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8月15日上午,宁波市被授予2019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优秀市"大禹鼎"。这也是宁波市市级层面继前两年之后,第三次夺得全省治水领域的最高荣誉。回望"五水共治"六年,宁波全民治水,破难攻坚,不仅治出了绿水青山、治出了金山银山,更为全省治水贡献了宝贵的"宁波经验"。2019年底全省"五水共治"满意度测评结果显示,宁波全省排名第四,进步幅度全省最大。根据计划,宁波将持续推进水环境治理控源、截污、生态提升三项行动,确保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相似文献   

2.
<正>5月13日,在杭州举行的全省高质量建设美丽浙江暨高水平推进"五水共治"大会上,宁波市被授予2018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优秀市"大禹鼎"。这也是宁波市市级层面第二次夺得全省治水领域的最高荣誉。当天,北仑区、奉化区被授予2018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优秀县(市、区)"大禹鼎银鼎",海曙区、镇海区被授予2018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优秀县(市、区)"大禹鼎"。  相似文献   

3.
张拓原 《宁波通讯》2014,(11):26-27
<正>当前宁波"五水共治"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中,各地工作力度非常大、建设项目相对集中,全社会对五水共治的期盼值也比较高。本人以为,要合力推进"五水共治",力求早日取得好的成效,至少要处理好以下五重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海曙区以统筹谋划、标本兼治、长效管理为理念,多措并举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坚决杜绝生产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换来南塘河、月湖等美丽河湖常年碧水悠悠;完善的河长制推进水环境管护深入细致末梢,助力海曙区"五水共治"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5月13日,海曙区夺得2018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优秀县(市、区)"大禹鼎"。这是对海曙区深入推进"五水共治"的最好褒奖。  相似文献   

5.
《宁波通讯》2015,(1):2-3
<正>目前,余姚市"五水共治"取得了初步成效,余姚江水质列宁波"三大江"之首,最良江获评宁波市最美河道,泗门镇、牟山镇入选"治水美镇?浙江样本"50强,经济型喷滴灌技术国际领先,并成功创建成为宁波唯一一个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10月底,宁波市"五水共治"现场推进会在余姚市顺利召开。总体工作得到了省、宁波市领导和省督查组的充分肯定。坚持科学治水,做到系统谋划邀请省内外水利、防洪、城建等方面的专家,对"五水共治"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系统研究,切实抓好姚江流域(余姚市域)防洪、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  相似文献   

6.
<正>12月4日,宁波沃特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正在赶制发往嘉兴的玻璃钢化粪池。随着"五水共治"的深入推进,北仑企业乘着"五水共治"的东风抓住商机,通过开发新产品、资源整合等方式抢占"五水共治"市场。据统计,目前北仑已有上百家企业涉足"五水共治"市场,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近  相似文献   

7.
<正>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基、生态之要。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作出实施"五水共治"的重大决策后,宁波积极响应,狠抓落实。那么,"五水共治"对宁波而言意味着什么,做法上有何亮点?以下是本刊记者对宁波市"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何国强的专访。  相似文献   

8.
《宁波通讯》2014,(17):60-61
<正>为贯彻落实省市区对于"五水共治"工作的决策部署,东钱湖镇大力推进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和抓节水工作,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重点工程扎实推进,治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明确任务完善机构结合实际,制定了区镇一体的"五水共治"3年行动计划,成立了"五水共治"领导小组,并在其下设置了"五水共治"办公室和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三个专业小组。建立完善"河长制",全镇所有河道都纳入河长制管理范畴,分别由管委会、镇、村干部担任河长,制作了"河长制"公示牌,并落实了"一河一策"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9.
正"五水共治"开展两年来,奉化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省、宁波关于"五水共冶"的决策部署。按照科学发展、优化环境、促进转型、惠及民生的战略部署,以源头治理为方向,以项目建设为龙头,以群众满意为导向,深入推进标本兼治、水岸同治、城乡并治、上下游共治、山海平原联治,不仅治出了绿水青山,更治出了百姓的口碑。两年来,全市上下共安排治水项目100  相似文献   

10.
《宁波通讯》2015,(5):64-65
2014年,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市交通委"五水共治"工作部署,市港航局组织开展"五水共治"交通港航专项行动。专项行动以甬江、奉化江、姚江为重点区域,围绕"码头、航道、船舶"三要素,确定了"一拆二改三推进"核心任务(即拆除违法和废弃码头;改造现有码头、改造现有船舶;推进生态航道建设、推进文明码头建设和推进标准化船舶建设)。为保障各项任务顺利推进,市港航局积极争取将交通港航专  相似文献   

