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公元1979年,无疑是经历了磨难和痛苦的共和国走向新生的里程碑。就在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文艺界还没有从“左”的思想禁锢中彻底挣脱出来的这一年,柴达木盆地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文学期刊《瀚海潮》,就如报春燕,出现在  相似文献   

2.
前年,卫民一次来电话,谈到当年海西州树立柴达木精神的一些往事,说州上一直把柴达木精神作为一座精神富矿和价值坐标在发扬光大,我听后深感欣慰,同时勾起一些回忆的片段.去年,我着手给丛书第五辑组稿时,张珍连主任又提议我写这个题目,要我把这方面的记忆整理一下,写下来.迟疑再三,我终于应命.作为一个亲历者,从1989年下半年进行柴达木精神的前期调研论证,到起草州委六届九次全委扩大会《关于继承发扬柴达木精神的决议》,再到一年一次的"柴达木精神宣传月",以及连年组织进行的"瀚海精英"评选活动,至今已经25年过去了,有关情况已记忆不太精确,特别是弘扬柴达木精神是州委、州政府基于当时特定的历史状况、从特定历史条件出发制定的重要决策,作为一名宣传干部,我是在州委领导下做具体工作的,当时从本职工作的角度来理解、贯彻的多,在宏观层面的把握上还达不到应有的高度,即便是多年之后的今天,在梳理记忆的过程中也难免会有疏漏和偏颇,所以下面的文字只是从我个人记忆、记述的角度对当年柴达木精神的汇集、提炼、凝聚和传承过程作点滴记录而已,充其量,是对这一段历史记忆做一点拾遗补缺.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开发研究》2013,(5):F0002-F0002
由海西州政协编辑、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柴达木文史丛书》,是为繁荣发展柴达木文化事业,挖掘柴达木开发建设史料而精心选编的一套系列丛书,拟出4辑,每辑6册,共24册,每册12万字左右,累计出版300万字。  相似文献   

4.
办复刊《柴达木报(汉文版)》是令我终身难忘的一段艰辛岁月. 2002年,一纸调令将我从省城调到了海西州委,负责筹办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出版的《柴达木报》的复刊工作. 说起调动工作,还颇有点"三顾茅庐"的味道.2001年新一届州委班子调整上任后,决定恢复出版曾有过的《柴达木报》.据说在当时州域圈子里筛选总编辑,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时任州委组织部长的李良才推荐了我,并负责调动事宜.7月份,李良才打电话给我说这个事情,当时我在福建采风,一听要调柴达木去,不假思索便一口回绝了.到了十月份,李良才再次打电话,说先不谈调动,可以先来考察一下,再作决定.  相似文献   

5.
1982年春,我由组织上送到北京鲁迅文学院去进修时,海西州文联业已成立.这次进修,对于我个人的文学创作,是一次质上的变革与飞跃.这是后话,不提.我们进修,原来是一年,后来改为两年.1983年夏,我回到海西休假,同时也回到<瀚海潮>编辑部去工作了几天.  相似文献   

6.
1979年春天,我和高澎为了创刊号的《瀚海潮》,正在冷湖油田的印刷厂里,陪着工人师傅检字,排版样,突然有一天,省文联的一个长途电话打到了冷湖,找我. 来电话的人自称是李振,说受省文联主席程秀山的指示,通知我于某月某日到省上参加粉碎四人帮以后的第一次文联委员扩大会议,并问我《瀚海潮》的出刊情况.我答应了,且说,一定带《瀚海潮》创刊号与会.  相似文献   

7.
在我对柴达木文学的记忆中,总有两个人出现.一个是高澍,一个是索宝.他们都曾供职于<瀚海潮>,也都已去了另一个世界.  相似文献   

8.
诺日仁青1990年初夏,《瀚海潮》杂志主编井石来到冷湖,赠我他的第一本小说集《湟水谣》,同时还有于佐臣、王贵如报告文学集《西部大淘金》,刘玉峰、陈天虬小说集《男人河》《市井细民》,秦书广、郭国庆、罗鹿鸣、田毅、郭力克、赵予萍等11人诗歌合集《瀚海诗苑》,诺日仁青翻译整理的《藏族民间动物故事》。事实上,这6本书是海西州文联编辑的“瀚海丛书”第二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7月出版时印刷匆忙,那几个关键字却忘了印上。诺日仁青,本名乔永福,1953年初生于青海互助县松多藏族乡村,时任海西州文联主席。他的文学创作涉及门类很广,包括长篇小说、散文诗歌、影视剧本、民间文学,获奖当然也不少,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藏族民间动物故事》,原因里面有许多兔子的故事,因本人生肖属兔,所以把它记住了。  相似文献   

9.
记忆高澍     
高澍,是改革开放以来,为柴达木的文学、文化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乃至于生命的人.也是<瀚海潮>杂志创办以来功不可没的骨干力量.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青藏高原一个遥远而偏僻的地方,也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 海西州,青海省一个面积大州、经济大州,也是一个闻名遐迩的文化大州. 2016年9月14日,新华网青海频道报道《<柴达木文史丛书>出版引起广泛关注和好评》,对由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政协精心组织,沃赛主席撰写总序,文史法制委主任张珍连主编,柴达木盆地近现代文史资料编撰创纪录的宏大工程《柴达木文史丛书》,给予了高度肯定和广泛揄扬.与全国各地一般都由本土文化名人撰写此类书稿不同,他们完全借助于"外力"和"外脑","多快好省"地完成了这套堪称"高大上"的丛书.  相似文献   

