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盛德全 《新经济》2015,(2):13-14
进入新时期,我国的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各行业的竞争也变得日趋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与金融不良资产处置工作正在逐步的推进,对金融不良资产的评估业务也得到的长远的发展,尽管如此,影响金融不良资产价值的因素依然是错综复杂,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探索。本文对金融不良资产进行了概述,并对金融不良资产价值的影响因素以及评估金融不良资产的方法进行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2.
由于我国政策性银行受到经济政策、法制环境以及自身经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着相当数量的不良资产.因此,在借鉴国内外金融创新成果的情况下,结合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有效的不良资产处置途径.防范金融风险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以中国进出口银行为研究对象,对我国政策性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原因及处置方式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3.
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技术的运用和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良资产证券化是一种已经被国际经验证明的大规模处置不良资产的技术和手段。商业银行通过实施资产证券化能够将其不良资产以"真实出售"的方式转移到资产负债表外,使其风险加权资产减少,从而在不增加资本的情况下提高资本充足率。在中国,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还有助于国有商业银行提高自身的综合经营能力和积累市场化资本运作经验。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技术要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力图从证券化产品的角度分析影响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因素以及如何在不同市场条件下,运用和推广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核心技术即不良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的选择和设计。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发展引发问题,经济结构需要调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持续走高受到宏观经济增速下降影响.有数据表明,已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接近警戒线.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降低信用风险是重点.在传统的做法手段上,我国商业银行采取坏账冲销、债券重组、剥离等,依托政府"供氧"化解不良资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我们应该寻求新的办法.在2016年两会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召开的记者会上,周小川行长提出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问题.由此,利用债转股处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金融不良资产是一个较宽泛的金融资产质量概念。在导致我国金融不良资产的诸多因素中 ,我国现行的金融制度的“国有银行”是形成不良资产的主因 ,同时这种制度因素具有不同于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6.
陈勇阳 《经济师》2005,(3):226-226
银行不良资产一直是困扰银行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难题 ,多方面因素助长了不良资产的形成 ,其中噪声交易是最基本的因素。所谓噪声交易是金融市场中一种非理性的交易行为 ,是银行不良资产的“助长器”。  相似文献   

7.
丁春燕 《时代经贸》2008,6(8):199-201
不良资产问题,一直是各国有商业银行非常头痛而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商业银行在体制改革过程中,通过四大金融管理公司实现了第一次不良资产的剥离,目前在上市竞争中目前面临着第二次的不良资产剥离.在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剥离中,不仅存在着理论依据、制度设计等理论问题,也涉及到剥离的具体操作以及增强企业活力等管理体制等实际问题.对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剥离的问题,社会中有不同的声音.  相似文献   

8.
陈有志  王瑜 《时代经贸》2008,6(19):17-18
随着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金融市场的持续发展,不良资产的处置手段也逐步增加,不良资产的处置价格也将越来越接近其真实价格。这不仅有利于国家收回更多的国有资产,也有利于国内的金融稳定,对促进国内经济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具有深远意义。因此,研究不良资产处理方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更能真实反映处置资产的现实价值的角度看,目前常用的不良资产的三种定价方法各有利弊。通过案例分析,指出不良资产定价在评估方法的匹配性和评估报告的适用性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故而,根据不同的处置对象综合使用各种定价方法,充分考虑其影响因素,建立合理规范的定价机制,就成为提升不良资产价值,推动不良资产的合理、高效流动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中国全国性大型商业银行2003-201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不良资产对商业银行稳定性水平的影响效应,并对其中间路径进行了理论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商业银行在市场化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不良资产显著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稳定性水平;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市场化形成的不良资产对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具有负向影响效应;不良资产通过渐次侵蚀商业银行的附属资本和核心资本,显著降低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推升了银行的杠杆水平;相比于资产收益率,不良资产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果表明,降低商业银行的杠杆率水平是提升银行稳定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提出一个金融不良资产价值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不良资产价值驱动因素的研究,系统地剖析了重组并购提升不良资产价值的运行机制。本文认为,资产管理公司可以通过实施企业内部或企业之间的重组并购激活不良债权或股权的价值驱动因素,进而实现提升不良资产价值的目的;还可以运用金融工程重组技术通过批量处置来实现不良资产价值的提升。在不良资产处置实践中,重组方式的选择取决于不良资产的特性、债务企业或债转股企业的实际状况以及宏观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最后,本文提出了运用重组并购提升不良资产价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对于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的改革在探索中一直没有间断过.在"问题--改革--新问题--改革"这一改革进程轨迹中,国有企业不良资产问题便是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这对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发挥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等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本文对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成因以及不良资产的治理对策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本文认为治理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根本办法在于推进宏观环境的制度建设,并提出改善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风险的产生源于客观条件变化引起的不确定性。以及人们主观认识的局限性和控制能力的有限性。因此,影响企业选择风险财务处理机制的因素既包括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同样类型的风险,不同的风险管理者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或同一风险管理者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对同样类型的风险可能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引起这些不同的原因通常认为与企业对风险的认知和评估程度、政治和经济环境、企业的经营目标、风险管理目标、企业文化、经济实力、企业决策者的个人特征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资产证券化——新兴的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我国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文章分析不良资产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并结合我国的实情,探讨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运用资产证券化这种新兴的不良资产重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工程项目中,各种工程争端时有发生。本文对不同工程争端处理方式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争端处理方式的选择影响因素。通过引入工程争端处理满意度的概念,分析了工程争端处理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为在实际中遇到工程争端问题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成育欣 《当代经济》2016,(17):18-19
本文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中所形成的资产的不同会计处理方式进行了介绍,对相关处理方式可能的税务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化解税务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陈雄辉 《城市建设》2011,(2):255-255
目前我国走部分已通车的公路由于受行车荷载及自然原因影响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各种病害,影响行车速度、安全性及舒适性,本文主要从路面病害形成原因及处理措施两个方面简要阐述路面病害处理方式,做到经济与处理方式良好结合。  相似文献   

18.
岳文静 《时代经贸》2008,6(3):116-117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积累了巨额的不良资产,严重阻碍了我国的市场化进程以及国有银行的商业化进程.在种种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方法中,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创新金融工具,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情况以及结合我国金融现状,探讨和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并对之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积累了巨额的不良资产,严重阻碍了我国的市场化进程以及国有银行的商业化进程.在种种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方法中,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创新金融工具,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情况以及结合我国金融现状.探讨和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并对之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明  谷涛 《经济问题》2007,(7):35-37
通过回顾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历史和演化趋势,对比不同国家的不良资产证券化运作的特点和差异性,为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