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中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空间非均衡与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2001—2012年的全国30个省份有关粮食生产的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对我国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平衡区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与分解,从平均技术效率水平、技术效率变化源泉和变化趋势3个方面比较分析了不同区域技术效率的空间差异和时间维度变化,并借助经典收敛回归模型对全国范围及各区域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收敛性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限内,粮食主产区平均技术效率最高,主要得益于较高的规模效率水平;全国粮食技术效率水平变化幅度较平缓,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全国和粮食主产区、平衡区粮食生产效率存在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省份之间的技术效率差距会慢慢缩小同时各省份自身的效率水平也逐渐趋于稳态,而主销区只显示σ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不存在绝对β收敛,所包含的省份并没有趋向于一个相同的效率水平,但是各个省份都会向自身的稳态水平收敛。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中国设施番茄生产中肥料、农药投入状况与产量效益的关系,研究设施蔬菜(以设施番茄生产为例)肥料农药施用的综合效益及主要生产要素效率,评估设施蔬菜减肥减药的经济效益,为科学开展“双减”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设施蔬菜生产的减肥减药效果进行经济评估,现有文献中还没有成熟的方法和指标。文章采用《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的数据作为研究的基础,以全国21个省(市、区)设施番茄生产为评价单元; 构建了基于SFA的设施蔬菜要素贡献率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化肥、农药的技术效率; 提出以“双减产量系数”“双减经济系数”为指标,评估设施蔬菜化肥农药“双减”经济效益; 同时,结合设施番茄生产的经济效益,研究了产业各要素综合变化规律; [结果]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中国各省(市、区)之间肥料农药用量差别很大(2015年化肥用量最大相差49倍,农药用量最大相差39倍)。化肥用量呈下降态势,农药使用量呈微增长态势。2015年设施番茄生产的单元技术效率达到很高水平(平均9290%); 化肥、农药投入技术效率下降,农家肥投入技术效率提高。[结论]决策者要分类设定“双减”任务指标,对于山东、内蒙、辽宁、浙江、宁夏等地区,其化肥投入水平很高、化肥技术效率较低,减肥的潜力大,应该加大推进减肥提效的工作力度。对农药技术效率的分析,也同样能够得出相似的结论。生产者应根据不同省市各要素投入效率,合理调配要素投入结构;肥料农药的供应商应根据决策者、生产者的目标调整和要素效率,适时调整资源配置的市场规模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口粮绝对安全是中国长期以来关于粮食安全问题的基本方针,日本在生产资源不足、环境容量有限、经营规模较小的客观条件约束下实现了优质稻米的有效供给。本文首先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比较分析中日水稻产业的生产效率及其变动趋势,在此基础上梳理两国生产效率的结构特征,并对其收敛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4年日本水稻产业生产效率水平(1.026)高于中国(0.965);中国水稻生产的技术效率水平高于日本,技术进步程度远低于日本,技术进步因素是导致中国水稻产业生产效率较低的重要原因;中国水稻生产效率存在绝对β收敛与条件β收敛,各省份间的差距虽不稳定但有所减小,存在低效率地区对高效率地区的"追赶效应",趋向于共同的稳态水平;2004—2014年日本水稻生产效率总体上仅存在条件β收敛,各地区收敛于自身的稳态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文章以番茄与黄瓜为例,以设施、露地蔬菜栽培宏微观数据为支撑,以纬度和降雨为划分区域依据,从成本收益及效率评价视角出发,回答中国设施农业发展方向的问题。方法 运用比较分析以及SFA-Malmquist方法,测算与拆解全要素生产率指标。结果 (1)从中国设施现状来看:中国设施蔬菜具“高产量、高收益、高价格”的“三高”优势和“收益率优势不显著、劳动生产率低”的“双重”劣势;中国设施蔬菜产业仍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设施蔬菜经济投入相对较高,影响设施蔬菜的竞争力水平。(2)从设施栽培全要素生产率来看:中国设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稳定增长,但生产效率徘徊不前,栽培品种间、区域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不同。(3)对比设施和露地效率: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基本一致;生产效率表现为“设施>露地”,露地栽培种间效率差异大;技术进步增长表现为“设施<露地”,区域特征显著。结论 中国设施蔬菜全要素生产率稳定递增,属于“技术进步诱导+技术效率推动”的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5.
