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资本流动的速度在加快,国际资本流动自由化趋势日渐明显。国际资本流动自由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既可利用外资推动经济发展,也要防范资本膨胀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梁虹 《中国市场》2011,(39):53-5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国际间的资本流动更加频繁。然而,国际资本流动在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为这些国家带来了潜在的风险,资本流动的突然停止就是这一风险的具体表现。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停止的表现、原因及其影响,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的政策分析工具指出在资本流动情况下,风险防范和控制的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日益加剧,外资在中国的发展也呈现出了某些新局势,本文结合我国实际经济发展状况和国际资本在我国流动的新格局,针对金融市场上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日益加剧,外资在中国的发展也呈现出了某些新局势,本文结合我国实际经济发展状况和国际资本在我国流动的新格局,针对金融市场上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周娟 《北方经贸》2013,(10):108-108,110
随着国际资本流动自由化的深入,以及不确定性的不断增强,各国经济安全正面临着严峻挑战。有效控制资本流动风险的对策是:划分国际资本,实施分类管理;完善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监测和风险预警体系;配套制度改革和辅助政策。  相似文献   

6.
陈颖 《现代商业》2007,(6Z):29-30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日益加剧,外资在中国的发展也呈现出了某些新局势,本文结合我国实际经济发展状况和国际资本在我国流动的新格局,针对金融市场上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跨境资本双向流动与外汇管理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国际贸易》2006,(1):50-53
目前,随着我国资本流入规模的扩大、对外资本输出逐渐增多、利用外资的渠道日益多元化以及资本项下交易规模的迅速扩大,跨境资本双向流动的格局在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跨境资本双向流动局面的形成,既表明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又可能带来与资本流动相关的一系列风险的产生.因此,进一步加强对我国跨境资本双向流动问题的分析和外汇管理政策研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通过构建一个基于地缘政治风险、政策不确定性以及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TVP-VAR-SV模型,在控制宏观经济因素和市场因素后,分析地缘政治风险和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时变影响。结果表明,地缘政治风险和政策不确定性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具有明显的时变负向短期影响特征,宏观经济因子、中美利差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具有基础性影响,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具有显著正向自反馈效应。基于上述结论,将地缘政治风险和政策不确定性风险纳入宏观审慎监管的框架,有利于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进行短期管理,防止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出现较大幅度波动。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简要概述近年来跨境资本流动重要特征的基础上,着重解析了后危机时代主导资本流向的核心要素,详细分析了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传导机制及可能引发的风险。本文认为,为促进跨境资本的有序流动,中国一方面应加强对跨境资本过度流动的监管,建立健全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预警机制,另一方面更应加快主动的政策调整,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稳步、主动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0.
短期资本流动的跨境政策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威 《江苏商论》2005,(8):163-164
资本短期流动往往带来的极大的风险,但是作为以盈利为主的国际资本不可能不向有利的地方流动,监管则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问题,中国政府也面临同样的风险问题。本文重点从政策效应方面着手,分析如何回避资本流动带来的风险隐患。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外汇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认为,严厉的资本管制制度作为一堵“防火墙”,可以有效避免短期资本大规模跨境流动给一国经济带来的冲击。在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资本管制的实施使中国幸免于难,这也是目前中国仍然维持该制度不变的主要原因。但是,那次危机迄今已经过去8年了,在这期间,中国的对外贸易和投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中国对外关系的不断扩大,严厉的资本管制制度是否成功地限制了短期资本流动。本文研究发现:1.管制限制资本流动的效果较差;2.固定汇率、资本管制,与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发生了冲突3.资本管制的实施本身存在问题:结售汇制度实施困难、对违规行为监管乏力;结售汇制度存在着委托-代理问题;结售汇制会使银行面临“政策性亏损”;结售汇制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增加了汇率风险。因此,中国实施严格的外汇管理制度,其理论收益是可以防范短期资本跨境流动给国内经济带来的冲击,然而,为了维持这样的制度运行,中国付出了代价高昂的成本。  相似文献   

12.
在快速的资本流动、方便的信息网络和激烈的国际竞争时代,国际间流动着的资本被称之为当今世界中最为活跃的力量。但是,这股力量隐藏着令人担心的安全性问题,资本外逃就是各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金融安全无法忽视的一个影响因素之一。在中国,资本外逃问题的加剧恶化不仅阻碍了我国引进外资,也成为了中国经济的一个重大风险。只有正确认识资本外逃当前的形势、原因和控制方法,才能有效地控制这一显著风险。  相似文献   

13.
资本市场开放即是对外资进入中国市场诉求的回应,更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能够助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优化全球资源配置,扩大融资渠道以及推动我国金融体系改革。但资本市场开放并非百利无害,我国资本市场开放仍面临许多风险:跨境资金流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市场价格波动风险、金融体系风险和金融监管风险等。本文针对这些风险提出四方面建议:协同推进资本市场开放、巩固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完善金融监管配套制度、有序推进资本市场开放。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VAR模型,利用脉冲反应与方差分解技术,对我国1985-2008年期间中国资本流动与经济增长之间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证实了我国的资本流动与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其中,资本流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资本流入抑制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外汇流动情况代表着国际资本的流动分布,国际资本的流动既可能对所在国经济产生虚增的大繁荣,也可能给所在国经济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只有对所在国外汇的流入和流出进行有效监管,才能够减少或缓冲国际资本巨额流动给所在国经济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16.
朱明宣  余力 《商业时代》2012,(16):46-47
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资本流动对一国经济内外均衡非常重要,而资本限制流动为国家宏观经济内外调节特别是外部调节带来诸多限制。在资本限制流动时,不同汇率制度下对经济内外均衡调节基本没有区别,经济的内部均衡调整可能会带来外部失衡的加剧。在资本限制流动、固定汇率制国家,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实行资本自由流动应先于汇率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7.
经济新常态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必然结果,银行作为经济活动中的核心企业,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以我国目前的形势发展,必须要冷静清醒地总结当前银行所面临的信贷风险困境。而风险管理在我国大体上分为信用风险、流动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五个方面。据了解,一些发达国家的银行,至少用一半的资本来降低信用风险的损失。自我国商业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革以来,在竞争日渐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如果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不能完善处理或力度不够,那么以上五个方面的风险都会给商业银行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经济的损失和银行面临破产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文章将对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进行深刻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一些相关对策以应对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8.
1996我国正式宣布实现经常项目下人民币可兑换,我国由此开始了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加入WTO以后,开放资本项目变得更为紧迫。开放资本项目作为一种必然趋势,给我们带来许多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潜在的风险,外国实践告诉我们,汇率制度缺乏弹性与资本自由流动并存的局面是十分危险的。在这种背景下,本文着重探讨了在现行汇率制度下,我国开放资本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借鉴国际上一些成功做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这些风险防治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9.
金融自由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国际游资的规模也呈现日益扩大的趋势,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中最为活跃的一股新生力量,一国甚至全球的经济都会受到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带来的影响。因此,我国应该以保持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作为规避风险的根本途径。与此同时,应改革我国的经济、金融体制,消除其中不稳定的因素,使人民币汇率制度更加灵活和富有弹性。  相似文献   

20.
金融创新和中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之间存在着不可或缺的联系。金融创新作为自贸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对我国产业升级产生的效应不容小觑。自贸区金融创新能通过利率创新、汇率创新、资本账户改革,在商业银行、资本市场、政府等载体的作用下为我国经济改革带来新动力。而在金融创新改革过程中又存在着诸多金融风险,如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资本账户风险、资产泡沫风险等。因此自贸区金融创新应兼顾创新与风险防范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