消费产生显著促进作用,从而改善家庭消费结构;而家庭老年照料导致的“收入惩罚”效应和健康风险提高则会对家庭消费产生明显抑制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该影响存在显著的收入、城乡和区域差异,对低收入、农村与西部地区家庭有着显著影响。巩固家庭老年照料的基础地位、围绕家庭照料构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有利于释放家庭消费潜力、促进经济持续增长,高强度照料、低收入、农村与西部地区家庭应是政策的首要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9.
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消费是生产的起点和终点.住宅消费亦是如此.只有建造好的住宅被人们居住了,即消费了,住宅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住宅生产的目的才得以实现,同时建筑者或房地产投资者的资金才能回收,才能进行新的住宅生产投资,形成住宅建设的良性循环.而住宅消费的顺利实现,与住宅相关的消费才会被带动,诸如居室装饰、家用电器的配置、家俱、厨房设备的配套购买等,这些消费品的需求或消费势必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当前,引导住宅消费、启动房地产市场除了其一般的经济学意义之外,更具有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住宅消费已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一个新的重要增长点,成为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主力军。据统计,仅2003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达21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4%。从居民消费趋向分析,今后几年,住房消费仍将对经济的持续增长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住宅消费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并造成了我国当前住宅市场供需不均衡的现象。一、我国目前城镇住宅消费市场不均衡的现状(一)从住宅需求上看,发展空间大与现实需求水平低并存首先,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这个阶段,城镇化、城…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期出现的经济问题原因之一在于美国对中国出口产品需求下降,这些问题再次引发了对中国政府应如何从出口依赖型增长向更关注国内消费转变的讨论。以往的历史显示,这样的转变会非常痛苦,中国也不会例外。中国政府现在受到很大压力。过去,中国的经济增长及其金融体系与美国一样,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家庭无限的举债消费能力。不过自2008年以来,随着美国人增加储蓄修补他们破碎的资产负债表,美国的贸易逆差将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2.
杨胜刚  吴立源 《消费经济》2007,23(3):3-7,15
本文在考察住宅房地产投资和消费现状的基础上,对住宅房地产消费是否存在泡沫进行分析,通过系列指标的分析,提出住宅房地产消费存在着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非理性泡沫。再通过对现行土地制度、经济适用房政策及住宅商品房供应等成因的分析,提出了化解住宅房地产消费的非理性泡沫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城镇住宅市场备受重视的今天,农村的住宅市场和住宅消费需求却往往受到人们忽视。事实上,占我国人口75%的农民的住房现状和问题同样影响着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本文力图以定性分析、定量验证的方法寻找农村住房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各界人士研究和分析农村住宅消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嘉诚  刘钥 《中国物价》2022,(11):46-48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利用联立方程模型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旅游消费的影响,检验了学历水平的中介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检验两者对家庭旅游消费的影响是否具有地区差异性,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使用显著提升了家庭旅游消费,但对东部地区家庭的促进效应最强,中部地区家庭次之,西部地区家庭最弱。学历水平在互联网使用促进家庭旅游消费的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中介效应,但对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家庭的中介效应更强,对中部地区家庭的中介效应最弱。政府应当加速互联网建设,充分发挥学历水平的中介效应,但需要关注地区之间的平衡性,避免产生地区间的失衡。  相似文献   

15.
基于家庭关系视角,运用CFPS2018数据,分析亲子关系是否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心理健康之间发挥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且亲子关系在二者之间既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又发挥负向调节效应。具体而言,部分中介效应表现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通过影响亲子关系进而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即亲子关系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底层劣势的形成路径;负向调节效应表现为亲子关系越好,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正向关联越弱,即亲子关系同时也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底层劣势的改善途径。实现青少年心理健康公平,既要不断缩小社会阶层差距,更要注重提升亲子关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中,产品销售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是创造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而正确利用社会地位较高居民和公众人物的消费示范效应是创造消费者需求的有效方法。早在几千年前著名思想家老子就提出了利用社会地位较高居民的消费示范效应引导大众消费的理念,今天细心体味老子这一思想仍可给当前刺激消费以拉动内需以启迪。  相似文献   

17.
梁柱  刘祥伟 《财贸研究》2001,12(3):72-7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住宅消费应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消费热点。但是,目前我国住宅消费市场上所存在的商品房供给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严重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本文系统地分析了这一矛盾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数以亿计的农村劳动力通过进城打工获得工资性收入,从而形成对各类消费品的需求。与市场距离更近的劳动者有更高概率参与到非农就业中,从而获得更高工资。因此,探讨制造业中心距离对农村居民消费的辐射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CHIP1988—2018年微观入户数据考察制造业中心距离对农村家庭人均消费及消费结构的影响。分析发现,在控制农村家庭非农就业、家庭收入与资产等变量后,农村家庭与制造业中心的距离增加将抑制农村家庭消费,特别是对食品消费、居住消费和家庭设备消费一直保持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与上海或当地省会距离越远的农村家庭,其食品消费占比(恩格尔系数)越高;与上海、广东或当地省会距离越远的农村家庭,其居住消费占比越低。但农村家庭与上海或广东的距离对家庭设备消费占比的影响经历了由负转正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我国住宅发展的趋势分析和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继瑞  杜伟 《消费经济》2002,18(3):18-20
2002年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于扩大国内的投资需求,因此,房地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笔者认为,由于住宅消费中的一些影响因素的变化,我国房地产市场未来的发展中将呈现出一些新趋势,部分类型的住宅产品将成为市场追捧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熊晓炼 《消费经济》2006,22(4):42-44,66
本文根据长沙市居民住房消费的历史资料以及现状,找出影响住宅需求的关键因素,结合经济增长以及人口的变动,用回归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对2006~2010年长沙市城镇住宅市场进行了预测与分析,分析的结果对指导住宅市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