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日前,广西住建厅公布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单,全区14个市共208个村落榜上有名。今后,广西将按照"调查建档—编制保护发展规划—保护修缮—改善人居环境—适度开发利用"的总体思路,对传统村落挂牌保护,对重要而又闲置的历史建筑,将探索政府回购、社会认领保护等多渠道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2.
片面地把"破旧"视为"立新",把城市形态当作现代形态,是传统村落不能得到很好保护的深层原因。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历史、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从我们最近对湖北南漳、保康、谷城三个山区县的调研情况看,传统村落大都位置偏远,交通闭塞,发展相对落后,一些古老建筑得以部分留存,自然风光得以较好保护。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传统村落正在日益向现代村落变迁,逐渐走向衰落和消失。  相似文献   

3.
松阳县地处浙江西南部,其以丰富的传统村落历史性资源遗存而获得"江南最后的秘境"的美名。但目前松阳县传统村落由于历史条件、政策供给、开发模式等各方面因素的差异存在保护现状的不同。本文选取松阳县5个代表性传统村落,通过AHP指数标度综合评价法判断其保护性发展状况优劣,并综合多层次考虑,以保护性利用替代单纯的"输血式"保护,提出活化利用建议,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传统村落都是我国珍贵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具有极为深厚的历史和社会价值,其发展一直备受业界关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开发成为促进传统村落发展的新路径,对传统村落进行适当的旅游开发能在促进其保护的同时,更好地实现其潜在价值。文章以Z市X村为案例地研究发现,当前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中存在旅游产品不够具有主题特色、传统民居保护力度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相关优化路径及开发保护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传统村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传统村落“空心化”现象是当前传统村落传承与保护的关键性制约因素之一.传统村落的“空心化”形成有城镇化推进、村民生计等多种因素,必须从制度、基础设施、就业等宏观、微观层面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日渐兴盛,旅游需求的多样化发展,传统村落旅游项目作为一种新兴方向越来越被人们所追捧。传统村落旅游的开发是传统村落历史文化价值和现代经济价值的结合。而在传统村落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开发的过程中却产生利益分配、保护和开发等各方面问题。文章通过将利益主体研究作为廉村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一个切入点,在多层次、多方面的研究思路下,探讨该如何建立一致的利益分配机制,以便加强各主体的协作,实现传统村落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散布在广大农村的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精髓和中华民族的根基,承载着我们的乡愁。很多人住在充塞着摩天大楼、现代文明的的霓虹都市,却向往着"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生活。而这些村落正在快速地衰落甚至消亡。该拿什么来保护你,我们的乡愁?本刊编辑部请到中国旅游研究院、四川省社科院、云南省社科院、四川省住建厅村镇建设发展中心的专家共同探讨西部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文化传承、旅游开发、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权威信息     
四部门: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日前联合出台《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通过建立5项保护措施,实现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一是完善名录。二是制订保护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村落面临衰退、消逝等现实问题背景下,基于文化遗产评价视角,以丽江11个国家级纳西族传统村落为研究样本,通过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构建5个方面共19个具有文化遗产价值导向的丽江纳西族传统村落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并对样本村落进行实证和分类,划分出传承型、潜力型、提升型、扶持型4类。从多维研究视角,提出系统性发展策略,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精准保护和差异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漳州庄上村为例,在深入挖掘村落价值特色基础上,指出了漳州传统村落保护与规划不单单是对传统遗存制定保护规划,还应结合自身的价值特色,重点关注村落整体格局,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漳州传统村落总体保护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传统村落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优秀文化遗产,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是中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根,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热情推介招远市传统村落群的住建部传统民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教授罗德胤说,大自然的禀赋、世代农民的创造和历史文化的传承,令招远辖区内形成一个规模宏大、文化内涵丰富、独具山区特色、具有重大保护利用价值的传统村落群。  相似文献   