针对不同规模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土地利用情况及发展差距问题,运用Super-SBM模型、空间自相关及空间收敛性方法,对2008—2019年不同规模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及其收敛性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大城市和小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特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出现小幅度的下降,且土地利用效率并不存在严格的规模等级递增效应;(2)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集聚效应在增强;(3)各规模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均表现出较明显的β收敛,考虑空间因素及政府干预、经济发展等控制变量有利于促进收敛速度的提高。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差异化的土地利用调控政策提供参考,以缩小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碳排放纳入生产效率框架来评价设施蔬菜生产效率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对于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碳足迹视角对设施蔬菜生产的环境效率进行评价分析。基于2011—2016年21个设施蔬菜生产省(区)的面板数据,采用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主产区蔬菜生产环境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在此基础上,构建环境效率—生产率矩阵对地区低碳化发展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不同蔬菜主产区环境效率存在差异,整体呈现为先升后降的倒U型变动趋势;设施蔬菜生产环境效率损失主要来源于种子、机械排灌等投入冗余以及碳排放过量;蔬菜生产中,技术"退步"是导致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技术效率的提高促进了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未能抵消因技术进步"恶化"所带来的负效应。[结论]第一、二主产区设施蔬菜低碳化转型速度减缓,其他产区低碳化发展处于低迷状态,因此注重低碳生产技术的创新,加强技术推广,发挥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升的协同效应,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农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在促进草原生态保护的同时,将逐步转变牧区牧业生产发展方式,由此将对牧区牧业生产效率产生一定影响。本研究运用Malmquist指数与收敛模型,实证分析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实施区专业育肥和专业繁育肉牛养殖的全要素生产率及收敛性。结果显示,2009—2017年,专业育肥场户TFP增长率总体保持增长态势,TFP增长率年均水平为1. 8%,技术效率增长率为-0. 4%,技术进步增长率为2. 2%,技术进步是推动TFP增长的主要因素,5省区中肉牛专业育肥场户TFP平均为0. 991。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实施以来,专业育肥场户肉牛养殖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明显。专业繁育场户TFP增长率总体呈波动态势,多数年份为负,TFP增长率年均水平为-5. 0%,技术效率增长率为-0. 1%,技术进步增长率为-4. 9%,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均是延缓TFP增长的主要因素,5省区中肉牛专业繁育场户TFP平均为0. 900。专业育肥场户肉牛养殖生产率不存在σ收敛,短期还会存在生产率地区差异,专业繁育场户肉牛养殖生产率存在σ收敛,生产率区域差异会逐步缩小。专业育肥场户肉牛养殖生产率、专业繁育场户肉牛养殖生产率均呈条件β收敛,各区域均在自身的稳态水平收敛。  相似文献   

8.
碳排放约束下中国农业能源效率及其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和DEA方法,测算了中国31个省市2000~2011年农业能源效率,分析比较了碳排放约束下全国整体、五大区域及31个省份农业能源效率和节能潜力,并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和收敛性检验。研究表明:碳排放强度相对较低的地区能源效率普遍高于其他地区;全国及五大区域能源效率动态演进趋势由相对集中到逐渐扩散,且增长不明显;考虑碳排放约束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效率都得到明显提高;五大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全国整体上各地区间差距在逐渐缩小,最终将会稳定在同一水平。文章作者提出制定差别化的农业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有利于缩小各地区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差距,并改善各地区间的收敛水平。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上升和居民消费水平提高,蔬菜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蔬菜生产和供应的稳定增加至关重要,而提高蔬菜生产效率是保证供应稳定的重要途径.运用面板数据DEA分析法——Malmquist指数法计算了2003~ 2009年全国27个大中城市露地番茄生产的全要素生产效率值,并将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变化、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认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新技术的投入水平较高,但全国范围内对已有技术的利用程度较低,我国露地番茄的生产效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0.
