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文章将金融发展、对外贸易与全要素生产率整合在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中,考察了开放经济下金融发展在促进贸易规模扩大、贸易结构优化,并进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的内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不仅能够促进贸易规模的扩大,而且还能促使贸易结构优化。但是从具体的金融指标来看,只有中长期贷款余额的增加和以存贷比表示的金融发展效率的提升才能产生贸易规模和贸易结构效应,而贷款总量的增加并不能产生这种效应。并基于这一结论,用金融发展对贸易影响的回归拟和值来考察全要生产率增长的情况,证明了金融发展通过对外贸易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的存在性,但这种效应只有东部地区才有,中西部地区有由于金融发展水平的滞后而不存在这种效应。另外这种效应的发挥主要也是通过技术进步渠道来实现的,其对技术效率的改善作用不明显。同时在实证检验中还发现,金融发展通过对外贸易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要受到各个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的影响,即存在“人力资本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2.
金融发展是决定东道国吸收FDI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文章梳理了FDI通过金融市场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和要素积累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并以金融发展为门槛变量构建门槛回归模型,既实证考察了FDI对人均实际GDP增长率影响的门槛效应,也检验了FDI通过全要素生产率、国内投资和人力资本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随着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FDI对人均实际GDP的拉动作用会逐渐增加;在金融发展程度较低地区,FDI主要通过促进国内投资及增加物质资本积累来实现经济增长;在金融发展程度中等地区,FDI可以通过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两种方式来实现经济增长;在金融发展程度较高地区,FDI既可以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经济增长,也可以通过要素积累来实现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东南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1990—201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金融深化率的发展、保险市场完善、固定资产投资、物价水平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而金融中介率、地区开放程度尚未完全发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金融开放能促进经济增长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金融开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基于理论分析,在一定的条件下,金融开放能够通过多种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大量实证研究并不支持金融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观点。在理论基础很强的情况下,为什么难以实证检验到金融开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探讨,有助于对金融开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5.
金融市场、FDI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金融市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及其作用渠道。本文运用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金融市场影响FDI促进经济增长以及其作用渠道在我国东、中、西部各有不同。在完善的金融市场支撑下,FDI外溢效应得以释放,FDI通过提高TFP推动经济增长;在金融市场发展落后的地区,物质资本的积累依然是经济增长受益于FDI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6.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的深度融合,对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基于陕西省10个地级市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探究陕西省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地区差异。研究结果显示,陕西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在推动整体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呈现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理论,运用1952-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分析,对山东省金融发展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省的金融发展没有很好地发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与经济增长存在负向关系,但是经济增长却对金融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这说明山东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没有进入到良性互动发展状态,而政府的投资是山东省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促进山东省金融与经济良性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银行、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再检验,通过建立联立方程并采用GMM方法对1992~2012年的季度数据进行系统、动态的实证研究,得出与高辉(2011)研究明显不同的结论: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存在U型的非线性关系,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股票市场与银行的发展不存在挤出效应;本文也使用robust以及方差协方差矩阵等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都显示GMM估计具有稳健性。  相似文献   

9.
王芳  刘伟宏 《科技和产业》2014,(1):160-163,176
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本文在已有理论和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1980年到2012年福建省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福建省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之间存在相关性,福建省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通过分析实证研究的结果,为福建省推动金融深化,促进福建省下一阶段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保持良性互动,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本文在已有理论和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1980年到2012年福建省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福建省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之间存在相关性,福建省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通过分析实证研究的结果,为福建省推动金融深化,促进福建省下一阶段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保持良性互动,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观察一个国家的IFDI、OFDI常常与该国的经济增长呈现出正相关关系的现象,本文使用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依据对中国双向FDI协调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作用机理的分析,推演两者之间的空间内生性逻辑。实证方面,基于2003-2018年中国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和广义空间三阶段最小二乘(GS3SLS)估计,运用空间面板数据联立方程模型对中国双向FDI协调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作用的宏观效应进行了统计测度。研究表明:⑴在全国层面上,双向FDI协调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同时,经济增长也能够促进双向FDI的协调发展。在分样本讨论的情况下,该结论依然成立。⑵双向FDI协调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存在空间分异。总体而言,中东部地区的双向FDI协调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此外,双向FDI协调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还与产业结构升级、人均资本存量、企业所得税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分析金融发展对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从而为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提供微观证据。基于2004-2007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对企业贷款量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是,企业获得长期贷款越多后更容易进行过度投资,而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并没有使债务对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产生抑制作用。本文研究意味着,在缺乏债务治理效应发挥的金融生态环境中,金融发展(金融深化)可能会拖累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金融发展、融资约束与企业成长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研究了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对上市公司融资约束进而对公司成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减轻企业的融资约束;对于那些依赖外部融资来成长的企业而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能促进企业的成长性;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能促进企业的规模扩张。这一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经验研究,而且有助于我们对我国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机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安徽1985—2012年经济增长质量综合得分值,结果显示安徽经济增长质量呈现长期上升趋势。通过构建金融发展规模、发展效率和发展结构三项指标,实证分析了金融发展对安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规模有利于安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而金融发展效率、发展结构则对安徽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Different types of capital are better suited to financing technologies with different risk profiles, and structural matching between finance and technology may critically influence economic growth. Using cross-province panel data from China, we estimated the impact of the match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s'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technology level on economic growth. We show that: (i) the matching relationship ha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economic growth; (ii) structural mismatching reduced economic growth in comparison with the optimal matching point; (iii) structural matching better facilitated economic growth in more developed regions; and (iv)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were two of the main channels through which matching influenced economic growth. We address potential endogeneity concerns and perform robustness checks, and our results remain valid. Our findings provide convincing evidence for the optimal financial structure theory and explain China's rapid growth despite its comparatively underdeveloped securities market.  相似文献   

16.
陶丽婷 《特区经济》2013,(11):68-70
金融发展是影响经济增长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利用20032013年的季度数据,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使用广义矩估计(GMM)方法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金融中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股票市场发展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而经济增长促进了股票市场繁荣;金融中介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时由于金融中介的逆向操作往往使得金融中介的总体规模降低;股票市场发展与金融中介发展相互促进。据此,我们认为我过的金融市场还不够完善,应进一步完善体制,规范操作,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Based on an extended neoclassical growth model,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ndogenous mechanism between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Our theoret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re exists an optimal financial structure evolving to meet different demands of the real economy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We then investigate whether financial structure matters for economic growth using a panel data of 29 provinces across the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in China from 1996 to 2013.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financial structure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economic growth. However, the effect of financial structure 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varies and presents an inverse U-shape. These results confirm the evolving effect of financial structure on economic growth at different stag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举世瞩目,而发展效率一直为人们所诟病.文章以东南沿海四省一市为研究样本,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经济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的技术效率在绝大多数年份都高于沿海其他省市,直至2008年金融危机,长三角的平均技术效率值呈上升趋势并超过广东.文章认为这主要源于第三产业自身技术效率递减以及FDI是一种次优的制度安排,对本土企业具有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and analyze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foreign bank penetration on African economies. An empirical study for the period 1995–2015 is conducted using the system GMM estimator. Our empi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foreign bank entry has a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impact on economic growth in the countries of North and Southern Africa, while in the other two regions considered in this study (West and Central Africa, East Africa) the impact is negative and rarely significant. In addition,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rkets has a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only in the Southern African region.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policymakers should focus on long‐term policies to strengthen the financial sector to truly meet the needs of African peop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