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特保"的含义及此次争端背景 "特保"是"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和"特殊保障措施"的简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6条规定:中国产品在出口有关WTO成员国时,如果数量增加幅度过大,以至于对这些成员的相关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构成"严重损害威胁"时,那么这些WTO成员可单独针对中国产品采取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特保措施"是世贸组织保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入世议定书》和《工作组报告》中的"特保措施"具有专门适用于中国的特定性与歧视性。在这些"持保措施"的过渡期限内,任一WTO进口成员都可以针对给其造成或威胁造成市场扰乱的中国纺织品出口提起"特保"立案申请,这就必然会给我国的出口贸易带来不利影响。本文在比较分析各类保障措施的基础上,对遭受纺织品"特保措施"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若干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保障措施是指WTO成员在进口激增并对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时,所采取的紧急限制进口措施。它主要通过关税、数量限制和关税配额来限制进口,以达到本国产业免受其他成员产品冲击的目的,是一种针对公平贸易条件下产品进口的限制措施。目前,保障措施连同反倾销和反补贴已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用以保护国内产业的三种救济手段。  相似文献   

4.
熊俊  孙林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3):88-92
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竞相利用“特保”措施对中国的纺织服装贸易进行限制,对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文章从界定针对纺织服装贸易的“特保”措施的范围入手,利用受限产品配额用完时间与配额规定限制时间的比较,探讨了“特保”措施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贸易的短期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特保”措施实施的不确定性对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生产及投资的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5.
熊永芳  沈瑶 《浙江经济》2004,(10):42-43
保障措施是WTO各成员在履行相关义务、推行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因取消贸易限制,某些产品进口数量短期激增并对国内同类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时,可以采取的一种贸易补救措施。2002年,美、中两国先后实施了钢铁产品保障措施,并各自于2003年底终止了这次措施。本文旨在对中、美两国保障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比较,从中汲取经验获得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周刊》2005,(29):12-12
美国众议院近日否决了一项试图将美国现行的反补贴法适用范围扩大到中国的议案。“反补贴”和“反倾销”、“保障措施”被并称为“两反一保”,是WTO规则下的三大贸易救济措施,WTO成员也通常采取此三种形式进行贸易制裁。在2004年以前,反倾销措施一直是外国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的最主要形式,反补贴措施则从未使用过。据介绍,中国一些行业或多或少对政府有所依赖,因此一旦对中国实行反补贴,其杀伤力远大于反倾销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
世界贸易组织(WTO)保障措施(safeguard)是指当某项贸易产品急剧增长并对进口方国内有关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时而采取的进口限制措施.因此,WTO保障措施制度常被称作防止扭曲贸易行为、推动贸易自由化的"安全阀"."保障措施"源于1942年12月23日<美墨互惠贸易协定>中的"逃避条款",尔后被关贸总协定(GATT)第19条借鉴吸收.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保障措施也成为了我们保护国内产业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的主要贸易对手越来越多地使用特保条款这一相对隐蔽的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出口产品设限。特保条款操作方便,弹性较大。WTO对于特保的规定,并不像反倾销那样有量化的判断标准和程序,因此特保条款的频频使用对我国的出口企业造成很大冲击。我国企业首先应对特保条款及其影响有充分的认识,国家应重视对WTO保障措施的研究,建立完善的保障措施、应对机制和预警机制,企业应积极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应对保障纠纷,避免无序竞争行为,研究出口策略,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的主要贸易对手越来越多地使用特保条款这一相对隐蔽的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出口产品设限.特保条款操作方便,弹性较大.WTO对于特保的规定,并不像反倾销那样有量化的判断标准和程序,因此特保条款的频频使用对我国的出口企业造成很大冲击.我国企业首先应对特保条款及其影响有充分的认识,国家应重视对WTO保障措施的研究,建立完善的保障措施、应对机制和预警机制,企业应积极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应对保障纠纷,避免无序竞争行为,研究出口策略,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拉美五国开始“反目”了。 今年10月15日,4个拉丁美洲国家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下称“拉美四国”)同时在WTO起诉多米尼加,称其对进口聚丙烯袋子及其编织物采取的特保措施违反了、WTO《特保措施协定》的实质性规定和程序性规定。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产品遭遇贸易伙伴国的反倾销,大有势头越来越猛、品种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之势。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4年5月底,已有34个国家和地区发起了637起涉及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调查。其中,反倾销调查573起,反补贴2起,保障措施调查51起,特保调查11起,涉及4000多种商品,影响了中国约186亿美元的出口贸易。2003年,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反倾销、保障措施及特保立案59起,涉案金额约22亿美元,涉案部门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178%。从涉案数量和涉案金额看,对中国产品实施反倾销最严厉的国家和地区是美国和欧盟。仅2003…  相似文献   