11.
在州十届人大七次会议期间,由州文联主办的<瀚海艺报>发送到出席会议的代表手中.在此之前,州文联主席乔永福先生向我说起此事,意思是这是一份新创办的彩报,请大会秘书处负责分发各代表团.我当即同意,宣传海西嘛,究竟是一份什么样的报,当时我并没有在意.而当我见到这份报纸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瀚海"两个字,它是那样的鲜红、苍劲,充满动感.此时的心情,不是出于书法艺术的欣赏,而是源于原<瀚海潮>杂志那份特殊的情感.  相似文献   

12.
在海西,乡村算得上是这里独特的风景.夏秋时节,在铺向天际的辽阔瀚海戈壁上,一团团绿意的浓密处,便是安顿乡村的地方.星罗棋布的乡村,从岁月深处走来,守望着柴达木的苍莽,成为这块亘古之地孕育和缔结农耕文明最初的发端.这注定了海西州的历史必然是从乡村开篇,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笔墨和脉息.  相似文献   

13.
新华社青岛支社原社长张荣大先生,是从柴达木走出去的知名记者.荣大先生青年时投笔从戎,参加青海农建第十二师,后凭过硬的笔杆子调到新华社青海分社,成为一名新闻记者.在青海分社的12年间,他把柴达木当作采访根据地,先后16次到海西州采访,《火车开进柴达木》是他向国内外报道的作品之一.他调到故乡山东已有30年了,3年前我为编纂"柴达木文史丛书"向他约稿,由此"激活"了他对柴达木的记忆,使他在很短时间里陆续编写出与柴达木有关的三部书稿.我有过短暂的记者经历,对荣大先生的人生历练颇感兴趣,故学他做了一回采访,了解他当年在柴达木采写新闻的事.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盆地是全国八大沙漠之一.也是全省沙化面积最多.治理难度最大、林业保护任务最艰巨的地区.在全省林业生态建设中处于特殊地位.海西州地域辽阔,自然条件严酷,高寒、干旱的气候使其生态环境具有先天脆弱、容易受损和极难恢复的特点.多年来.海西林业系统干部职工迎风沙、战酷暑、斗严寒.为了使柴达木戈壁荒滩披上绿装,他们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特别在315国道德令哈至乌兰段、青藏铁路德令哈至鸟兰段绿化工程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青海省林业专家的赞誉,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瀚海播绿人".  相似文献   

15.
当年在柴达木西北部的冷湖石油基地,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不仅经常拜读著名诗人李季的诗歌,而且像许多柴达木人一样,对他创作的《柴达木小唱》倒背如流。20世纪80年代末参加上海《文学报》与《中国石油报》合办的中国石油诗歌大赛,我的组诗《石油女性》获了奖,到河北塘沽领奖时,有幸得到了一本由李季的夫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李小为签名赠送的《李季诗歌评论集》。因没见到李小为本人,深感遗憾。几年后,突然间,竟然接到一项任务:李小为正在写《李季传》,专程从北京来西北,追寻李季的足迹。  相似文献   

16.
《血疫》     
正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这本关于埃博拉病毒的纪实作品雄霸《纽约时报》非虚构类畅销榜61周之久,现被纳入译文纪实丛书,与大陆读者见面。本书描述了1967年到1993年间的埃博拉病毒的传播与研究状态,其中惊心动魄的第一章令人印象极为深刻。这一章文字像电影一般,快速精确地呈现了埃博拉病毒最初被发现、感染者被确诊、最初  相似文献   

17.
京城专家评说《邓小平理论与广东实践研究丛书》由于幼军、张难生担任正副主编的《邓小平理论与广东实践研究丛书》第一批12部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丛书》推出后,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引起了良好反响。最近在北京举行的《丛书》痤谈全上,40多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  相似文献   

18.
1983年从青海大学矿业系毕业的管志强 ,自愿来到柴达木盆地 ,决心把自己的知识和青春奉献给柴达木的石油天然气事业 ,义无反顾地干上了这一行 ,这一干就是十五年。初进柴达木 ,被组织分配到青海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从事石油物探研究工作。面对错纵复杂的地下构造 ,管志强感到有些茫然 ,书本上学到的纯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相差较远。为了尽快适应现场研究工作 ,他从盆地基础资料入手 ,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由于他勤奋好学 ,在较短时间内系统掌握了地球物理和地质综合研究的全部工作方法和技术。在随后的一年时间里 ,他出…  相似文献   

19.
一望无垠的瀚海戈壁,源自亘古的严酷自然环境,在曾经塑造了“柴达木精神”和“两路精神”的同时,也为柴达木人的精神家园注入了敢为人先、勇于突破的秉性。在四十年跋涉前行的改革开放之路上,这种秉性在融合到改革大潮后,显化成一种信念和力量,以潮涌拍岸之势,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辽阔大地席卷开来,产生了空前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12):161-161
<正>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当代国际政治丛书"创设于1995年,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套以国际政治学为主题的丛书。该丛书立意于回应国际社会走向新世纪进程中提出的重大问题,推出了一批高质量的国际政治学术著作。2015年,丛书共推出《当代国际政治析论》(增订版)、《东亚秩序论:地区变动、力量博弈与中国战略》和《制衡美元:政治领导与货币崛起》三种新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