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今年5月8日,在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2511件作品的激烈角逐中,方太"水槽洗碗机"顺利摘得首届中国设计智造大奖——金智奖。这个产品是怎么设计研发、制造生产出来的?靠的是工匠精神的传承弘扬和技能人才的培育成长。我们运用多样载体宣贯"工匠文化",熏陶广大员工传承弘扬"工匠精神"。2014年开始,推出"方太工匠文化节",至今已举办三届,目前已形成工匠流行语、工匠吉尼斯、《工匠之歌》、工匠演讲比赛、名师带高徒、工匠评选、工匠技能比武等丰富多彩的工匠文化活动。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茅忠群对连续3年举办"方太工匠文  相似文献   

2.
基于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需要的不仅是专家,更需要各行业的能工巧匠,职业教育主要承担着培育能工巧匠传承使命。实现中国梦,一方面需要培养优秀人才,一方面需要培养"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我国中华传统精神,应贯穿在职业教育中。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管理中,正确指导和教育中职学生通过"工匠精神"来要求自己,端正自己的创新意识、三观、提高专业水准,凝心聚力,为祖国培养出具有传承"工匠精神"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3.
<正>"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一个充满传统色彩的词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发代表委员们热议。他们认为,弘扬"工匠精神"将带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促进企业精益求精、提高质量,使认真、敬业、执着、创新成为更多人的职业追求。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宁波市总工会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和"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深化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以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引领广大职工群众创业、创新、创优,为宁波实现更快速度、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贡献力量。目前,全市已创建市级以上创新工作室190家,其中全国级4家、省级28家,累计完成技术攻关729项,获得国家专利408个,创造经济效益近5亿元。  相似文献   

5.
该文指出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前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构建高职技术技能人才的价值向度。探讨高职技术技能人才现代工匠精神的养成路径:转变观念,着力现代工匠精神培养的顶层设计;在教学中深化现代工匠精神的培育;依托校企合作,强化现代工匠精神的培育;树立精神标杆,促进文化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镇海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不断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以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增强人才培养内生动力,以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建设实现"能工巧匠"批量生产,通过"三部曲"即"提起来""育出来""请进来",打造了一条集"雄镇工匠"培养、引进、评价、激励和保障"五位一体"的人才发展链。截至目前,镇海全区技能人才总量达8.69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为2.36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达27.2%。  相似文献   

7.
正编者按:"工匠精神"古已有之。我国古代有许多杰出的工匠代表,如做木工的鲁班、解牛的庖丁、织布的黄道婆等等;到了近代,同仁堂倡导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更是充分体现了"工匠精神"。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大国总理再提"工匠精神",可谓意义非凡,使"工匠精神"一时间成了热门词汇。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6月1日,由宁波市总工会主办、国网宁波供电公司工会承办的2018年度宁波市职工技能群英赛供电赛区10千伏杆上安装作业技能竞赛复赛在镇海区举行。为深入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加快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积极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2018年宁波继续在全市范围开展以"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为主题,以创新发展、质量提升为重点的职工技能大赛。本次竞赛活动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5月19日,  相似文献   

9.
正当"工匠精神"一词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时,这个曾经耳熟能详的词语依然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的时代背景下,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当口,提高中国制造服务水平,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一线技工的创造性劳动,需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更需要"工匠精神"。中国古代有很多匠人名垂青史。古籍中记载最多的就数鲁班了,从《墨子·鲁问》到《战国策·公输盘为楚设机章》,以及后世《鲁班营造正式》和各种《鲁班经》的传承,鲁班俨然已是我们民族"工匠精神"的代表。鲁班一生致力于在木工领域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在我国已经有了很长的发展历史,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也使得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随着企业对于"工匠精神"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我国的中职院校对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已经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使得中职院校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如何更好的培养中职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成为了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工匠精神"的概念进行阐述,对其重要性进行了分析,从而结合我国中职院校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问题,对如何更好的进行中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江苏是制造大省,以实体经济见长。推进"中国制造2025",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关键是要有与之相应的劳动力结构,工匠精神是其"精神之钙"。江苏要适应新常态,谋划未来,必须从制造大省升级成为制造强省,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全面贯彻落实工匠精神。文章基于中国制造2025出发,以文化浸淫、制度完善、科技创新为逻辑起点,针对江苏省中小制造企业工匠精神缺失,制造企业数量多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够的困境提供相应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了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的必要性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把"工匠精神"贯穿高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策略,主要是:以立德树人涵养工匠精神;以技能竞赛磨炼"工匠精神";以典型示范引领"工匠精神";以培养模式护航"工匠精神";以课程内容融合"工匠精神"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面对制造产业的全面转型和升级,高职制造类专业应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应产业发展对高技术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文章对"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高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思考,以期实现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目标。  相似文献   

14.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一个充满传统色彩的词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发代表委员们热议。他们认为,弘扬“工匠精神”将带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促进企业精益求精、提高质量,使认真、敬业、执着、创新成为更多人的职业追求。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工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的主要原因是在过去几十年进行技术引进,而真正原始创新带来的贡献并不高。我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不是强国;是中国制造,而非中国创造。今天我们所用的苹果电脑和手机背面写的是设计在加州,占了50%以上的利润;主要制造在日本、台湾和韩国,占了20%-40%;而组装在中国,所占利润份额非常小。这是中国目前面临的一个很严峻的现实。高校科研工作过去以论文、专利获奖的量化指标作  相似文献   

16.
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是新时代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部署"。工匠精神"缺失所产生的后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重大价值也日益凸显,是"中国制造2025"实现的关键所在。文章在深入理解"工匠精神"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将两者有机融合,积极探索"工匠精神"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对策。通过将理论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养成、文化建设、校企合作育人相统一,形成切实可行的基于"工匠精神"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体系,与时俱进地创新高校价值观教育视角,增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时代性与实效性,让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工匠精神"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7.
“技能报国”是他矢志追求,“大国工匠”是他至尊荣光。他被誉为高铁战线的“杰出工匠”“工人院士”“高铁焊接大师”,是“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中的杰出代表。他就是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转向架制造中心焊接一车间电焊工李万君。凭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事业满腔的爱,李万君处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长为高铁战线上的一名科技创新尖兵。  相似文献   

18.
人才发展的关键是体制机制创新,只有体制机制创新才可能突破现有的发展现状,只有突破现状才能使人才发展更加蓬勃,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性的人才,使国家逐步由制造大国迈向创造大国,从这一方面来说,创新高校人才发展机制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分析现今高校人才发展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并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一些创新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以智能化、数字化和个性化生产为特征的"工业4.0"(Industry4.0)如今已经成为全世界都在谈论的概念。未来10年,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步入"分散化"生产的新时代,以智能制造为主导,旨在通过深度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物理系统等沟通的技术手段,将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为了迎合时代的要求,中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概念,但想要在新一轮工业变革中争夺一席之地的关键是专业化的技术人才的培养。通过分析工业4.0的背景及其具体的时代要求,同时借鉴德国技工学生的培养经验,探索中国中职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工业4.0的具体要求相对接的方法与路径,这对于将我国中职学生培养成适应时代要求,具有专业化技能和工匠精神的新一代技工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产学研合作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是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有效模式。本科院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不但是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是促进我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不仅是现代研究型人才职业发展规划的需要,也是提高高校研究型人才素质的需要。文章对工匠精神融入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的必要性、培育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对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思考,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视角和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