12.
产业融合视域下江西罗霄山区传统村落的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艳萍 《科技和产业》2021,21(5):235-238
江西罗霄山片区内分布着5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这些传统村落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发展旅游的资源优势明显.在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传统村落区域产业发展的交通区位条件日益改善.在产业融合视域下,传统村落要以旅游产业为引领,以区域特色产业为主导,以创意产业为补充,文旅农商融合发展,从而促进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袅袅炊烟升起,鸡犬之声相闻;阡陌纵横交错,田园菜畦相连;阵阵乡音回响,村村各具模样.这是很多人对传统村落的印象,也是很多由村进城的人梦里家乡的模样. 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那些原本各具特色、自有其文化传承的传统村落越来越少,保护传统村落、留住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呼声越来越响.伴随着一个个各具特色的村庄被寻到列入传统村落名录,没有带来对安谧祥和的保护,反而是开发与游客把村庄和村民从安宁的村落生活中唤醒,是通过表面包装、市场营销来提升盈利能力.于是,无论是天南还是海北、无论是石屋还是砖房,按照臆想中中国传统房屋的样子进行统一改造.  相似文献   

14.
从凯文·林奇的"意象"理论出发,引用空间景观形象的"可识别性"和"可印象性"概念",采用逆向过程捕捉赫哲族传统村落的特征和信息,提炼出能够体现赫哲族人文、历史、特色等,或能够反映地域、场所精神,并能被当地大众理解的景观意象。我们从山水意象、生态意象、文化意象三个方面论述赫哲族传统村落的景观意象,并大致总结了赫哲族传统村落的景观意象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农家看台     
《老区建设》2015,(5):59-60
农家新观点【农业部副部长牛盾:我也吃转基因食品】农业部副部长牛盾3月5日表示,中国将增加转基因农产品上市的种类和数量,批准上市食用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不会导致人体致病和致癌。“我本人也吃转基因食品。”他还说,转基因农产品投入市场时,须有一定标识,保障公众知情权。【詹祥生:亟须为保护传统村落立法】传统村落正逐渐消失,全国政协委员、婺源县博物馆馆长詹祥生建议,加快公布全国传统村落名录速度,扩大保护范围;为保护传统村落立法,在保护和管理力度上要等同于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必须以民为本,让保护开发成果惠及全体村民、社会共享。【俞敏洪:农村老师的待遇一定要超过城市的】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在记者会上表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薪酬应该比城市老师高20%—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一方面是工业化、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是传统村落的加速解构和转型。当前,传统村落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激发内生动力,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而不是"千村一面"地收门票、搞旅游。文章以新光村为个案,详述了自建国至今村落的三次转型,指出重建村落共同体,唤回村民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自信,是推动传统村落健康转型与发展的一种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7.
<正>近几年住民宿成为比较流行的一种旅游方式。目前一些传统村落、名村古镇逐渐成为只见游客和漂亮房子的"客栈村"、缺少原住民生活的"空壳村镇"。在现代化、城镇化的加速冲击下,传统村落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商业化气息过于浓郁,将传统村落当成"旅游提款机",忽视了其固有的文化生态;过分注重村落外表的  相似文献   

18.
《浙江经济》2022,(3):F0004-F0004
松阳县地处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浙江第二大流域--瓯江上游,自古就有“桃花源”的美誉,是全国旅游创新发展的示范地、全国最佳的养生休闲旅游名县。松阳县依托得天独厚的绿水青山、古村老宅和乡土文化资源,致力于文化引领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先后获评全省打好低收入农户增收攻坚战优秀县、全国全面小康百佳示范县和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松阳全力打造“国家传统村落公园”,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拯救老屋”行动,全县有75个古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成为全国首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县、全国唯一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试验区。  相似文献   

19.
王光伟  黄晓 《科技和产业》2020,20(11):168-171
发展民宿成为很多地区传统村落保护的有效手段,通过发展民宿能够增加经济收益、推动传统村落修复、促进文化传播以及解决当地就业问题,民宿的规模化发展实现村落的经济、社会、文化效益的有效融合,提出要从服务水平、文化融合、社区参与等角度提升三个方面的效益。  相似文献   

20.
“开平碉楼与村落”的保护及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平碉楼与村落"融合中西方建筑艺术和多元文化,是华侨文化的典型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旅游开发能实现遗产价值最大化,但旅游使遗产资源商业化利用,有可能使其面临退化和枯竭的危险,必须以法律的形式来确保遗产保护与管理到位,由于资源的独特性,保护和旅游开发措施要因地制宜。在保护管理模式上,政府"托管制"与民间"参与式"并举,对碉楼本体以及村落环境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在景区开发上,建议"建新区,保旧村",着重打造寻根系列游、休闲度假游、碉楼建筑游和爱国教育游四种类型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