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丁锦 《宁波经济》2014,(3):26-27,7
社会信用体系发育程度低和普遍的信用失衡问题是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突出问题之一。"信用宁波"系统建设通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基本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全自动社会信用等级评定模型,为社会信用管理以及市场经济管理效率的提高提供了保障。这一模型的实施与完善,必须注重各经济主体信用与个人信用关联、管理精确化与兜底相结合、加强对信用评级体系建设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胡旺联 《湖南经济》2002,(12):27-27
自从我国开展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增长速度居于世界前列。但是,当前赖帐逃债,恶意拖欠者盛行。制假售假,坑蒙拐骗者呈蔓延之势。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说明了我国信用制度的薄弱,是信用的缺失造成了这些现象的存在。其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同时也是信用经济,我们必须在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也建立起稳定的信用体制。市场条件下信用体制建立的客观必然性转型阶段的市场经济特别需要信用体制的支持。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阶段,建立起怎样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3.
若水 《浙江经济》2003,(20):6-8
“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开创了全国市场经济的先河。然而,在体制转轨过程中,却一度出现了信用严重缺失的现象,如温州货曾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浙货”被逐出市场,信用缺失成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软瓶颈”。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力争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浙江人意识到,市场竞争必须从无序到有序,市场经济必须是信用经济。于是,省委、省政府在2002年明确提出建设“信用浙江”。  相似文献   

4.
<正>一、建立以货币市场为核心的金融市场体系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1、发达的金融市场的建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建成的标志。 完整的市场体系应包括劳动力市场、商品市场(包括资本品市场与消费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与外汇市场)。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品市场的正常运转离不开金融市场的存在。后者可以提供交换媒介、结算手段和信用支持等金融服务。金融市场一旦停止运转,整个市场体系的功能也就无从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民经济运行便要陷入停顿,因而金融市场在整个市场体系中居于中心的地位,金融市场发达与否同时亦成了市场经济发达与否的象征。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在市场作为主要的资源配置手段的条件下,金融体系发达、金融市场高效可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金融体系落后、金融市场欠缺则抑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金融行为扭曲、金融制度严重落后则可能损害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因此我国欲建成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发达的金融市场则是题中应有之意。可以认为我国建立起发达的金融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建成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开发性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哲学基础.从认识论与实践论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信用活动的本质、特性和规律,认为:信用活动作为社会的基础活动,既反映现实存在又创造新的存在;信用是可以建设的,信用建设是可以推动的,开发性金融实践可以加快信用体制建设.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政府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不成熟信用与成熟信用之间寻找转化条件,在社会经济发展基础性领域和比较薄弱的领域,大力推动市场信用体制建设,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6.
连维良 《浙江经济》2012,(17):22-23
信用是公民的安身立命之本,是企业的兴旺发达之道,是政府的公正公信之源。诚信缺失、不讲信用,不仅危害经济社会发展,破坏市场和社会秩序,而且损害社会公正,损害群众利益,妨碍民族和社会文明进步。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任务十分紧迫。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以及进一步深化对外经济合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丁立义 《辽宁经济》2004,(10):22-23
处于转制阶段的我国经济,在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经济失信行为和现象,严重限制了信用交易规模的扩大,使市场参与者的交易成本加大,效率降低。这是任何非市场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阶段必然会出现的问题。即使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得比较完善了,失信现象也难以完全根治。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一个信用缺失的社会或国家,是不能够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因此,在我国当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大力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势在必行,而政府信用体系的建立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的基石,政府信用在整个社会信用中居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9.
产权市场企业产权交易规模的增减,既是宏观经济主导影响的结果,也是对总体经济运行状况的验证以构建"诚信上海"为目标,加快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而产权交易作为典型的经济契约行为,诚实信用更是不可或缺。在上海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程中,市场产场应当率先行动,力求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0.
