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伏羲文化”作为天水地区特有的一种人文旅游资源的角度进行一系列分析。首先阐述了伏羲文化的内涵及价值;其此,分析了伏羲文化旅游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三,提出伏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完善基础服务实施,强化监管体制,优化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树立资源的开发与生态保护的科学发展观念;政府应扩大资金投入和对外宣传工作,开发...  相似文献   

2.
高春菊 《理论观察》2011,(6):144-145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血脉和灵魂,从建设独具文化魅力的特色城市角度出发,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可以说是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的历史人文根基。因为: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有助于提升城市物质文化品质,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面貌的品位;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有助于提升城市非物质文化品质,塑造城市品牌;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有助于提炼城市精神,从更深层次塑造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3.
王光文 《北方经济》2006,(22):42-43
从文化产业的角度来看,传统文化资源是指一切可以产业化的传统文化存在对象.保护是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先决条件.目前,呼和浩特市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存在着下列问题:开发主体散而乱;产品开发、项目规划粗放盲目;"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思维定势盛行:开发资金不足、开发程度不高、行业管理差、缺乏统一规划.  相似文献   

4.
文章指出,中国农村保存了相对完整的中国传统文化,合理开发利用民俗节庆文化是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源。其原因在于:民俗节庆文化的群众性可以让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深入人心;它的周期性可以弥补乡村旅游中由单纯依赖农业自然资源而出现的淡季;民俗节庆文化的差异性则可让乡村旅游的开发因地而异,各具特色,相得益彰。文章还探讨了如何利用丰富的节庆文化资源,开发宁波当地乡村旅游的产品和方式。  相似文献   

5.
马彦军 《新西部(上)》2009,(12):150-150,149
文章从介绍渭源县特有的文化节日入手,阐述开发民间节日文化资源对于实现人们心理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几点关于节日资源开发的对策:科学界定政府在开发民间文化资源中的重要作用;办好大节,带活小节;巩固旧节,创办新节。  相似文献   

6.
民俗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已成为各国旅游开发的重点之一。辽宁是中国旅游资源大省,具备开发民俗旅游市场的巨大潜力。然而,目前辽宁的旅游业发展却很不均衡,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为此应做好以下几点:加大宣传力度;突出地方、民族特色;高品位开发,避免庸俗化;避免民俗文化商品化。  相似文献   

7.
徐正华 《老区建设》2014,(18):14-16
稀土资源的开发,有力推进了江西经济的发展。但江西稀土资源开发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资源无序开采、资源浪费严重;环境破坏较大;产品结构不合理、深加工产品太少;行业管理薄弱等问题。文章在分析江西稀土资源开发现状、资源开发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提出了江西稀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相关对策,以实现江西稀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云南黑井古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但这里的旅游开发并不成熟,亟待进一步完善。本文认为,要改变这一下现状,应在这几个方面下功夫:第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改善住宿条件;第三,修复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第四,开发提升盐文化资源品位。  相似文献   

9.
张掖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全面规划旅游资源开发;加大宣传力度;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加强旅游业人才的培养;加强旅游开发中的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颖  王登凯 《改革与战略》2008,24(1):99-103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文化产业资源丰富而开发不足;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力量薄弱;文化产业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文化产业与国际接轨力度不够;文化产品的巨大的需求不能实现,巨大的文化资源不能产业化等等。由此,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11.
文章概述了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北大木偶的特点,分析了川北大木偶的生存困境,论证了川北大木偶旅游开发的必要性:有利于打造南充旅游新形象;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利于提升南充的城市品位。探索川北大木偶旅游开发的途径:增强宣传力度,做好文化推广;搞好文化创意,实现文旅结合;政府引导,企业唱戏。  相似文献   

12.
王秋茸 《新西部(上)》2013,(7):183-183,175
本文从体育课程网络学习资源的获取途径、用户需求、建设现状、用户共享态度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提出了资源共建共享的措施,主要是:基于云服务共建共享网络学习资源;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宏观调配;采用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加强培训,提升学习资源开发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3.
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体育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课程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对于条件相对艰苦的农村学校来说显得更加重要。本文分析了确定开发和利用农村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基本原则,研究了农村学校如何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措施.指出了开发和利用农村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首先充分利用现有体育器械;其次充分挖掘民族传统和民间体育活动的课程资源;第三,因地制宜制作器材。  相似文献   

14.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存在以下问题:素材性课程资源比较单一;实践活动资源没有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与信息技术资源的利用非常不够等。我认为教师应确立研究型教师的发展方向;应加强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与方法的培训;相关部门应建设适合师生利用的资源库,社会应为学校教育创造一个更好的合作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传统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主要表现为传统思想、传统习俗、传统艺术和传统建筑等形式。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首先,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是我国文化产业形成的基础;其次,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是我国文化产业持久发展的动力之源;再次,发展文化旅游业、文化保护业等产业又可以反过来为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提供最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16.
贺志敏 《魅力中国》2014,(1):304-304
一、课程纲要〈br〉 课程名称:《滚滚黄河水,悠悠中原情--综合活动类校本课程设计方案》〈br〉 课程设计:郑州外国语学校教师贺志敏〈br〉 教学材料:自编〈br〉 适用年级:高一、二年级〈br〉 课程类型:综合实践类选修课〈br〉 总课时:6个课时〈br〉 课程简介: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文化的中心,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而多样的文化资源,如:古都文化类、戏曲文化类、武术文化类等。这些都是优质而又宝贵的校本课程资源,本课程依托历史学科,以及中原地区丰富的历史资源,开发了《中原文化》这门校本课程。通过引领学生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合作探讨等综合实践活动,陶冶学生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促进学生丰富社会经历、积累社会经验;增进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发展家乡的崇高责任感。  相似文献   

17.
将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与高校体育教育进行科学整合,意义重大:一方面有利于丰富高教体育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依托高校教育平台传承推广民族传统文化。整合的策略主要有:其一,提升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地位;其二,编写系统的民族传统体育教材;其三,培训高素质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师;其四,推行相应的保障举措。  相似文献   

18.
向勇  唐成  孙文静  王洪宇 《魅力中国》2010,(32):327-327,326
汶川大地震给川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传承人员的伤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载体的损坏,人们心灵遭到极大的创伤。保护灾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一个十分迫切的灾后重建工作。评估损失,整合现有资源,打造特色品牌,申报非遗保护名录,建立文化保护区,与旅游经济接轨,利用学校体育进行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是本文提出的开发与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9.
顾金林 《北方经济》2009,(14):83-85
在以民居文化旅游资源为核心的江南水乡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目前的开发中存在背离传统、相似程度高、表现力不足等问题。只要采取强化保护意识、强调水乡之间的文化差异性、强化特色者三方面的措施,将这些问题妥善处理好,才能调整好旅游资源开发与传承当地文化旅游资源的关系,进而使得江南水乡古镇文化资源开发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天津具有丰富的特色生态文化资源.充分开发利用这些生态文化资源是推进天津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和重要举措。目前,天津已经形成了生态旅游项目开发、城市形象标识塑造开发、生态主题活动开发、环保教育基地建设开发以及媒体宣传作品开发等几种基本的生态文化资源开发模式,但在统一规划、创意开发、深度开发、主动开发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需要进一步发掘和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