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美国地方公债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公债是我国财政领域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它既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又可能诱发债务危机。我国应借鉴美国地方公债管理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稳妥有序的方式进行试点,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地方公债的正效应,促进地方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关于地方公债发行问题一直是公共管理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赞同与反对之声此起彼伏。虽然赞同的意见占多数,但通过对当前中国地方公债发行的相关制度安排、地方政府投入管理及国内市场环境等方面的现状进行客观的分析,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条件和时机尚不成熟,应该缓行,盲目"准入"可能会产生很多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历史和现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曾尝试过发行地方债,如东北生产建设折实公债、地方经济建设折实公债等,中共中央还在1958年4月2日作出过《关于发行地方公债的决定》,决定从1959年起,允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确有必要的时候,发行地方建设公债,作为筹集建设资金的一 相似文献
4.
黄宗建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8):27-27
在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承担着大量的资源配置职能,支出面临很大压力。在地方财政收入和转移支付有限的情况下,探索地方政府的融资方式和渠道,就成为各方关注的问题.地方公债,作为一种规范的融资方式,在分税制较为完善的国家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检验。由于地方公债主要用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筹资灵活、期限较长、信用良好和筹资成本较低,成为各国地方政府普遍使用的重要融资工具。 相似文献
5.
一、地方公共产品与地方公债。(一)公共产品的提供。公共产品是具有社会公共需要性质的产品和服务。它不同于私人产品,主要表现在:第一,非排他性。当消费者为私人产品付钱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产品或服务带来的利益,而任何人无法排除他人从公共产品获得利益。第二,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完全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称纯公共产品,只具有其中一种性质的公共产品称准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6.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使地方政府的支出压力不断加大。在地方财政收支紧张的形势下,产生了大量不规范的政府举债行为与隐性负债,阻碍了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必须为地方政府的合理融资寻找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通过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公债,可以规范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弥补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的不足,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任彩芳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9):26-26
在我国,虽然理论界曾时地方政府可否发行债券进行过探讨,但现行预算法明确规定,不允许地方政府以自身名义发行债券筹资。可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筹集建设资金成为客观需要,也具备了相应的经济条件。因此,地方公债的发行已经有了其存在的基础和条件。本文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分析了地方公债发行的依据,理论基础主要有公共产品理论和财政分权理论,现实基础主要有实践,财力保证及偿债能力上分析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发行地方公债来为地方公共基础建设项目融资的实践已经在我国展开,活跃的地方公债二级市场能为投资者提供投资服务,增强地方公债的投资活力,并能对地方公债运行形成有效的评价监督,是我国发展地方公债市场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应形成合理的地方公债利率形成机制,培育和规范债券市场中介机构并建立实行地方公债信息公开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9.
10.
关于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理论上说,我国已经具备了发行地方公债的条件,但是,发行地方公债也会产生许多负效应,我国发行地方公债,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