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我国现代农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矛盾与挑战也日趋显现,需要新的发展理念来为我国农业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需要新理念来推动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其次在"互联网+"战略的影响和推动下,针对"互联网+农业"的优势进行探讨,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我国现代农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矛盾与挑战也日趋显现,需要新的发展理念来为我国农业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需要新理念来推动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其次在"互联网+"战略的影响和推动下,针对"互联网+农业"的优势进行探讨,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工作会议暨新农民创业创新大会在江苏苏州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有关精神,把信息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制高点,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任务,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推广应用,将"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盆景转化为风景。近年来,"互联网+"大潮风起云涌,为驱动农业  相似文献   

4.
正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力驱动。江苏各地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主线,加快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全面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信息进村入户整省推进步伐加快,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60.2%,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面积占比达  相似文献   

5.
正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实施步伐,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迫切需要,也是激发新农民创业创新活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江苏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信息技术服务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水平全面提升。一是着力实施信息进村入户整省推进。益农信息社建成数量超过1.3万个,各地在运营过程中因地制宜整合涉农服务资源,推动公益、便民、电商、培训体验"四项服务"加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农产品终端供应者和生产基地农户的引领者,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支重要力量。应当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积极作用。一、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有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目标是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  相似文献   

7.
<正>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经济工作的主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坚持以习近平"三农"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改革的办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着力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基础支撑。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供给侧结  相似文献   

8.
<正>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主导作用。准确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和目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互联网+"农业己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常态之一,"农产品电商""休闲观光农业"列入江苏重点打造的8个千亿元农业产业之一。如何紧紧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以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为突破口,以休闲观光农业资源的渠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提"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后,这个概念首次出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在国家层面上,未来要持续抓好"三农"工作,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深入开展农村"双创",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促共进。促进农业提质  相似文献   

1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2015年年末提出以来,一直指导着"三农"工作,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当前和今后时期"三农"工作的主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农产品终端供应者和生产基地农户的引领者,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支重要力量,应当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积极作用。本文结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黑龙江省前进农场结合自身农业种植结构特点,以供给侧改革为契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职工收入为目的,推进绿色有机水稻产业发展,使农产品供给更适合消费者需要。本文阐述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做法,力争为农场改革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农发行服务湖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大力支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和贫困地区产业脱贫,积极开展金融服务模式创新。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提出了"以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引导,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指导思想,同时,要求完善信贷支持政策,强化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对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现结合湖南凋研隋况,对农发行支持农业供给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近日,农业部和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共同推进全国农业现代化合作协议》,旨在充分发挥农业部的组织协调优势和国开行的融智融资优势,深度互动,相互支持,突出重点,务实合作,共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助推全国农业现代化。根据协议,到"十三五"期末,力争开发性金融投放现代农业的融资总量达到1000  相似文献   

15.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解农业发展难题的关键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发展势头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黑龙江垦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建议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供给结构和资源配置,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正4月25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受国务院委托,向会议作关于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韩长赋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通过  相似文献   

17.
正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继中央有关文件提出"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之后,日前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积极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广东省惠州市积极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产品深加工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互联网金融行业提供了可以发挥重要服务功能的机遇,在支持"三农"投资、精准扶贫等方面,互联网金融都可以发挥重要的补充作用。~1一、互联网金融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2016年中央下发的1号文件,强调要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对农村金融的阐述不多,但通篇都渗透着改革创新和强化农村普惠金融的精神。互联网金融一直被认为是服务大众的普惠金融,它能够解决中小企业或者创业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两难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本刊讯(记者刘月姣)3月24日,2016年全国农牧渔业大县局长轮训第2期培训班农业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县局长班在北京举办。来自全国26个省(区、市)116个农业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县的农业局长以及农业部系统青年干部共125人集中"充电"。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出席开班式,并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切要求加强农业市场与信息化工作。一是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化。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稳步扩大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休闲农业电子商务试点范围。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快实现行政村宽带全覆盖,推  相似文献   

20.
<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深刻变革,不能只动结构、不动机制,要用改革的办法激发活力、增添动力。总的方向是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依靠市场手段动员要素、优化配置、提升效率——2016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就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农业农村经济有何新进展?今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