发展农户设施蔬菜生产对保障蔬菜市场的季节性均衡具有重要意义,因而研究影响农户投资设施蔬菜生产的因素进而提出政策建议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地方政府是否制订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对农户投资设施蔬菜种植具有显著的影响,同时,户主年龄、家庭耕地规模、农户生产经营类型和农户是否能够获得贷款均对农户投资设施蔬菜种植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蔬菜产量与品质是其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针对设施蔬菜栽培现状进行分析,并运用种植环境优化技术、品种优选技术、水肥供应技术以及温度调控技术,提高设施蔬菜的品质与产量,并为设施蔬菜的种植与栽培提供良好的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2.
建筑业生产活动过程中造成的污染已成为我国三大主要污染源之一,降低建筑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造成污染,是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加强建筑业在生产活动中的生态效率研究,能更加有效地了解建筑业的当前的污染情况,转变当前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对制定相关的政策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此,运用超效率DEA模型计算了中国30个省份2003—2013年的建筑业生态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收敛性分析方法对全国以及三大区域的建筑业生态效率的趋同和发散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大部分省市建筑业生态效率在研究期间内与最有效生产前沿面上的决策单元差距大,未达到建筑业生态效率有效状态。对于各区域而言,东部地区建筑业生态效率普遍比中部和西部地区更高,西部地区建筑业生态效率最低;(2)收敛性分析表明我国建筑业生态效率存在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加入控制变量后表明我国建筑业生态效率也存在条件收敛,即我国建筑业生态效率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逐渐减小的趋势。这意味着,对东部地区应当加强资源的利用,提高建筑业配置效率,达到更优的管理层次。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应从技术等层面缩短差距,使建筑业整体向前发展。此外,在保持我国建筑业生态效率的稳定状态的同时,也应当提高自身建筑业生态效率,以达到我国建筑业生态效率整体更优状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以北京市农户设施番茄生产为例,研究了农民田间学校活动的效果。研究结果发现,在控制其它因素的条件下,农民田间学校活动使田间学校学员户的设施番茄产量和净收入比非田间学校村农户分别高出15.9%和24.2%,但其农药、化肥和灌溉等投入与非田间学校村农户并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农民田间学校活动显著增加了学员户的设施番茄产量和净收入,但未有效减少农药、化肥等用量。这说明,目前农民田间学校活动仍有很大改进空间,需要政府相关技术部门做出更多的努力,使农户采用更多的提高农药、化肥施用效率和灌溉效率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中国1997—2017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DPSIR-SBM框架,测算并分析中国农村绿色化发展效率的地区差异及其收敛性。研究表明,中国农村绿色化发展效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同时存在一定的省际差异;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绿色化发展效率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沿海地区农村绿色化发展效率高于内陆地区;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农村绿色化发展效率呈现σ收敛,说明农村绿色化发展效率好转,但不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基期农村绿色化发展效率对绿色化发展效率的增长率具有正向影响,财政自给率促进了全国整体和西部地区绿色化发展效率的增长,但抑制了东部地区绿色化发展效率的提升,农村人均GDP、机械化程度和农业产业结构没有促进农村绿色化发展效率的增长。因此,本文从分类实施农村绿色化发展政策、优化现有农业机制体制以及规范微观主体绿色化生产行为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黄淮海设施蔬菜主产区是蔬菜产出量较大的地区,在中国蔬菜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研究此地区农户决策效率并从种植规模和地域分布两个角度探索决策效率差异的成因,对设施蔬菜产业布局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首先采用超效率DEA方法,计算黄淮海设施蔬菜主产区内不同省份、不同种植规模农户决策的整体效率,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然后结合主产区内不同自然地理条件、种植品种的历史探讨不同规模种植户决策效率的差异表现和成因,通过投影分析找出低效决策单元的无效投入程度和原因。研究发现,黄淮海设施蔬菜主产区小规模农户比其他农户普遍具有较高的整体决策效率,小农户的技术效率也高于大农户,主要原因为大农户在灌溉、劳动力投入等方面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蔬菜产业适度规模经营和设施蔬菜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天津设施蔬菜种植户的生产决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目前我国蔬菜已经超过粮食总产值,成为我国第一大农产品。