11.
建设"美丽宁波"是宁波市委贯彻十八大精神的战略决策,是宁波推进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深入认识建设"美丽宁波"的本质要求与现实意义,剖析"美丽宁波"建设的存在问题,制定"美丽宁波"建设的推进思路与具体措施,是全市各级面临的紧迫课题。在"美丽宁波"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围绕主题,突出重点,以生态文明为引领,集中做好美丽经济、美丽环境、美丽城乡和美丽文化四篇文章。  相似文献   

12.
本地资讯     
《宁波通讯》2014,(21):12-12
<正>10月31日,宁波市"五水共治"工作现场推进会在余姚召开,会议对今年以来"五水共治"和余姚对口援建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对下一步工作任务进行了研究部署。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奇,市委副书记、市长卢子跃分别在  相似文献   

13.
《宁波通讯》2015,(3):2-3
推进"五水共治",为民惠民办实事,是余姚市住建局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抓手。该局将"五水共治"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集全局之力,攻艰克难,努力破解各类要素制约,积极推进"排涝水"和"治污水"的重点工作。在推进"排涝水"工作中,投资5.17亿元实施了排水管网检测及疏通、城区排涝泵站及低洼地段排水管网疏通及改造工程等三大工程,工程均已在7月汛期前完成主体工程,并发挥了排涝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宁波通讯》2014,(11):30-30
<正>宁海县在推进"五水共治"工作中,以"四个一"为工作导向,狠抓实干,使治水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重导向,一个目标干到底宁海县提出通过三年努力,打造形成"天蓝水碧、五水共治"新体系,并制订了五水共治、治水强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方案,着力推动治水行动深入开展。明确近期要实现"三个≥、两个基本"的目标,即城镇生活  相似文献   

15.
《宁波通讯》2015,(6):72-75
为进一步提升宁波水文化,营造人水和谐的治水氛围,继续推进“五水共治”、“治水强基”活动,由宁波市水文化研究会、宁波通讯杂志社、市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的以“五水共治、人水和谐”水文化为主题的摄影大赛历经2个半月,征集参赛照片3022幅,是历年来各类摄影大赛征稿数量最多的一次,而且照片质量高,得到与会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本次参赛的照片主要围绕宁波的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工程(包括水库、水闸、海塘、围垦、河道、  相似文献   

16.
<正>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要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五水共治",吹响了浙江大规模治水行动的新号角。宁波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城乡联动、政企联手、全民联心,以最大的决心、最强的合力、最实的作风打好"五水共治"攻坚战,还自然一江清流,还百姓一泓碧波,让宁波人民永享海定波宁  相似文献   

17.
毛思洁 《宁波通讯》2014,(11):31-32
<正>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五水共治"和宁波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治水强基"三年行动计划,对去年遭受过特大洪涝灾害的余姚来说,像是量身定制,其中,姚江治理更是重头戏。截至目前,余姚"五水共治"进展如何,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宁波"治水铁军"万众一心,克难攻坚,着力推进治污攻坚、治水强基、供水优化、节水全民四大行动,全域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宁波"五水共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水质不断提升,水环境不断优化,铺就了"名城名都"建设的发展底色。◇成效显著,年度治水任务全面完成◇通过全市各级各部门的攻坚克难,围绕十个断面、百亿投资、千个水体、万个排口任务,组织百名专家赴各地点对点指导,选派千名干部下基层驻点督导,落实万名基层河长一线巡查,招募十万团员青年和志愿者开展"河小二"巡河活动,以带动  相似文献   

19.
<正>编者按:站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上,今年初,宁波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会议,对全面深化"五水共治"工作进行部署,要求2017年年底全面剿灭劣V类水。会后,全市上下迅速响应,并立下了"奋战两百天,剿灭劣V类水,誓夺大禹鼎"的雄心壮志。宁波,正以实际行动,让三江清流、千湖碧波成为"名城名都"最有魅力的城市名片。  相似文献   

20.
过去的五年,是宁波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时期。五年来,宁波各级各部门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围绕宁波的优势和特点,抓住机遇,抢先发展,坚定不移地贯彻"大投入促进大发展"的方针,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花大力气引进和推动一批事关宁波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大工程大项目,推进了宁波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据统计,"十五"期间,宁波共实施重大项目175项(其中竣工投产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