12.
<正> 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全面取消,这是长期游离于WTO多边贸易体制外的纺织品贸易的完全回归,意味着长期受配额限制的中国纺织品可以在自由贸易的氛围下,在国际市场上一展雄风。然而,这一良好势头只持续了3个多月时间,我国相继遭受美国、欧盟的"特保调查",给我国对外贸易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一、特保条款与一般保障措施、特殊保障措施的比较  相似文献   

13.
周志刚 《中国经贸》2010,(16):14-15
世界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冲击了经济正常秩序,形成了世界经济危机。而此次经济危机的出现更是引起了人们对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反思,进一步催化了贸易保护主义情绪的释放,各国贸易保护主义严重抬头。中国遭受国外“两反一保”(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立案调查数量不断增加,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WTO成员开始使用保障措施(safeguard measures)这一“贸易防御工具”。2002年,全球保障措施立案达到132起,比上年增加79起。其中,备受关注的由美国发起的美国、欧盟、中国等钢铁保障措施大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时间,保障措施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纺织品配额制的最后终结似乎带给中国纺织企业的兴奋十分地短暂。在美国政府宣布了对中国的三类纺织品自主启动保障措施调查不久,欧盟的“特保大棒”接踵而来。中国纺织品服装行业最担心的事情可能要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6.
筱夫 《中国经贸》2009,(13):60-61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仍在持续加深和蔓延,在对外贸易领域,一方面表现为国际市场需求萎缩,造成“订单减少”,另一方面信用环境恶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收汇风险加大,导致部分出口企业有订单不敢接.交易严重下滑.中国对外贸易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增加。出口信用保险作为符合世贸组织(WTO)规则的贸易促进措施.是保障中国企业收汇安全、促进出口成交的重要政策工具,在“稳外贸、促增长、保就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浅谈特保条款的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上半年,欧美相继对我纺织品出口特保设限,其他国家也以不同形式对我纺织品采取限制政策。尽管当前中欧纺织品争端较为顺利地化解了,但中关纺织品争端仍悬而未决。自2002年5月西班牙向欧盟委员会提出了对中国柑橘罐头实施特保措施第一例申请以来,特保已逐渐成为我国出口企业加入WTO后面对的主要难题之一。本文对我国政府和企业如何应对特保条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非歧视性原则是WTO《保障措施协议》所规定的一项基本原则,按照该原则,保障措施应当针对一正在进口的产品实施,而不考虑其来源;同时,各类区域贸易协定的宗旨又决定了其缔约方必须在区域内执行高于WTO多边体制的关税减让标准。因此,对于同时是区域贸易协定契约方的WTO成员来说,只有从WTO的规则中找到新的理论支持,才能保证在不违背区域贸易协定的前提下适用WTO保障条款。  相似文献   

19.
杨帆  杨波 《辽宁经济》2002,(12):24-25
加入WTO后,中国既可以在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参与国际贸易,同时,与WTO其他成员之间的贸易纠纷也会随之增多。以往,由于中国不是WTO正式成员,所以无法运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公平处理这些问题,在对外贸易过程中遭受了许多不公平待遇。可见,如何运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妥善处理各种国际贸易纠纷,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是我国加入WTO后必须加强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WTO急端解决机制的内容和特  相似文献   

20.
石杏茹 《中国经贸》2009,(21):54-55
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对所有从中国进口的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3年惩罚性关税.加征关税的比例分别为35%、30%和25%。这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美国第一次运用”特保条款”对中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消息一出.上海期货交易所天然橡胶合约开盘即被无数卖单牢牢封死在跌停板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