蔬菜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天津把"减粮增菜"作为"十三五"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这一目标实现的关键是设施蔬菜种植户的经营决策行为。通过对天津32个村的223户设施蔬菜种植户的实地调研,掌握了天津设施蔬菜经营现状。[方法]构建了农户生产经营决策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蔬菜种植户的经营决策行为,并得出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结果]农户年龄、生产年限、技术培训和政府的农业规划对农户设施生产决策行为具有显著性影响,而其他因素均不显著。[结论]文章得出政府应在农业技术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财政支农政策、蔬菜产业发展规划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以期推进设施蔬菜的规模化、科技化和专业化,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本文利用计量模型,分析近年来中国不同区域间城市土地资源消耗强度差异的收敛性,以揭示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消耗的区域差异变化趋势,验证相关经济规律。研究方法: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各地区城市土地消耗强度的区域差异收敛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从2000—2011年,(1)全国、相对发达地区和相对落后地区三组的城市土地消耗强度均值在逐渐减小,其组内各省间的标准差总体上呈波动下降趋势,表现出σ收敛的特征。(2)相对发达地区组内城市土地消耗强度差异的缩小幅度要小于全国组及相对落后地区组的幅度,并且自2004—2011年7年间的σ值均呈现相对发达地区组>全国组>相对落后地区组的结果。由此说明,在现阶段相对落后地区组的区域差异收敛性最好。(3)相对落后地区与相对发达地区组间的人均GDP存在β收敛,并且随着人均GDP差异的收敛,相对落后地区与相对发达地区组间的城市土地消耗强度差异也是收敛的,其收敛速度快于人均GDP的收敛速度。(4)相对落后地区组各省份的η值都为正值,说明在相对落后地区各省份与相对发达地区的经济差异缩小的过程中,其城市土地消耗强度差异也在不断缩小。研究结论:近10年间,中国城市土地消耗强度在不断减小,并且其区域差异呈现出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厘清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现状是探索农业绿色发展路径的逻辑起点。文章对农业环境TFP测算体系做了进一步的解构与改进,并分析其动态演进及收敛性。方法 利用基于SBM-DEA模型的GML指数,测度了1995—2018年中国30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西藏)的农业环境TFP,在此基础上运用经济增长收敛理论探讨其收敛性。结果 中国农业环境TFP与农业生产总值变动态势基本吻合,两者的增长速率均在2010年达到峰值,此后农业环境TFP增长速率超过农业生产总值,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农业环境TFP的年均增长率为3.13%,增长率自东部、西部、中部、东北部依次递减;全国及四大区域的技术效率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衰退迹象,其中东北部最为明显;全国及四大区域均存在β条件收敛,但不存在显著的σ收敛,除东北地区外,全国及其他区域均存在β绝对收敛。结论 中国农业环境TFP仍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应加强各地之间的农业经济联动,充分发挥农业技术的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各地农业环境TFP逐步收敛;特别对于东北部,技术效率衰退较为严重且内部出现明显的两级分化现象,不利于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1年~2014年中国农村面板数据,分析了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影响因素及其地区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全国与东中西部各区域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皆受到以下五个变量的显著影响:上一年度的农村人均文化消费、农村人均收入、人均文教娱乐固定资产投资、农村人均文教娱乐财政支出、农村恩格尔系数。但是不同区域之间这些因素对文化消费的影响程度差异较大:文化消费的惯性作用在东部表现最强烈;中西部主要受到收入的影响;恩格尔系数对文化消费的影响在中部最明显。基于不同地区的影响差异,在增加农民收入和加大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发展区域特色文化,满足居民各类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新疆南疆红枣主产区279户果农2008—2012年的微观面板数据为实证,运用超越对数随机效应模型对红枣生产的资源配置效率、技术效率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解析。分析表明:样本年间扩大土地规模与增加劳动力投入提高产出的潜力极为有限,化肥、农药投入的增加会带来环境的负外部性,4~9月均温对红枣的产出贡献不容忽视;不同区域间红枣生产技术效率存在差异,介于0.761~0.912。进一步分析技术效率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现:教育、技术培训投资、科研成果与农技推广、林果业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对农户生产技术效率都具有推动作用,而套种的方式对技术效率产生负面影响;家庭与劳动力规模、种植规模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在不同区域呈现较大的差别和不稳定性。目前可通过改善投入结构、提高现有技术和资源利用效率、优化特色产业布局,逐步改善农户家庭生产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