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经宿迁市政府批准、宿迁市商务局授权中国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筹建的"京东商城·宿迁馆"(线上线下馆)目前已经建成,并于7月6日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暨"京东商城·宿迁馆"正式开馆仪式。该馆的建成运营以服务宿迁企业为己任,以定制经济为方向,以产品销售为抓手,努力提升本地企业产品升级换代,倒逼企业升级转型,促进本地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11月23日,以"发展县域农业·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县域现代农业发展高层会议暨首届宿迁市乡村振兴发展大会(以下简称第八届县域会)在江苏宿迁召开。来自农业农村部、发改委等部委办局领导,全国各地省市区县主管农业领导、业内专家、国际嘉宾、龙头企业代表、金融机构负责人等7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本次大会对当下"三农"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宿迁市启动了"宿迁乡贤护碧水"活动,全市近万处"五小水体"将全部配备义务"监护人"。2017年以来,宿迁市政协牵头开展了"宿迁乡贤兴乡村"工作,举荐产生有德、有技、有功的宿迁当代乡贤5724名,培育打造了一支扎根基层、活跃城乡的乡贤队伍。为规范有序推进"宿迁乡贤护碧水"活动,2018年9月起,宿迁市乡贤协会率先在"苏北水乡"泗洪县开展  相似文献   

4.
骆马湖现代生态农业(水产)示范区项目通过鉴定由江苏省宿迁市政府、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科院、中国林科院有关研究人员于2002年初研制的《江苏宿迁骆马湖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项目于12月25日通过了由卢良恕院士、李文华院士、柯炳生研究员等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的鉴定。并于12月26日在友谊宾馆举行新闻发布与招商会。农业部副部长刘坚与相关部委领导应邀出席大会。江苏宿迁是项王故里、名酒之乡(洋河、双沟)。宿迁同时是著名的水产之乡,全市可供养殖的优质水面20多万hm2,骆马湖的螃蟹产量居全国第一,同时盛产…  相似文献   

5.
要保持经济快速持续的增长,研究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可以称得上是当下"不可回避的话题"。宿迁市作为江苏省正在发展中的年轻城市,拥有良好的土地资源、水资源、人力资源。结合宿迁的实际情况配置资源,联动相关产业,提出形成良性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的对策,以促进宿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宿迁是有名的“中国意杨之乡”、“中国花木之乡”、“中国水产之乡”。建市以来宿迁市委、市政府以打造“生态宿迁,绿色家园”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取得显著成效,但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宿迁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针对宿迁市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下列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2000年,宿迁大地上科教兴市、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助学声”在空中回荡。然而办学需要财力的支持,在宿迁这块苏北有名的贫困地区,仅靠政府捉襟见肘的财政收入难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改变教育的落后面貌,从2001年开始,宿迁市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内容涉及  相似文献   

8.
江苏宿迁,自古有"北望齐鲁、南接江淮,居两水中道、扼二京咽喉"之称,洪泽湖、骆马湖、大运河、古黄河等两湖八河水域达300多万亩,淡水与耕地面积比为3∶5,在全国地级市中遥遥领先。"我宣布‘,美好宿迁建设行动’现在启动。"2011年12月22日上午,在宿城区南蔡乡长庄村的上空,随着市委书记缪瑞林的声音响起,江苏省宿迁市"美好宿迁建设行动"大幕全面拉开,宿迁市村庄环境整治全面进入推进阶段。自2011年11月份以来,宿迁市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整治高潮。仅今年初,全市已投入整治资金近5000万元,投入人力50余万人次,动用大型机械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 2008年12月18日,宿迁市由最后一家农村信用社改制的银行--江苏宿迁民丰农村合作银行隆重开业.这标志着宿迁作为江苏省"金融改革试点市",在农村金融改革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使宿迁成为苏北首家农村信用社全面翻牌成农村合作银行的地级市.  相似文献   

10.
当前发展新兴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宿迁市是苏北欠发达地区,正迈入工业化、城市化互动并进的新阶段。本文具体研究宿迁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从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经验看,发展园区高效农业是促进生产发展的一条重要措施,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宿迁是农业资源大市,由于长期以来农业形成的弱质状况,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显得后劲不足。农业如何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方式,如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是宿迁发展高效农业必须面对和思考的课题。高效农业生机初现近几年来,宿迁市园区高效农业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据统计,2001年以来,全市共投入资金9000余万元,建设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82个,其中种植业4…  相似文献   