企业债信用利差,即企业债与同期限国债到期收益率之间的差值,反映了企业外部融资的摩擦成本,起到调节经营活动的作用,具有经济周期先行性。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不同信用评级的企业债信用利差期限结构对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先行影响,其中A级和BBB+信用利差的预测效果较优,先行期达到6-36个月。而且,BBB+级信用利差可作为预测未来12个月宏观经济景气的先行指标。各期限信用利差水平越低,长短期差异越小,则未来经济增长的可能性越高,经济景气的概率越大。因此,应加强信用利差期限结构的信息挖掘,重视利率预期管理,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并积极推进中低信用评级企业债市场建设,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深化直接融资市场对经济周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溢出效应可以促进东道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但这种促进作用的实现受到东道国"吸收能力"的影响。金融市场发展是提升吸收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市场信贷规模的扩大以及两者间的交互作用,有助于增强FDI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过,目前我国由金融市场发展而决定的FDI溢出效应尚不明显,为此,本文提出了如何推动国内金融市场发展提升FDI质量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Although credit availability is essential for economic growth,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problem inhibits the credit creation function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mong other means, information-sharing offices (ISOs) have been established, including private credit bureaus and public credit registrie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on the financial characteristics of citizens to reduce information asymmetry. From this background, this study used an explanatory research design with a longitudinal (panel) data approach to assess whether the coverage of information by ISOs affects sectorial and overall economic growth among sub-Saharan African (SSA) countries using the system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 technique on data from 2005 to 2019. The results highlight that information coverage by ISOs enhances sectorial and overall economic growth by solving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problem. From the findings, governments in SSA countries are encouraged to support public credit registries to effectively perform their mandate while providing incentives to attract investments in private credit bureaus since they contribute to economic growth.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投资者不得不面对一个新的时代——信用交易时代。发达国家早已建立了信用交易制度,但是我国证券市场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尚未建立信用交易制度。文章讨论了证券市场信用交易的主要模式,以及我国证券市场信用交易的必要性,提出了建立我国证券市场信用交易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桂蟾 《特区经济》2009,(4):71-73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是当前扩大我国国内需求与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面临着个人信用制度不完备、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风险防范和风险转移机制缺失以及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完善个人信用制度;大力发展农村消费信贷;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和风险转移机制;改进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市场营销手段;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转变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 of stock market development on economic growth in 14 African countries in a dynamic panel data modelling setting. Results largely show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ock market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Further analyses, based on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tock market capitalization, are also conducted.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stock market development on economic growth is significant for countries classified as upper middle income economies. On the basis of market capitalization groupings, stock market development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growth only for moderately capitalized markets. The general trend in results shows that low income African countries and less developed stock markets need to grow more and develop their markets to elicit economic gains from stock markets.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信贷资金配给不断呈现结构马太效应,造成经济发展的局部不均衡和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偏差,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市场趋利作用,弱化了信贷资金政策调节公平的力度。本文通过对信贷资金马太效应不利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如何运用信贷政策手段平衡信贷结构,促进经济和谐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倪雄飞 《改革与战略》2011,27(6):157-159,166
银行与中小企业间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经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市场化的政府经济行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弥补市场缺陷和政府缺陷的社会中间层主体。文章认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活动具有经济法属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经济法属性的确定对于进一步研究该制度的宗旨、基本原则和发展模式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各经济主体之间的信用关系是所有经济活动的基础。信用是一种资源 ,可以用来融资、理财、配置资源等。对信托业而言 ,信用更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不可否认 ,中国信托业在特殊历史背景下有其特别的作用 ,但其发展过程的艰难与曲折也是有目共睹的。究其  相似文献   

19.
The strong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is difficult to reconcile with its inefficient financial system. The puzzle of China's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growth can be explained through a dynamic criterion of adaptive efficiency, rather than through allocative efficiency. Using the framework of an 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 model, the present paper tests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GDP growth rate is dependent o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long with other variables in China and Pakistan. The hypothesis cannot be rejected in both cases. Howev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economic growth has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with credit to the private sector in China. We conclude that financial development is a source of China's high growth rate and that the banking system is still under an evolutionary process, involving the pursuit of social objectives instead of the sole objective of profit maximization. Our results provide some implications for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like Pakist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