12.
正补齐富民增收短板,关键在培养"造血"功能,重点在产业支撑带动。宿迁是江苏省相对贫困问题突出的地区。2014年12月,被国家确定为扶贫改革试验区,成为全国六个扶贫改革试验区之一。在实施脱贫攻坚过程中,宿迁市致力于推进产业扶贫、产业富民。夯实农业结构调整基础点,增强产业富民内动力制定宿迁市"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及新一轮农业结构调  相似文献   

13.
<正>改革则立、创新则强,反之,偏执则弱、守旧则废,一个国家如此,一个城市也是如此。江苏宿迁由改革而生,以改革而强,更因改革而名。建市18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制胜法宝",一次次破旧图新,推动宿迁经济社会实现了一轮又一轮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近期,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思路、增强动力,宿迁市在全市范围内围  相似文献   

14.
<正>宿迁市境内有两湖(洪泽湖、骆马湖)三河(大运河、淮河、沂河),河湖密布,拥有水域面积350余万亩,水产养殖面积约109万亩(含稻田养殖),盛产螃蟹、小龙虾、青虾等水产品,是江苏省的淡水渔业主产区之一。宿迁市也是农业大市,常年水稻种植面积328万亩,特别是沿湖、沿河约有100万亩低洼稻田非常适宜发展稻虾综合种养。宿迁地区具有稻渔综合种养传统,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宿迁地区一些沿湖、沿河低洼稻田,不少农户开展过  相似文献   

15.
1996年,按照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小康考核标准,全省小康平均完成程度已达92.1%,而宿迁所辖的泗阳、沭阳、泗洪、宿豫(含宿城区)四县分别仅有64.26%、60%、69.8%和69.39%。 面对贫穷落后的市情,宿迁市积极实施“强农富民、基础先行、全面开放、主体突破、科教兴市”五大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2000年全面实现从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16.
宿迁“一村一品一店”农村电商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在加快推进"互联网+"的大浪潮下,农村电商发展迅猛,已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宿迁市抢抓互联网跨越发展机遇,把农村电子商务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努力探索"一村一品一店"农村电商模式,积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有效解决了农民增产不增收问题。一、模式起源宿迁"一村一品一店"模式正是在全国农村电商火热发展的大环境下探索实践出来的,其主要内涵是引导行政村发展特色农业,并通过开设网店将农产品"卖全国",让传统农业搭乘上互联网发展的快车。这种模式是经济新常态下宿迁现代农业突破瓶颈、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17.
<正>近两年来,江苏省宿迁市认真落实中央和江苏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加强统筹推进,突出工作重点,创新体制机制,圆满完成了各项扶贫开发及改革试验任务。在2016年江苏省扶贫工作考核中,宿迁市名列前茅。国务院扶贫办对宿迁改革试验的具体做法和工作成效给予充分肯定。探索减少相对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建立低收入农户大病补充保险制度。对低收入农户经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补偿后的剩  相似文献   

18.
正江苏省宿迁市深入实施生态高效农业倍增计划,着力打造生态河蟹、园艺型花木、优质稻米、标准化果蔬、农牧循环型生猪、精深加工型肉禽六大百亿级产业,计划到2022年形成千亿级三产融合型农业产业。助力六大百亿级产业发展,宿迁坚持"工业化思维、项目化机制",强化农业重大项目招引建设和新型主体培育发展。聚焦产业建链补链强链,  相似文献   

19.
正江苏省宿迁市顺应互联网发展热潮,创新工作举措,大力推行以"一村"发展"一品"、以"一品"做响"一店"、以"一店"致富"一片"的发展模式,制订出台扶持政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逐渐形成具有宿迁特色的"一村一品一店"发展格局。2015年7月,省委省政府专门推广宿迁经验做法。截至2017年底,全市1392个行政村实现"一村一店"全覆盖,拥有"中国淘宝镇"9个、"中国淘宝村"75个,分别占全省总数的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农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互联网+农业"融合发展之势迅猛,农业农村网络创业经济渐成热潮。如何乘势而为,借助互联网"东风",推进农村电商引领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成为焦点。通过几年的不懈探索,江苏宿迁市抓住"互联网+"的契机,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形成了"一村一品一店"模式,受到央视、经济日报等主流媒体关注。宿迁以实际行动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积极拓展农业经济版图。宿迁现已与阿里、京东、苏宁等知名电商进行深度合作。据权威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建设农产品网店2.8万个,"触网"农产品4600余种;拥有全国"淘宝镇"4个、全国"淘宝村"26个,网络创业及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2015年农产品销售额35亿元。不少乡镇呈现"村村有快递、组组有网店、家家忙发货"的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